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2019-11-26刘巧玲
刘巧玲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水贝小学 广东 河源 517300)
小学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可以说是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奠基阶段,对学生们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美德,比如“孝”,到现在依然受到广泛的推崇。但有一部分观点已经不符合当前时代的实际需要,比如对君王的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没有什么君王。所以对于忠要进行辨证的吸收,忠于国家,而不是忠于某人。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分析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策略。
1.在德育教材中适当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素材
小学生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这个时候指望他们从课本的有限内容里深入了解有关思想品德的内容,根本不切实际,他们往往也听不进去。所以我认为:只有结合那些在漫长时光里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美德比如尊老爱幼等,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教学。这些美德在学生的生活里早已司空见惯,而且被主流价值观推崇备至。通过生活化的教学,不但把教材里面死板的内容用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还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德育学习的乐趣,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对这些传统文化美德产生认同感,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这些深层次的含义,而不是由教师进行灌输式的教学。现代社会的信息量很大,即便是小学生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德育教学如果不注重从心底打动他们,只是简单粗暴的强迫他们遵守这些美德,那么不但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让学生们感到反感,觉得老师在讲一些不切实际的内容,哗众取宠。本人针对这些实际情况,觉得可以把那些传统美德的故事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演绎出来,让学生自己担当主角去演绎这个故事,比如学习《孔融让梨》这个成语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买了几个大小区别明显的梨子,先让几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梨子,结果他们争先恐后的抢夺那些大梨子,这个时候我迅速的阻止了他们,然后我告诉他们:在东汉末年有一个叫孔融的孩子,在分梨时主动把大梨子让给自己的兄弟,而自己反而拿小梨子,学生们都感到很惭愧。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了谦让这一美德的重要性,不但可以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和同学朋友相处得更加融洽,还对于他们以后融入社会有着非常好的帮助作用。这样一种教学方法不但让学生们感到更加生动有趣,还用更直观的方法加强了学生们的道德素养,从更高层次的角度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运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
小学教育是学习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不但可以为各种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必须注重培养学会们良好的思想品德。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们的思想导向不发生偏移,让他们的三观和社会主流观念相吻合。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通过把传统文化里的一些精华成分融入到小学德育工作中,可以有效的矫正学生们的思想品质。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德育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历史上很多的坏人并不是没有能力,相反他们才华横溢,只是由于缺乏相当的品德去匹配他们的才能,最后沦为反面教材甚至是千古罪人。比如隋炀帝杨广他本人有着很高的文学才华,年轻时通过伪装得到了皇位,但是他本质还是一个品行极度不端的人。他好大喜功,奢侈浪费,穷兵黩武,对于老百姓的死活完全不在意,缺乏君王应有的仁爱之心。所以即便他有开凿大运河等功绩,主流上还是把它定义为暴君,永远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仁义礼智信”等五种美德也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但必须进行辨证吸收,不能全盘的接受,必须掌握合适的度。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古代有天壤之别,所以对于这几个字的理解,也必须更符合时代的发展。美德超过了程度也会变为缺点,我简单的做了一下归纳:“过仁则弱,过义则固,过礼则谄,过智则诈,过信则损”。仁,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爱心,但是不能对所有人都讲爱心,现代那么多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如果警察对他们表现出爱心,他们反而会以为警察好欺负,那还怎么抓捕他们,怎么伸张正义!义,可以理解为义气,也可以理解为公理。朋友之间有困难,如果不违法,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但如果你的朋友犯法了要你包庇他,你就不能讲所谓的义气,你要劝他自首接受法律的制裁,这才是真正的义气!礼,可以理解为礼貌,但是现代官场上的那些逢迎拍马,曲意奉承,那能算是礼貌吗?智,是聪明的意思。聪明是好的,但有时聪明反被聪明误,只有把聪明才智运用于正确的途径才算是聪明,如果用来为非作歹那只能算是奸诈。信,在现代社会很注重信用,但是要灵活运用。那些坑蒙拐骗的欺诈短信和电话,你能对他们讲信用吗?他们让你汇款你能讲信用汇给他们吗?答案显然不能!所以运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时一定要注意辨证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鼓励开展课外阅读
我认为小学德育教材的内容毕竟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仅仅学习教材上的几篇内容,就算是把整本教材都倒背如流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在我国漫长的文化里,美德故事可以说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只有拓宽学生们的知识接触面,才能更全面的提升学生们的思想品质。只有充分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的情操才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我制作了一些融入了各种传统美德的多媒体视频,这其中包括“闻鸡起舞”“凿壁借光”“司马光砸缸”等等。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对于里面那些传统美德的代表人物赞不绝口,有效加深了他们对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让学生们适当的进行课外阅读,涉猎各种相关的传统书籍,绝对可以让他们的思想品质更上一层楼。比如在阅读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时,学生们就会发现,里面的很多重要历史人物最开始都是举“孝廉”入仕,他们登上历史舞台的契机就是从“孝”开始。可以说孝对于他们而言不光是一种美德,甚至成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当然现代社会选拔人才的方式更加复杂和科学,但是一个不孝顺父母长辈的人,即使他有再高的才能和地位,主流舆论对于他还是会持否定的态度,在中国人的认知里,品德和才干是同等重要的。道德低下但才华横溢的人,只会产生更大的破坏力,对社会和国家造成更大的危害。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们会更加认识到品德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我认为只有把传统美德和现代德育进行科学的结合,进行辨证的吸收,才能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工作,才能完善现代社会的道德标准体系,让每个人的精神面貌重新焕然一新,同时促进社会朝着更加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