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链理论在身体姿态中的应用研究
2019-11-26冯青山董云峰
王 刚,冯青山,王 海,董云峰
前言
肌筋膜链理论是一种物理治疗和运动训练在身体康复领域的新理论。而其学生Thomas Myers通过一系列解剖实验进行了实践验证,并在《解剖列车》一书中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最后形成了一套肌筋膜链理论[1]。我们通过解剖学知识可以了解到,肌筋膜其实就是一种紧密排列而且非常有韧性的组织,同时它包裹覆盖在肌肉与骨骼上面。物理治疗大师Thomas Myers通过实验表明,整个人体的筋膜网络构成了人体功能的整体性,所有的骨骼与肌肉都要通过连续的筋膜连接在一起,形成肌筋膜链,其控制体内结构的稳定性、张力和姿势的补偿。
1 肌筋膜链理论
1.1 肌筋膜链理论的概述
肌筋膜链理论主要是根据其功能特征将人体筋膜分为七对主干链和四对臂链,即我们常说的前表链、后表链、体侧链、螺旋链、手臂链、前深链和功能链等[2],其治疗理念在物理康复治疗领域引起了一场重大革命,因为这打破了我们过去对于疼痛治疗的思路,即头痛治头,足疼治足。相反,它为中医的整体观念和经络理论中的“头痛”提供了理论支持。我们的人体是一个协同和完整的整体结构,这些概念对于我们准确确定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肌筋膜链理论下的肌肉解剖理念
对于解剖学当中肌肉的学习,我们传统的思路一般都是在学习其位置、起止点、功能等,如小腿三头肌,由位于小腿后面的浅层腓肠肌和深层的比目鱼肌所组成,腓肠肌有内、外二头,内侧头起自股骨内侧髁上的三角形隆起,外侧头起自股骨外侧髁的近侧端,此肌下行与比目鱼肌移行为跟腱,止于跟骨结节,而比目鱼肌起自胫、腓骨的上端,向下与腓肠肌2头肌会合,在向下续为跟腱,止于跟骨结节。但是在实际的解剖过程中并非完全这样,肌肉一部分附着于骨膜上,而另一部分则以筋膜的形式与特定肌肉相连接,所以在传统解剖学理念中,肌肉的起止点理论更多是从单个肌肉本身的结构和功能出发的,忽视了肌肉整体的功能。而人体在做实际动作时,往往不只是一块肌肉来参与,而是完成这个动作的所有肌肉都会起作用[3]。
1.3 肌筋膜链理论下的姿势代偿理念
补偿是指由原始器官或其他器官的健康部分替代补偿功能或结构的器官。这是代偿本身的概念,而在姿势代偿理念中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当身体的一部分发生某些事情时,它会失去其原有的功能,结果是它需要被附近的其他结构所取代。从而导致这些地方过度紧张,这种现象称为补偿。例如,当我们的左脚扭伤时,通常会下意识地使用右脚,从而取代左脚的一些功能。在身体姿势方面,代偿会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高低肩、长短腿,圆肩驼背等等,这些都会造成不良的身体姿势。如果我们理解肌筋膜链理论下的姿势补偿概念[4],我们就可以找到并发现人体姿势补偿的规律,然后从源头上解决不良姿势的问题。
2 身体姿势
2.1 身体姿势概述
身体姿势指的是坐、站立和行走等各种基本活动的姿势。国外学者在上个世纪提出过:“姿态既是人体姿势,也是精神状态的表现。”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健康的身体姿势不仅反映了身体的外在形态,还反映了身体的健康。所以不良的身体姿态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它更关系着我们自身的内在健康。
2.2 肌筋膜链理论在身体姿势训练中的应用
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身体姿势训练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体操、健美操和现代舞中,需要经常做各种各样的姿势来完成一个动作。当有些同学做不到位时,可能并不是不理解动作的要求,而是身体本身某些部位的动作习惯影响到了其他关节或者肌肉的功能,从而牵扯到整套动作。这其实就与肌筋膜链理论的原理很相似,在这里就可以利用肌筋膜链理论来帮我们解释和处理相关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使用肌肉筋膜链释放和伸展可以快速处理身体姿势训练中的许多问题。关于其中的原理如下,首先,对于肌筋膜链理论中的筋膜松解,事实上,它是松弛体内的结缔组织,通常是浅筋膜、深筋膜、韧带和肌肉等。其根本目的在于调节该区域的新陈代谢,使其周围的肌肉肌力和张力更加平衡[5],关节位置功能更佳,反应出的力学效应最好,同时还可以解除肌筋膜黏连,改善筋膜弹性,缓解筋膜和肌肉的紧张度,进而提高机体生理功能,最后促进良好身体姿势的形成。
3 常见的不良身体姿态
3.1 高低肩
高低肩,一般是指由于不正确的背包姿势,或者长期背单肩包导致人体两肩不一样高的现象。高低肩是不健康姿势中的常见现象,并且可能伴随着头部前探、侧倾等问题。而引起高低肩的原因比较复杂,如长期斜坐歪坐,单侧长时间发力、长期背单肩包、脊柱畸形侧弯等等,但是大部分的原因都可以归纳为不良动作习惯所导致。
3.2 不良腿形
