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研究

2019-11-26罗敬深

名师在线 2019年6期
关键词:政治课目标政治

罗敬深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中学,广东河源 517500)

引 言

合理的教学目标设定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教学过程开展的最终依据。但在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的目标设定表述混乱、层次不清、不够全面,且与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相脱节,或仅仅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这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外,教学目标大而空将导致学生在检测中很难达到预期的要求。教学目标过低,则不利于学生自我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制订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从而起到应有的激励效用,帮助学生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一、确定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依据

(一)把握课程标准,深入探究课程教材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中明确制定了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这为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另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内容也是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标准,由相关专家严格根据学科发展过程中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的。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该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作为主要依据,以便更好地符合国家对于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求[1]。

(二)遵循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与特点

高中的每个学科都具有自身的特点,而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尤为明显。当前的思想政治课程主要是对学生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思想教育,并将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基本观念,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学生融入现代社会的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时代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较为突出。所以,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形式,全面了解本学科的主要特点,以便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目标时要充分凸显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思想性、实效性和时效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三)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水平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预期。高中学生较为特殊,其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而学生心理过程的变化又主要表现在其日常的学习和实践生活中。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年级、班级和性别,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制订教学目标时还需要综合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能力层次和觉悟程度等。如果教师所制订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过难,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放弃的思想;如果教学目标过于简单,则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从而难以让教学目标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制订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时,应该尽量从学生的客观情况出发,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充分凸显个性化的要求,以便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准确把握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全面性和重点性相结合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与课程改革的目标保持一致。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知识主要包括课程教学信息、教学理论、法规和知识体系等内容。所谓全面性,主要指的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内容。所谓重点性,就是指教学目标中所涉及的具体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2]。因此,教师在设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时,需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充分突出教学目标的重点性,并合理地将全面性和重点性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水平。

(二)坚持系统性和层次性相结合

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并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首先,应该制订基础性的目标,也就是按照国家对各个学段学生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制订大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够完成的目标。其次,制订发展目标。通过全面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从而有效避免“吃不消”和“吃不饱”情况的出现,切实保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坚持科学性和适用性相结合

由于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全面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始终坚持科学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应该准确把握这个时期学生整体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全面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真正感受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魅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的作用。

三、通过分析教学任务设计科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任务的布置必然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分析教材内容。当前,我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所仰赖的物质基础仍是以思想政治教材为主,因而教材与教学目标的设计之间有着最直观的关联。对此,教师唯有全面、系统地分析教材内容,方能深入挖掘出教材中与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相关的因素,继而可以对教学目标予以进一步的细化。其次是分析学情。要想确保理想的教育成效,教师必须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唯有如此,方能做到对相关知识及技能教学的合理把控。最后是分析教学媒体条件。教师应严格按照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情况,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目标,继而切实彰显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结 语

教育本是一项具有明确目的的人才培养活动。因此,教师唯有先明确教学的整体目标,方能切实发挥目标对教学活动的导向、激励以及调控作用,进而促使其与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达成和谐统一。唯有切实达成以上几点,方有助于优化政治课的教学,继而确保理想的教学效率与效果,实现学生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政治课目标政治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谈谈“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在农村中学政治课的运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