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9-11-26福建省政和县石屯中心小学张志华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19期
关键词:桑娜伯牙语文课程

福建省政和县石屯中心小学 张志华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应努力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优化阅读教学过程。

一、凸显个性,关注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提倡个性化阅读,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新课标的这一理念无疑是小学阅读教学本质的回归。

如教学《将相和》一课,老师抛出一个问题:“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喜欢秦王,因为他执着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位同学标新立异的观点让大家愣住了。教师这时候应适时引导:“秦王为了得到和氏璧想了什么方法?请再读读课文。”学生带着这个疑问重新品读课文后,教师再问:“秦王该怎样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最合适?”学生自然会回答道:靠自己的努力,光明正大地争取。

二、找准契机,拓展思维空间

传统的阅读教学很容易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变成了教师对教材的解析,看似启发性的循循善诱,实则将学生的思想禁锢在一个狭隘的空间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引导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

“学以思为贵”,知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阅读也不例外。如在教学《穷人》一文中,由于沙俄时代的穷人生活,离学生很遥远,在教学中如何找准契机,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呢?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以启发为主,引导学生一边读文,一边思考:想象桑娜家的样子;想象西蒙家的境况;想象桑娜收养了西蒙家孩子以后的生活。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通过小组讨论:桑娜的家境适合收养西蒙的孩子吗?如果不收养西蒙的孩子,那两个孩子会怎样?通过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再评价桑娜和渔夫的形象,学生对沙俄时代的穷人生活有更深刻的了解,对渔夫和桑娜也有更深刻的认识。学生参与的质和量都得到了提高,教师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重欣赏,提升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具有体会、理解、欣赏、评价的本领。”在阅读的基础上细细品味文章的音韵、意境和情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过程是对文本的鉴赏和评价过程。只有在认真阅读并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才能领略文章真正的内涵,提升阅读能力。

如教学《伯牙绝弦》一文,引导感受知音离世之悲。首先出示高山流水的画面,引导学生感知:伯牙和子期多么想在高山流水之间相伴而行!再出示画面:第二年此时,伯牙如期赴会,与他相会的是子期冰冷的墓碑。适时引导学生想象:高山默默,流水无语,此时伯牙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出示小诗:“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引导学生体会伯牙绝弦的悲壮心情,播放乐曲《高山流水》,配乐朗读,引导学生把如泣如诉、荡气回肠的情感运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学生只有亲自阅读,细细品味,才能领会其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作品鲜明的“内心印象”。在运用丰富想象力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视象再现,领会“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的真谛。通过研读感悟把握文本的深层意蕴,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体验。

四、巧妙读记,积累语言素材

语文学习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首先要加大阅读范围,广泛阅读各类有益读物。在学生打开阅读的兴趣大门后,我们还要交给他们一个法宝——学会摘录。

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把握时机,灵活设计形式,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如《鲁冰逊漂流记》一文,摘抄好词:烟波弥漫,惊魂不定,斑斑印记;摘抄好句:我简直吓坏了,呆呆地站在那里,就像挨了一个晴天霹雳;我的感受:鲁滨逊在荒岛上通过劳动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战胜了恶劣的环境回到了家乡,我欣赏他的勤劳与勇敢。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积累优秀篇段,读到书中精妙之处、关键的地方圈点勾画出来,加上批注写出心得,通过积累来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只有让学生养成勤做笔记、博采广撷的好习惯,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五、用好“例子”,优化写作技能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完成了对文本的阅读之后,针对文章的结构、布局,优美的句子以及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意蕴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比如:从诗歌中学习优美的语言,从记叙文中学习清晰、有条理的叙述方式,从说明文中学会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方法,在阅读中领悟写作方法。让学生由课堂阅读学习走向课外实践操作,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创作,用规范的语言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实践练习中提升表达水平。

从科学的阅读模式、有效的阅读方法上去指导和教育学生。是新课程背景下实现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欣赏者,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不失时机的激励,为孩子喝彩,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教师应从科学的阅读模式、有效的阅读方法上指导学生。是新课程背景下实现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积极的探索和研究适用于语文课堂的有效阅读策略。

猜你喜欢

桑娜伯牙语文课程
穷人
伯牙鼓琴
知 音
《穷人》梗概
高山流水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续写《穷人》
伯牙子期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穷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