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2019-11-26周春伶
周春伶
(四川省仪陇县柴井乡八一希望小学校 四川 仪陇 637676)
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们往往会具有较强的好动心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通常会由于迫切地想要表现自己而不想听完其他同学的发言,甚至当教师没有叫到自己时,该名学生还会产生较为强烈的不满情绪,不仅不会聆听别人的答案,同时还会产生抵触学习的心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引导其习惯倾听,学会倾听。
1.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倾听意识
在小学教学阶段,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以及较高的积极性,但是其自身的自控能力以及认知能力都还处于弱势的状态。在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还是会将教师视为自己的目标,会无意识地对教师进行模仿学习,因此,在培养学生倾听意识的过程中,教师们首先应该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榜样,为学生营造正确的模仿形象,以此夯实学生的倾听习惯基础[1]。
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一定要做好相关的表率工作,言传身教。比如,当自己为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后,当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回答时,教师们一定要保持认真的态度,等到学生表达完毕后再对其进行点评。同时在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发言期间,教师一定不能进行打断,也不能开展其他工作,这样不仅会对班级学生形成错误的引导,同时也会影响回答问题的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也需要要求学生之间做好相互引导的工作。比如,当教师在点起一名学生,要求其背诵古诗或者课文时,应该严格要求其他同学进行倾听,找出其背诵中存在的错误。当这名学生背诵完毕后,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共同为其找出错误,并对其进行修正。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们不仅能够形成倾听的习惯,同时也能够加深自己对古诗内容的记忆,提升自身的学习效果。
2.明确课堂中的倾听制度,摆正学生的倾听态度
在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过程中,端正学生的倾听态度也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内容。倾听很简单,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就可以被视为倾听。但是,倾听的态度却很复杂,比如在两个人交流的过程中,倾听的一方应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开展对方的眼睛,将对方所说出的内容记到心里,并能够形成一定的感想,使得对方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尊重;在多方交流的过程中,应该形成一定的倾诉顺序,不能一味地想要表达自己,却不屑倾听他人[2]。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就可以结合制定教学制度的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倾听态度。
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需要要求学生保持专心。比如,当要求一名学生朗读课文时,其他学生应该当即放下自己手里的工作,坐好并认真倾听朗读的内容。当朗读完毕,教师可以随意地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倾听的内容进行解答,以此形成检验以及巩固;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要求学生保持细心,能够发现发言同学语句中的错误以及重点。比如,当教师在讲解课文《春》时,其中有一部分内容需要学生进行背诵。当教师点名要求某一名学生进行背诵时,其他学生应该认真倾听,并在其背诵完毕后,对其所形成的错误进行修正,以此推动班级学生的综合发展;最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需要培养学生虚心的态度。在其他学生进行表达时,无论其所表达的内容是否正确,是否合理,倾听的学生都应该保持谦虚公平的态度,不能对其进行忽视,也不能对其进行嘲笑打断,以此形成正确的倾听习惯。
3.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总体来说,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就需要时刻保持强大的耐心以及信心,以推动学生倾听素养的形成[3]。
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大部分学校所采取的课时限度都是40-45分钟,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在这40几分钟内,要求学生保持高度集中,是一件基本无法实现的事情。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就需要结合多样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激发学生的倾听意识,促进其倾听习惯的形成。比如,在讲解课文时,教师们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在讲解古诗词时,教师们可以适当地融合一些古代故事等等,以此调动学生的倾听习惯,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倾听并不只是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种素养的体现,当一个人能够习惯倾听别人,不打断被人的发言时,其自身所能够体现出的魅力是其他素养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就需要将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视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此外,由于小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一定要保持强大的耐心,以推动学生倾听习惯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