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2019-11-26王卫华
王卫华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当前国际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造就21世纪创新人才的关键。然而,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课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普遍重语言技能培养,轻思维能力培养的倾向,特别是在英语写作方面。久而久之,致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变弱。因此,如何将思辨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渗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过程当中,从而使得学生的思辨能力及写作能力获得双提升,已成为当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思辨能力与英语写作教学
思辨能力,即“批判性思维”,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分析,理解,综合,判断,推理和评价六种技能。思辨能力具有创造性,对于培养创新人才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写作是语言和思维的结合,从本质上讲,英语写作过程即思维构建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运用语言去表达思维的过程。从立意,构思,写作到修改,写作过程的每个阶段都与思维活动的参与密不可分。由此可见,英语写作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结果。写作不仅需要扎实的遣词、构句、过渡和衔接等语言表达的灵活应用,更需要良好的思辨能力作为引导。在一定程度上,英语写作水平的高低受语言水平高低和思辨能力强弱的共同影响。
二.英语写作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现状
写作是学生思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然而,写作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减削弱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终将严重阻碍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提升。在写作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多数学生的英语文章内容空洞、缺乏深度、逻辑混乱等问题尤为普遍,由此反映出,缺少思辨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当前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三.英语写作中思辨能力缺席的原因
(1)学生的学习策略不当。首先,从整体上看,学生的学习方法受传统思维的制约较为严重,固有的文化传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课堂上,中国学生很少对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产生质疑,几乎是完全服从于老师,因为学生习惯于知识的摄入,而失去对知识的辨别能力,喜欢照着别人的思维走,缺乏自己的观点,不敢也不善于独立思考,更善于复制拷贝。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喜欢背诵所谓的“万能句型”或“写作模板”,导致学生往往注重写作形式,忽略文章的内容,很难从固有的写作套路中跳出来,很少真正地动脑写作,这些学习行为严重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发展。
(2)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集中反映出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经调查发现,许多高等院校的写作教学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没有将写作教学单独列为一门专业课程。与大学英语中开设的精读课和听说课的课时数相比,写作课课时安排的相对较少,学生平时进行写作练习的机会就相应大大减少,造成学生对于写作的全过程缺乏整体认知。
(3)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传统的结果教学法是多数高校英语教师常用的一种写作教学方法。西方学者Richards认为,结果教学法是将写作重点放在写作活动的最终结果上。在该教学法指导下,教师首先教授写作理论,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论文,之后学生模仿论文完成写作,最后教师评阅学生的作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会感到写作课程枯燥,因而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该模式指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思辨能力难以提升。其次,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重形式,轻内容,重语言,轻思维,机械式的语言训练过多,教师经常强调让学生背单词、句型、模板和范文,而真正能促进学生思辨的讨论过少。这些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导致学生写的文章过于模块化,缺乏思想性和逻辑性。
(4)测评方法缺乏合理性。通常,考试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写作教学势必会受到英语等级考试作文命题形式的影响。学生迫于考试压力,常常在考前死记硬背一些作文模板,考试中直接生搬硬套,难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在传统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选用终结性评价,在评阅学生的作文时,常常侧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忽视文章内容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在这种评价模式的作用下,导致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也只关注表层的语言运用是否准确恰当,而忽略文章深层的思想表达。因此,传统的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创新思辨能力的提升。
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对策
写作过程原本就是借助语言来传达思想的过程。针对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表现出来的思辨缺失这一现象,同时,围绕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笔者将提出以下五种对策,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1)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的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如果学生想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必定离不开大量的阅读。通过阅读,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见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全面思考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思辨能力。同时,在平常的英语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逐渐积累地道的英语表达和写作素材,从而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另外,学生应该意识到英语语言的学习不能仅仅地停留在语音、词汇、语法的记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及其思维方式的养成。只有将语言、文化、思维三者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掌握语言学习的真谛。
(2)优化课程设置。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写作教学的课时较少,因此,高校应尽可能地提高写作教学在大学英语整体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或开展必要的写作专业课程教学,进一步优化写作课程安排。其次,英语教材的开发者应在教材中突显思辨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写作训练中,最好选择具有启发性和思辨性的写作主题。
(3)改进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在传统的结果教学法影响下,教师更注重的是文章的语言表达,而非文章的逻辑性和思想性,该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考能力。西方学者Wallace Donglas在20 世纪70年代提出了“过程法”写作教学模式。该模式突出写作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充当启发者、协助者、引导者的角色,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空间,帮助学生写出具有深刻见解的文章。过程教学法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上,注重内容的重要性,侧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且教师指引贯穿于写作活动的全过程。在写作前,教师可以把精心挑选的作文题目布置给学生,学生在课下利用图书馆、网络所搜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梳理,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在随后的课堂上,教师通过组织一些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的活动: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小组研讨”等形式,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同时激发学生学会善于发现问题,并学会如何分析研究问题,做好思维拓展工作。学生完成写作后,要求小组同伴根据具体的评价量表进行相互评分和修改,在此过程中,同伴间的互动可以提高学习者的批判思维能力。同伴互评结束后,再由教师评阅并做出及时反馈。在反馈阶段,教师既要关注到学生文章的语言质量,更要关注学生文章的逻辑和思想表达。通过这些教学活动,有助于加强学生,师生之间的互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创新写作评价体系。传统的写作评价多采用终结性评价,即针对学生的文章给出一个整体的评判,侧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能够对学生的写作过程以及情感态度等做出有效评价。相反,形成性评价注重写作的过程,主张以讨论和反复修改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形成性评价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有效合理的写作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两种方式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定。通过学生间互评,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及思辨能力。教师在对学生的文章进行评价时,应该在评价遣词、语法等语言表达形式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谋篇布局及其文章的思想内容方面。此外,教师可以依托专业的写作平台,如批改网、i-Write 智能评阅系统,借助大数据的优势,进而更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写作练习情况。
(5)提升教师思辨素养。首先,作为教师必须深刻意识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要改变传统固有的写作授课模式,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向之一。其次,为了帮助学生成为批判性思考者,教师本身必须具有更高的思辨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教师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将会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贯彻思辨意识的重要性,努力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从而以更开阔的视野进行更高层次的写作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积极的思考,逐渐帮助学生提高思辨水平。
结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现代英语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写作被认为是训练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写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反过来,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又可以更好地促进写作。在以后的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深化自身的思辨素养,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切实造就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