在身体姿势评估中,腿部形状问题也是常见的不良姿势。根据腿的形状一般来说有4种异常类型,分别为O形腿、X形腿、D形腿和K形腿,其中常见的主要为O型腿和X型腿。O型腿指的是两个脚跟靠近时两个膝盖不能靠近,并且相距1.5cm以上,医学上称为“膝内翻”。 X形腿指的是当两个膝盖靠近在一起时两个脚跟不能靠近,且它们之间的距离超过1.5厘米,在医学上也被称为“膝外翻”。D型腿和K型腿:这意味着一个膝盖是正常的,另一个膝盖内翻,它被称为D腿;若外翻则称为K型腿。形成以上几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特殊的病理学因素外,大部分与走路的姿态不正确有关系,如长期走路外八字形状,使膝关节过度向外拉伸,膝关节无法正常并拢,即变成所谓的O型腿。这种情况下,如果再进行大强度的运动,膝关节则会因受力过大而劳损,进而产生疼痛或者相关炎症。
3.3 驼背圆肩
驼背是一种相对常见的脊柱畸形,这是由胸椎引起的形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驼背现象是很常见的一种不良身体姿态,尤其是在学生当中。当然驼背的人群中,大部分都会伴随其他一些明显的特征,如溜肩、颈部前探、胸椎后凸、骨盆前倾等,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大部分都跟我们不正确的生活习惯和不良动作姿态有关,如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无规律的电脑前工作、玩游戏等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若不及时纠正,可能会由圆肩驼背演变成颈部肌肉受损和胸椎、腰椎异常,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头晕、胸闷、气短和腰痛。
4 应用肌筋膜链理论处理常见的不良身体姿态
4.1 高低肩的处理
我们知道虽然造成高低肩的原因很多,但如果我们看一下肌筋膜链理论的理论, 高低肩的实质问题还是脊柱的问题,如脊柱的侧弯与旋转,进而可能影响到骨盆的侧倾, 最终导致腿部长短腿的出现,甚至更多可导致足内翻或足外翻。总的来说,骨骼的位置出现了移动,则肯定与肌肉有关系,所以就要松解并拉伸过紧的肌肉。如果评估显示左髋高,右髋低,而膝盖则没发现问题,则使用泡沫轴或相应的方法放松左侧肌肉和左侧大腿后侧肌肉,接着对这部分肌肉进行拉伸[6]。
高低肩的训练方法:身体靠墙站立,双脚略微靠近,挺胸收髋,站在墙前,头部,肩部,臀部都贴在墙上。脚距离墙约10厘米,骶骨靠在墙上,胸椎的最高点靠在墙后,腰部和墙壁有一拳的宽度。这是脊柱的中立位置,向上抬起头部,略微收集下颌,保持脊柱向上。轻轻地将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手掌朝前或靠近大腿。然后,根据评估的问题,对弱侧肌进行力量训练。
4.2 不良腿形的处理
首先不良腿形姿态的形成并不是一天两天造成,它是一个长期应用不正确姿态走路所导致的,所以对于腿形的训练矫正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比如 O型腿的人,由于膝关节处于一个内翻的位置,所以在平时站立或者运动过程中身体重量会过多的压在膝关节的内侧,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压力会导致膝关节的软骨表面磨损,然后胫骨平台塌陷, 然后膝关节出现各种疼痛。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稍微长时间的站立也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这种膝关节功能性的改变,实际上就是腿部肌肉不平衡所导致的[7],根据肌筋膜链理论,O型腿的人明显大腿内收肌群力量偏弱,而外展机群则过于紧张,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大腿内侧肌肉的肌肉,同时释放外部肌肉。
不良腿形的训练方法: a双腿并拢站立,两手叉腰,膝盖弯曲,身体半蹲,膝盖略微向外张开,上身挺直,在前方姿势的基础上,膝盖逐渐靠近,注意慢慢抓住膝盖的力量站立和夹紧。b直线后退弓步行走。用脚踩在同一条线上,然后向后退8步,加强大腿内侧肌肉。 此外对于平时走路时的姿势要特别注意,改正不良姿态,这样才更有利于腿形的矫正。
4.3 驼背圆肩的处理
矫正驼背圆肩,首先我们要知道肩背部正确的姿势体态,才能从容处理和准确矫正。 人体的正常上身姿势应该是直立的躯干,略微下颌,胸部向上和肩膀打开。但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经常做的就是含胸驼背。根据肌筋膜链理论,在这种情况下,应首先松开紧张的肌肉链,然后加强弱肌群。具体的操作方法为:首先伸展胸大肌,背阔肌和三角肌前束,然后加强斜方肌中下束、菱形肌和三角肌,也可以做一些特定的动作,例如俯身开肘划船。
驼背圆肩的训练方法:首先可以引用经典的靠墙站调整法。此外,还可以利用瑜伽动作里的一些练习方法,如反手婴孩式、骆驼式、束角式和背后扣手式等。其原理都是来增强背部肌肉的力量,同时伸展胸部和肩部。
5 结语
生活中大部分年轻人出现的肩颈痛、腰痛和腿痛,其实都与自身不良的身体姿势有关,而矫正这些不良姿势的方法虽说有很多种,但就目前而言,结合肌筋膜链理论的原理来矫正身体不良姿势的方法广受人们推崇,因为其评估准确、精准到位、效果明显,并且易于理解和操作,无需药物和手术,靠科学有效的物理手法即可达到治愈和矫正的目的。这同时也为以后在治疗相关慢性疾病方面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拓展了一个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