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语文
——走近王崧舟

2019-11-26张爱真

读与写 2019年35期
关键词:诗意精神生命

张爱真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岭镇东岭中心小学 福建 泉州 362141)

之所以喜欢外出听课学习,是因为我发现每走出去一次,多多少少,都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长久闭门造车,难免孤陋寡闻,流于狭隘。而不时地走出去,看过去……仿佛能在不经意间,汲取来自不同方向的能量。从而更确定已有的正向,修正不恰当的流弊。

对于醉心于古诗词的我来说,如何把我喜欢的,以恰当的形式交给孩子,让他们如我一样领略:诗中有画,诗中有文,诗中有情的美妙境界,是我一直想要努力实现的。王淞舟老师的诗意语文,完美的满足了我学习的向往。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泛舟于明净澄澈的湖面,陶醉于湖光山色的奇瑰,领略于“人在画中行”的和谐境界,我们会自然发出“诗情画意”的感叹;至于携春踏青,风垄雨畦,断桥拂柳,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诗家新景,或见仕女执团,粉蝶翩翩,扑向的不是生灵,我们也会雅称“诗意”……对于教师来讲,进入书声琅琅、生命灵动、人文感光、智性流溢、潜心涵泳的课堂意境,我们也会由衷发出“诗意”的感叹。或许由于王崧舟老师“诗意语文”的先入为主,我对他的阅读是带着这些诗意的形象开始的。

我发现,他不是简单地把“诗意”与“语文”叠加,也不仅仅是在技巧娴熟的基础上,让课堂多出一分“诗意”,而是以一种近乎朝圣的虔诚,触摸着语文的终极灵光,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生命成长的人文滋养。于是,他的课,总能让人对接多元纷纭的实象,也总能让人感动于一种精神的意会。

听说有人把王崧舟比作小语界的李白,我不知道这样的联想是否源于王崧舟的“诗意语文”,但我赞成这种链接关系。王崧舟与李白的确有类似之处,他们都受儒、释、道、法诸家思想的影响,并且在各自的“作品”中,表现出来,让精神中的那朵莲花绽放得鲜艳夺目,美丽动人。

作为一名有思想深度的当代名师,王崧舟的主要教学思想归结于其不遗余力所倡导的“诗意语文”。到底什么是“诗意语文”?许多语文教师和专家试图去臆解“诗意”,王崧舟则以“说不清”予以回答。是的,“诗意”本身是一种意会,是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灵犀际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发现,王崧舟多处引用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歌“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这倒启发我想起海德格尔的“思维的说”和“诗意的说”的说法。海德格尔认为,只有诗意才能把人所体验到的完整世界表现出来,逻辑的、推理的语言,只能把握一些普遍的抽象的东西,对真意或境界只能间接地把握。这样的理解,我们似乎可以洞见王崧舟的苦心孤诣,所谓“诗意语文”,实质上就是可以体验到的完整的语文世界,它不是表面的、抽象的语文。这就否定了不少论者认为的“诗意语文”有“玄味”的说法。海德格尔所谓“诗意的说”,就是“给神圣的东西命名”,那么“诗意语文”也就是神圣的语文。这分“神圣”,是一种虔诚的情怀,而并非不可知者。

王崧舟在《诗意语文的理想和信念》一文中,把“诗意语文”诠释为“精神的语文”、“感性的语文”、“儿童的语文”、“民族的语文”、“生活的语文”。王崧舟指出“语文教育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语文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精神的熏陶和感染,而这一过程是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实现的;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感性的教育,培养语感素养是感性教育的重要目的,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语文世界;语文教育必须重视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必须遵循汉语文的特点和规律;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一种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生命体验,必须引进生活与时代的源头活水。

王淞舟这样描述“诗意语文”的价值旨归:“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诗意语文以价值引领为灵魂,以文化传承为血脉,以精神诉求为旋律,以生命唤醒为光华,以感性复活为情怀,以个性高扬为风采,以智慧观照为神韵,以心灵对话为境域,主张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

王崧舟认为,语文教育的根在文化,“语文是文化,语文教育是文化孕育的过程。文化就是‘人化’……文本是人的思想、情感、灵感、精神化作的语言文字,背后依然是人。我们老师用文本去化未来的人、自然人、未来的具有社会文化的人。”并分析了文化解读的技术:体验、探究、感悟、想象。可以说这些语文教育思想,沉入本质,触及根性,既有高远视点,又能细微烛照,对一线教师把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有着生动而丰富的启迪意义。

王崧舟多次提到,语文教师应该首先加强对文本的细读。在《与文字之灵对话》一文中,王崧舟这样描述读书之趣:“一切优秀的文字,都是心灵绽放的花朵。一字即一花,或素洁、或雍容、或清丽、或娇媚、或矜持、或潇洒、或典雅、或质朴,字字显花容,句句展花枝。读书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发现精神的‘千盅粟’,发现心灵的‘黄金屋’,发现生命的‘颜如玉’。”他说,读书的要旨在于养气,对于教师来讲,读书可以养浩然正气,教师有了浩然正气,便能缘情入境,这是课堂有境界的教师所必须的。

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也许每个人活着,都应该拥有在某个方向,或者某一次,很单纯,很执着,没有任何名利驱使的前提下去做些什么的冲动和激情。诚如此刻的我,于诗,于诗意语文的,万千欢喜,无限热爱。

猜你喜欢

诗意精神生命
诗意地栖居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冬日浪漫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春日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