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与求知

2019-11-26郭进英

文学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草原笔者小学生

郭进英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全面的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中各式各样的美,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审美教育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都能做到正确、科学的欣赏美,进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自己。

一.善于在激趣导入中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伊始。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充分发挥“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正能量作用。其次,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小学生属于天然性“生动活泼”一族,他们对于“情趣”化教学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再次,很多小学生没有欣赏过大草原风光,他们对于草原只是停留在极其简单的浅薄认知上。正因为如此,笔者在揭题并介绍作者老舍先生之后,随即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平台,分别展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风光,展现了“一碧千里、人欢马叫、热闹非凡”的大草原风情,展现了“襟飘带舞、令人神往、如临其境”的大草原人文等画面,为小学生提供了难得一见的“视听盛宴”。

二.善于在自主学习中引导求知审美

自古以来,“读”一向就有“教育之本、学习之母”之誉。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样道理,笔者始终认为——“书读百遍,其情亦现”对于蕴含既丰又美元素的《草原》一文,我们更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引导小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积极开展求知和审美活动,让他们在阅读学习中理解与深思、感悟与体会。以本文第一自然段学习为例。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自读、多读、反复读,从中找出自己喜欢或者认为“好”的地方,并且能够简单地说一说理由。接着,让学生在“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中大胆说出个性化观点。然后让大家闭上眼睛,随着与之相应的美妙音乐再次“进入”那迷人的大草原,进行感悟与强化。

三.善于在图文互动中逐步深入理解

小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悟力毕竟是有限而又浅显的,尤其对于文中一些重难知识(如字词、语段等)点,如果光靠语文教师的口头析解和学生的自我感知,很难实现令人期待的深化理解目标,也就自然难以收获“求知与审美”的活动效果。有鉴于此,我们应当合理借助多媒体技术等一些辅助手段,从“图(像)文并茂、良好互动”中获取源源不断的教学“附加增值”和“科技红利”。

四.善于在指导朗读中不断细细品味

就《草原》这篇课文来说,它不仅语言优美、图文并茂,而且情深意切、景象交融,从字里行间中丨4然流露了作者老舍先生对内蒙古大草原“丰美”的热爱之情。诸如显现其中的天空美、颜色美、辽阔美和感觉美等这些“芸芸众美”,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小学生在多元化朗读活动中进行品读与感悟。正因为如此,笔者通过丰富多元的品读形式,比如教师范读、优秀生范读、多媒体范读以及在学生群体之间的个体读、指名读、组内读、分角色读、男女分读、对比评价读等,以此逐步而又深入地体会蕴藏其中的景色美和情感美。

五.善于在深化主题中加强知美融合

众所周知,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每一篇文章都会有着与之相应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主题,它们或者体现在语篇内容之中,或者体现在人物活动的语言之中,或者相对集中地体现在一些重点语段之中。就《草原》这一课文来说,其情感主题集中地体现在文中最后一句话里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对此,笔者首先引导小学生来共同品析这句话的基本意思;接着让学生借助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知,充分想象这一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善于引导学生把“求知”与,美”相互渗透并有效融合起来,才能切实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基本特点。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审美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之中,促使学生在不断的熏陶中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让审美教育不断提升效果,启发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为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草原笔者小学生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可可托海的草原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