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活起来
2019-11-26王志宏
王志宏
(吉林省双辽市第三小学 吉林 双辽 136400)
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要求在进行小学课堂的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各种优势的课程资源,充分地运用信息化技术,因此,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中也应该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尤其是面对当下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必须要借助于信息技术来弥补当下教学的不足和问题,有效地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品德的兴趣,确保整个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1.当下小学品德课堂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当下小学品德课堂的教学发展现状十分令人堪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明显。具体来说,表现有以下的不足和问题:
1.1 教学观念过于落后,片面的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当下很多的品德教师在进行授课中,采用“灌输式”和“说教式”,这样教学比较地单调和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认为自己的品德没有问题、没有必要进行品德课的学习,最后造成品德课堂死气沉沉。
1.2 缺少互动环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约束,导致品德课程教学实际效果不明显。单纯通过说教,缺乏互动,会让品德课堂较为枯燥,而且也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尤其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一定年龄差距,很难找到学生喜欢的点和关注点进行细化,最后造成品德课程教学实际效果不明显。
1.3 缺乏结合现实,导致小学品德课程学习形同虚设。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如果不能够紧密的结合现实,最终会造成品德课和生活实际相脱节,很难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认识的提升。
2.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举措
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给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能够有效地改变教学的不足和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应该充分地运用信息技术,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有效的途径:
2.1 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改变枯燥的教学氛围。开展小学品德课程,就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够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尤其面对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为了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有效提升,必须要保证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要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就需要创造一定的学习情境。在进行《快乐的少先队员》授课时,想让孩子养成积极性生活的好性格,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创设一个良好的自然情境,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美,从而让孩子们热爱生活,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尤其是能够通过自我调节,做一个快乐的少先队员。
2.2 要运用信息技术来加强互动,提高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为了加强课堂中的互动、有效地活跃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来增设一些互动环节,既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而且也能够及时地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提高课题的教学效率。在进行安全知识讲解,比如说,在对《让家园变得更美好》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播放家园的一草一木和动物植物,然后通过自己的行动来美化家园,进而要孩子了解到要保护我们的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并且用双手创造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家园才会越来越美好。
2.3 要坚持以情感人、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品德水平。要结合生活的实际,以及学生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来再现一些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对判断是非曲直和善恶,才能够真正地锻炼学生的认真能力,从而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在学习“中秋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关于中秋节的观赏视频,在视频中给大家介绍关于中秋节的名言典故,让学生去欣赏“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和“玉兔捣药”的有趣故事,卡通的形象、精彩的故事,会让学生欣赏得津津有味。而在此间,教师就可以穿插中国传统文化的宣导,教导大家欣赏我国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
面对当下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现状中存在的不足,教学观念过于落后,片面地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少互动环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约束,导致品德课程教学实际效果不明显。同时由于缺乏结合现实,导致小学品德课程学习形同虚设,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很难有效提升。因此,需要借助信息技术,首先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改变枯燥的教学氛围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其次要运用信息技术来加强互动,提高学生的主观学习的能动性,最后要坚持以情感人、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品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