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的编演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的研究
2019-11-26浙江省浦江县大溪中心小学王建英
浙江省浦江县大溪中心小学 王建英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老师在教授语文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语文实践的次数,让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课本剧的编演就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
一、如何进行课本剧的编演
课本剧的编演过程还是比较烦琐的,要事先统计好参赛的人数,给每一个人物分配好角色,还要选出一个导演,对于角色的确定有的时候还要进行比赛,前期工作做好了之后就可以开始排练了。在排练的时候准确拿捏好情感,然后做好同学之间的配合。
就比方说在排练《夜莺的歌声》其中的某一段,其中的故事情节主要是军官问夜莺游击队的下落,夜莺不说,并且还给游击队打暗号传递消息,帮助游击队员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主要刻画的是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形象。学生主要饰演的是夜莺和军官,在挑选演员的时候也要看一下是否贴合形象。饰演夜莺的同学最好比较娇小,饰演军官的要比较高大。学生A饰演夜莺,学生B饰演军官。在排练的时候要主要拿捏好人物,比如,“转眼间,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孩子学了几声杜鹃叫,接着又把哨子塞到嘴里吹起来。”学生B再说那句话的时候还要注意脸上的神态,军官在这个时候是怀疑夜莺的,他试图通过恐吓的方式让夜莺显露出破绽。而学生A这个时候就要演出夜莺的临危不乱,即使被恐吓还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学杜鹃叫和吹哨子的时候都比较自然。
在编排课本剧的时候,要先熟悉和探讨剧本,分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好人物之间的情感,这样才能将课文高度的还原。才能够把人物演活,让其余的同学感觉仿佛就是课文中的人物。
二、课本剧编演的作用
课本剧的编演就是让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编写,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做出一些改动,也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针对一些开放式结局去演绎学生心中想象的答案,这个过程能够很好地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说在学习《小英雄雨来》的时候,很多同学还想看后续的发展,就可以组织班上的同学进行演绎,主要演绎的片段就是雨来上岸后的情节。可以这样对情节进行编写:雨来的母亲以为雨来被鬼子杀死了当场就晕倒了,母亲醒来之后非常伤心,后来雨来回来了,大家都相拥着来探望雨来,母亲和全村的人都以雨来为骄傲。在这一段的改编中,对于饰演母亲的选手和饰演雨来的选手都是一个考验。学生A在饰演母亲的时候对于母亲醒来之后的表演很重要,学生A需要思考怎么样通过她的神态、动作、语言能够表现出那种悲痛欲绝的样子,后来学生A和学生B重逢之后,雨来的饰演者学生B看到母亲的那一刻要从快乐转换为自责内疚的心理,而学生A要饰演出那种母亲为儿子骄傲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就需要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在饰演的过程中对于动作和神态的拿捏就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对课本剧编写的过程中,就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要动脑子去思考,要运用肢体去演绎,动口用言语去表达。脑、身体、口三者的统一运用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课本剧演绎的推行意义
让学生进行课本剧的演绎就能很好地连接课上和课下,让学生在课上去学习思考,在课下去动手实践。改变了原先的教学方式,课堂不再枯燥无聊,课下不再是烦琐的作业,很符合新课程的语文教学目标。
比方说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对本诗歌做讲解,在课下就可以让学生们通过电脑、手机进行查阅资料,然后编写诗人送朋友时喝酒看风景的场景,在下次上课进行演绎的时候还可以配上一些音乐渲染气氛。这就很好地把课上和课下联系在一起,要知道,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仅仅靠课堂上听老师讲解是不够的,在课后还要花功夫。这种对剧本的演绎的方式就非常新颖、有特点。让学生在课下编写,课上演绎,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又重新回到了学生的手中。老师在每节课的时候,首先是对上节课的复习,其次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后,老师再开展本节课的学习就会顺利很多。
所以要积极推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剧本的演绎,这种对剧本的演绎其实也是一种游戏教学的体现,学生边玩边学,回归教学的初衷,对学生开展教育本来就是让学生体会到收获知识的快乐,而不是当下很多学校表现的机械化学习方式,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只会做题,没有真正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近年来,为了贯彻新课标课改的要求,在语文的教学中提供了许多种新的教学方法,就比方说还有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移动设备进行自主学习等的方式,有些老师还会精心设计导学案等。可以说为了做好对学生的教育,老师对于课堂的教学做了许多尝试,并不断地进行改进。经实践证明,课本剧的编演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