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俗语在学困生转化中的指导与应用

2019-11-26温从飞

名师在线 2019年17期
关键词:俗语口语书写

温从飞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青墩小学,江苏盐城 224000)

引 言

学困生顾名思义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俗话说“十个指头也有长短”,学生由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在学习上不同程度的障碍是比较正常的现象。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经历了历史长河的沉淀,俗语简练而形象,富有哲理,对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差一刨(抱)子没得合缝”,学困生转化是心与 情的交流

“差一刨(抱)子没得合缝。”这句俗语原本指木匠拼接木板,少刨或者多刨一点点都无法合缝。后来用它的谐音指别人家的孩子难得贴心。一个班级有那么多学生,作为有思想、有个性的个体,他们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师要以人为本,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彼此不同、各具特点的,没有好坏之分[1]。学困生同样智力正常,但是往往自我评价较低,自卑感严重,总以为自己低人一等。教师要学会赏识他们,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将“尊重”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困生在愉快、平等的氛围中学习。

二、“一个好汉三个帮”,学困生转化是力与力的协调

学困生的形成与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当有着直接关系。有些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无原则迁就,对子女放任、放纵,过于严格管教,对子女的要求过高等。

有的家长自身文化素质与教育理念层次有待提高,对孩子的学习不能进行有效辅导,放任自流;有的家长由于生活的压力,自己出门务工,把学生留给年迈的老人,甚至托付给亲戚。因此,部分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地位,表现在学习上主动性不强,形成了消极心态,丧失了学习的上进心。

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微信沟通等方式,促使家长和学校的信息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统一家长和学校的认识。对于在校外住宿的学生,教师要多督促学生家庭作业、课外阅读与背诵积累的完成。同时在班内开展“一帮一”“优帮差”帮扶小组,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共同努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三、“拾芝麻装斗”,学困生转化是点与滴的收获

学困生的落后不是一天就形成的。同样,转化学困生的罗马城也不是一天建成的,这需要有拾芝麻装斗的毅力。首先,不能堤内损失堤外补,要重课堂实效,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多表现,让他们多动脑、动口、动手,体验学习的快乐[2]。告诫学困生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切忌阴天拖稻草——越拖越重,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其次,磨刀不误砍柴工,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养成作业书写端正,预习、复习的好习惯,使他们爱上学习、乐于学习。还有,长木匠,短铁匠,根据学困生不同的心理、性格、家庭等特点,因材施教,使学困生在点点滴滴中收获成绩,取得进步。

四、“亦师亦友,携手前行”,学困生转化是师与生的 共赢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还有个人的,但学困生并非智力有问题,往往还相当聪明。教师作为学生朝夕相处的重要参与者,应多给他们鼓励。哪里有闪光,就用放大镜照,哪里有进步,就积极宣传,及时给予肯定,用以提高其自信心,也指出他们发展的方向。教师隔靴搔痒是不行的,只有走进学生心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学困生转化、师生共赢的良好局面。

对于用俗语指导学困生转化,笔者主要从以下几点做了探索。

(一)范用俗语,画龙点睛的评价

俗语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简练而形象化,使用时具有情景性。不是说背诵几条俗语就能够使用。在平时,教师应该主动地深入生活,吸取俗语的营养,教学时,熟练地运用俗语,在课堂上活跃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指导学生的思维方法。有一次,笔者带着一叠打印好的奖状走进班级,学生看见以后,眼睛都直了,情不自禁地“啊”了一声。笔者问他们想不想要一张,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想!”笔者说:“这些本来就是给你们的,只是有些人恐怕是和尚望轿子——空欢喜。”接着,我和他们一起回忆了这学期以来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有些学生积极参加,有些学生应付参加,有些学生干脆不参加,还自认为获得了更多的游戏时间。当别人收获累累硕果时,自己也就只有替别人欢喜的份儿了。

(二)书写俗语,自我实现的自豪

俗语往往以口语表达为主,在教学时,师生交流时说出来的俗语,可以让学生书写。学生在书写俗语时,必须经过思考,把口语转化为书面语,还要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文字。一句俗语的成功书写,需要调动学生多方面的生活阅历、知识积累。因此,当有俗语需要书写时,根据难易程度,选择合适的学生,尽量请学困生来书写。当学生苦思冥想,完整、准确地写出一句俗语后,那一种自我实现的自豪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三)搜集俗语,文化积淀的传承

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俗语来源很广,既有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许多学生在收集俗语时,只是捧着知识集锦或者其他资料抄一抄、背一背,结果俗语的意思和精妙却无从感受。因此,笔者更多的要求学生在平时注意积累,观察别人是怎么使用的,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特别是学困生,他们的动手能力往往比较强,笔者就让他们多多与别人,特别是老人接触,帮老人们做做事,陪老人们聊聊天。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尊老品质,又在生活中搜集到了俗语,学习了俗语的运用,从而使悠久的文化积淀得到了传承。

(四)灵活运用,学以致用的巩固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学以致用是根本目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平时鼓励学生说话、写作时运用俗语,让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诙谐风趣,如举办主题性口语交际课,出版主题性手抄小报,在熟练运用俗语的过程中,磨炼学生积极乐观的品格,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习惯。

俗语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有一些俗语缺乏积极向上的意义,有一些俗语含有侮辱或歧视色彩,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会辨别,取其精华,弃之糟粕。

结 语

总之,如果教师善于利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对俗语等一些生活资料充分挖掘、运用,学困生因为有俗语的呼唤,更易激起学习的兴趣,人生的轨迹也必将发生变化。让我们用俗语的“星星之火”,点燃他们成功的“燎原之火”,他们的前途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猜你喜欢

俗语口语书写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书写要点(十)
客家俗语巧诵读
养成书写好习惯
酒中的口语诗
俗语图文对对碰
数字俗语
口语对对碰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