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课中“导”的技巧
——以《小抄写员》一文的教学为例
2019-11-26黄凤珍
黄凤珍
(福建省清流县实验小学 福建 清流 365300)
新课程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就是指教师要用活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抓住教材的灵魂,引导学生指向教材的精妙之处:一个问题,一个重点,一条主线,一处关键……在此基础上巧妙整合教材,设计教学程序,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挖掘文本,整合教材,巧妙导学的能力,使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寻关键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这样才能挖掘文本中的关键点,轻松、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感知文本,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如学习小学语文课本第11册《小抄写员》一文时,我发现“误解”一词可作为父与子之间一次次矛盾冲突的联结点,贯穿全文。于是,我这样设计导入程序:板书“误解”一词,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这个词的理解;再引入:今天要讲的故事就从这个词——“误解”说起,是谁被误解?(主人公:叙利奥)被谁误解?(父亲)为什么被误解?(偷偷抄写签条)学生围绕“误解”一词,根据板书很容易就用一句话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理解中去感知美、探求美作了较好的铺垫。
2.找问题感知
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精当确切,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理解每一堂课的思想内容,这是语文老师需要钻研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抓住主要问题展开教学。如学习《小抄写员》一文时,我通过问题引入,引导学生感受人物言行、故事情节、语言文字等其中蕴含的美。当学生概括出:叙利奥偷偷帮父亲抄写,被父亲误解时,我又把误解作为文章的一个主要问题设计导学程序:出示新的问题:课文中父亲误解叙利奥几次?为什么叙利奥总是忍受?每次又是如何详细的叙述的?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继而轻声读,也可以在书上批注。然后,可以小组讨论。这样,父与子的矛盾冲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也就初步感知了父爱子、子爱父的感情线索。
3.抠重点探究
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精当确切,教师还要善于抓住重点,帮助学生提纲挈领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知识和思想内容,从而决定哪些精讲,哪些略讲,做到深入浅出。什么是教学的重点呢?我认为就是那最集中,最突出,最足以表现课文中心思想的词句和章节。就《小抄写员》一文而言,如何让学生深刻体验父子之爱的高尚美呢?这就需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章的重点,继而通过讨论找出课文的情节线索。首先,找到了父子对应的两条明线:叙利奥请求抄——瞒着抄——继续抄——含泪抄——被发现;父亲不答应——责备——冷淡——不爱——懊悔、慈爱。点拨。然后,分析发现这两条线索是对应的。通过紧抠这一重点,学生体验了父子挚爱对方的崇高情感。学生从中探寻到了美,受到了美的熏陶。
在突破了重点,理顺了叙利奥行动——父亲感情变化这两条明线的基础上,我紧抓因父亲误解叙利奥态度变化而使叙利奥产生的相应的心理活动这条暗线,进一步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短文,圈出重点词、句。之后,再相机引导生品读相关语段,让学生读出情,读出意,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体验中,层层深入感悟出叙利奥爱父亲,主动帮父亲承担家庭责任的美德。这种抓住重点词、句,并把它作为教学切入点和主线的教学,就是以挖掘文本为前提,巧妙导学,体现了长文短教,达到省时高效的境地。
4.抓拓展升华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再者,语文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我们不能满足于“教教材”,而应当是“用教材”。我们要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充分挖掘教材,然后由重点或难点延伸开去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以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教学《小抄写员》一文,当学生深刻体会到叙利奥辛苦付出获得体谅,换来幸福时刻时,学生心中涌动着千言万语。我又抛出拓展思考题:“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叙利奥或他的父亲说点儿什么吗?”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诉,即兴发言也非常精彩。我又接着问:“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都在哪一天吗?你都为爸爸妈妈做过什么,今后打算怎么做?”在学生动情诉说之后,接着播放一段《爱的奉献》的歌曲,让学生充分体验“给,永远比拿快乐”的道理。整个拓展延伸过程,学生兴味盎然、思维灵动、活跃,连平常较沉默的同学也能真情流露,有感而发。
通过反思、对比,我真切地感受到此环节设计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营造学习氛围方面的有效性、合理性。同时,我也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限在课堂上,学生才干的增长要有更广阔的空间和背景,教师的眼光也应伸向更深远的时空。注重优化课堂教学,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课堂中,培养语文兴趣,更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扩展到课外。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从课外吸取到更多的知识,扩大视野,以便能更透彻的理解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