APP下载

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低下的成因及对策

2019-11-26■黄

甘肃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所带教学质量农村

■黄 涛

(文县中寨初级中学,甘肃 文县 746400)

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不仅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学校立足和生存的前提。多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教学效果还是不明显,教学质量还是难以提高。究其原因,作以下分析。

一、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

1.部分教师素质不高,人生价值观出现偏差。教师素质不高,体现在两个方面:(1)教师所带课程专业知识贫乏。农村学校,由于教师缺乏,学科不配套,“所带非所学”的现象非常严重,导致教师所带课程专业知识贫乏,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所教课程,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全面归纳总结,做到深入浅出。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在大量的无用功中,教师失去了耐心,学生失去了信心。(2)教师人生价值观出现偏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首先,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其次,敬业精神淡化,工作责任心退化,教育行为简单化,师生关系庸俗化,表现在对教育教学不负责任,不钻研业务,对学生缺乏爱心,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忘记本职工作,天天想着转行进城,愿望达不到,就忿忿不平,牢骚满腹。忘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誓言,把自己混同于普通人,把教师的职业混同于其他职业。

2.家庭教育缺失,学生素质低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有什么样的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身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身的第一个台阶。”欧美著名家庭教育家认为:“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然而,父母打工,孩子留守的现象,在农村学校非常普遍,甚至很多孩子刚断奶就留在家里了。这些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爱,孤独寂寞;缺少父母的教育,性格畸形。再加上父母怕孩子在家吃苦受累,就大量给孩子寄钱,往往这些钱不是帮了孩子,而是害了孩子。留守儿童自控能力较差,有了钱往往容易沾染上一些社会恶习,如吸烟喝酒、打架斗殴、逃学上网,甚至偷盗赌博等。但学校教师又不能采取强制措施,只能批评诱导。而这种缺乏家庭参与的批评诱导,效果是非常脆弱的,这也给学校的学习风气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了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3.社会现实对农村学生心灵的冲击。“辛辛苦苦十多年,重新回到读书前。”这是说一个学生,辛辛苦苦读了十多年的书,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但是大学毕业并没有给他带来他想要的生活。工作找不上,青春没有了,经济基础也没有了,为了生活,还得加入打工者的行列。很多平民百姓花完了20年的积蓄培养出来一个大学生,到头来却落得“毕业意味失业”的结局。

二、解决策略

1.各级政府、社会各界都要明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认清基础教育的战略地位,优先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多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增强农村学校的吸引力,大幅度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津贴补贴,让教师主动从城里向农村流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村学校留得住人,保持稳定,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素质。培训要大力开展,教师所带课程专业知识需要提高。通过培训,要让农村教师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设施的用法,灵活运用远程教育优质资源,吸收借鉴别人的教学方法;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用扎实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不怕苦,不怕累,甘守清贫,乐于奉献。

3.教育家长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孩子上好人生的第一堂课,给孩子当好第一任老师,让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下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所带教学质量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AneCan恋爱观大调查!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