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觉统合失调水平一的儿童在广播操中的肢体动作表现
——以《希望风帆》广播操教学为例

2019-11-26刘凤月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广播操肢体阶段

刘凤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关注到这样一些特殊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儿童。他们在我们的眼中多数表现为肢体不协调或者是具有较差的运动能力,但是却有很少人真正的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在学校中也很少有教师会针对此类儿童作出相应的教学方法改变,因此,他们的行为越来越与有秩序的课堂纪律相背离。广播操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体育基本项目,它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肢体运用能力以及集体主义精神。但是对于一些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来说,熟练的掌握一套完整的广播操难度较大,这对现行的广播操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以小学一、二年级的此类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在《希望风帆》广播操体育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并分析其行为产生的原因,探索其在广播操中的锻炼价值,为其更好、更快的掌握该套广播操,以及更好的适应体育活动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也为学校体育教师提出可行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希望风帆》广播操是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之一,由教育部组织创编,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国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推行实施,目前上海市的所有小学均以此套广播操作为体育基本活动内容之一,此套广播操也是小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体育活动内容之一。

1 感觉统合以及感觉统合失调

1.1 感觉统合概念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SI)概念由英国著名生理学家C.S.谢林顿首先提出。在此基础上,临床心理学家Jean Ar yes博士系统地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r- ation theory)以及治疗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则与方法。[1][2]

1.2 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 SID)是指受生物、心理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3岁以上的少年儿童对来自外界的信息不能有效整合并形成正确的应答方式的过程。一旦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症,少年儿童的高级认知和行为能力,比如感知觉、注意、控制、协调、判断等能力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3][4]

高级认知和行为能力影响着我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具有了较好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可以更好的适应生活的改变。对于一些刚升入小学的儿童来说,适应新环境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如果不能准确的判断自己的行为以及具备必要的认知,这对于其学习生活将带来巨大的影响。我认为对于体育活动影响最大的是本体觉的失调,当然我们无法评判一个感觉类型的影响,但是相对于其他类型来说,本体觉在体育活动中占有绝对的影响力。没有本体感觉输入,就没有运动功能再获得。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水平一的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肢体动作表现为研究对象,受试儿童在教学前进行感觉统合测试,测试标准采用感觉统合失调测评表,确定10名受试儿童为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对照组随机选取10名一年级的正常儿童。

2.2 研究方法

2.2.1 观察法

采用观察法对儿童的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的录像,并由助教老师观察做记录,采用行为研究法对儿童的肢体动作进行分析。

2.2.2 实验法

实验前对两组学生进行感觉统合失调测验和动作技能熟练度测验,并对各项指标水平进行差异性检验。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题名老师的教学下进行广播操的学习。干预时间共16周,每周4节课,每节课30min。实验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广播操肢体动作进行测量、对比。

2.2.3 数理统计

运用Excel统计软件对受试儿童的基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感觉统合失调的外在表现可以通过儿童的肢体动作来表现,他们之间有相同的动作特征和规律。在教学实验下对实验儿童的广播体操肢体动作进行分析,受试儿童在整套广播操中有以下几点突出的动作特征:

左右方向混乱:尤其表现在体转运动和整理运动,儿童在左右手、脚区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双侧、异侧动作不协调:表现在伸展运动和踢腿运动。儿童对于自己手脚肢体动作的控制能力较差,尤其是在异侧手脚的支配上。例如踢腿运动,向前迈步与踢腿动作的前后顺序上,只有30%的学生能够做对。韵律感差,跟不上音乐,抢拍或慢拍:有少数儿童不能根据音乐节奏进行,有抢拍的现象,这说明儿童对于节拍的掌握不了解,对于一拍一动和两拍一动的转换概念不清晰。尤其在伸展运动的第二个评估标准上,没有学生能够达到。动作转换不灵敏,精细动作较差:表现在掌和拳的变换不流畅,以扩胸运动和踢腿运动为例,多数受试儿童在由拳变掌的节拍上出现失误,忘记及时的转换。

在动作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错误动作的产生是每个儿童都会出现的。水平一的儿童在泛化阶段表现出对动作的掌握速度较慢,多余动作产生的较多。分化阶段是儿童掌握动作细节以及进行动作纠正的主要阶段,相同的教学方法下,正常儿童能较快的纠正错误动作,并强化正确的动作。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对于动作的方向、速度、路线还是不够清晰,这或许与其本身的肢体协调困难问题有关。大脑在对外来的信息进行整合时,不能有效的把信息进行合成。自动化阶段,在完整的音乐节拍下,儿童对于节奏的掌控和配合并不是很好,多次出现抢拍以及节奏混乱的现象,尤其是一年级儿童,他们不能对听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和运用。

4 建议

4.1 真正做到关注个体差异

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要求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理念之一,但是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却较少。在广播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班级的特殊群体,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应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进行关注和教育。关注儿童生理方面的差异,对该群体儿童的评价要求应有别于其他儿童。关注儿童心理上的需求,多与儿童进行交流,发现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注重广播操中的团队、小组合作学习。

4.2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

体育教师在进行广播操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一些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应有基本的认识。本体感不足的孩子方向感很差,空间感知力不足;速度控制较差,跑起路来难以按指示停止;不能很好地协调身体的动作,动作笨拙。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特点,这也正是确保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因素。

4.3 教学方法上遵循广播体操运动技能形成各阶段的规律

粗略掌握运动技能阶段,教师的主要目标是使得水平一的儿童进行动作的表象认识,以及建立一般的基本概念,形成动作的基本结构。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来说,更加要注意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因为此类儿童对于已经习得的动作技能再修改具有非常大的难度,较一般儿童来说,他们不能容易的对新动作进行习得。因此教师应多采用分解法,将动作简单化、形象化,多利用辅助工具,针对一、二年级小朋友的特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结构。改进与提高运动技能阶段,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处于分化阶段,兴奋相对集中,正常儿童能够较准确的分析与完成动作,但是特殊儿童对于兴奋的获取不能够较好的控制,为了规范此类儿童的动作细节,提高动作的适应性,教师应以每小节为一个单位进行完整的练习,进而逐步扩大到以两到三节为一个单位进行完整练习。教学过程中注意及时改变教学环境,逐渐增加身体素质的练习,对学生的肌肉记忆有一定的刺激。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教师应多使用重复练习法和变换练习法,注意节奏感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影响作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结语

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在广播操活动中多在动作方向、动作路线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缺乏韵律感,对于节拍与动作的结合不明确,导致手部精细动作转换不流畅。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多进行单元复习,在动作技能形成的分化阶段应注意多进行动作的精细讲解,此阶段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教学技术的讲解和纠正。广播体操教学对于儿童肢体运用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改善儿童肢体不协调、双侧混乱的动作表征。但是就单纯的广播体操锻炼价值而言,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较难获得此价值,因此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评价标准的设定,注重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

猜你喜欢

广播操肢体阶段
Open science:The science paradigm of the new era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提高广播操教学效率的策略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肢体语言
听着广播做运动:日本人如何爱上广播操
肢体写作漫谈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面试六禁忌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