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

2019-11-26

读与写 2019年35期
关键词:水乡嫦娥创设

王 永

(贵州省德江县第一小学 贵州 德江 565200)

1.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发学生的情感的感悟

新时期的小学生对文本的文章不是很好理解,也就引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小学生拿到一篇充满情感的文章时,更是“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如果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肯定能够深化学生情感体验的良好契机。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这节课时,笔者讲得并不多。上课伊始,我充分给予学生感受文本的时间,与文本对话的时间。用PPT展示课文插图和文字,让学生和我一起用情朗读父亲伏在母亲床沿边一段感人的场面。

于是,课堂上涌出这样一些令人激动又让人沉思的话语:爱是一种奉献,是不求回报的付出;爱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爱是大手牵小手;爱是一种感恩,它遍布在人世间的每一个角落……这样的发自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是我们逼不出来的,也不是老师教他们这样说的,而是老师通过情景的渲染把他们内心的情感激发出来的。所以,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在学生的动情处能恰当地创设情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多元理解,能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感悟,既让学生学有所得,又让学生得到心灵的陶冶,真正把文本中的文字变成自己的一种情感体验。

2.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发学生拓展思维空间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时让学生品悟一段文字时,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还比较少,他们对一些文字或语句理解有困难,体会不到位。此时,如果我们借助多媒体技术,把一些难理解的词语、道理、微妙的情感等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加深了学生感悟的深度。在执教公开课《水乡歌》一课时,由于当时是二年级的城区小学生,对什么是“渠”、什么是“驳”不是很了解。我没有用语言去解释,而是出示了一段江南水乡风光的视频。学生一下子清楚地看到了江南水乡“千条河,万条渠”,“千只船,万只驳”的景象。学生对什么是“渠”、什么是“驳”不言而喻,也感受到江南水乡独特的迷人风光。学生通过画面也一下子明白水乡的景色特点:水乡水多、船多。此情此景不仅解决了学生的疑难,也让学生对水乡流连忘返。所以,在学生遇到疑难时,创设情境既解决了学生的困难,同时又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3.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文中的“留白”是指文本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以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实际的阅读中,课文中有一些留白和略写的地方经常容易被学生忽略和遗忘。其实,教师此时如果能创设一点情境,挖掘这些留白处和略写处,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课堂教学效果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嫦娥奔月》时,课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此处,只有对嫦娥飞向月亮的简单描述,她此时什么心情,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课文中没有,学生也没有太多的感受。于是,我及时创设鲜活的情境:嫦娥边飞边呼喊着牛郎的名字,嘱咐牛郎照料好孩子,诉说对孩子和牛郎的牵挂……这里创设一个“奔月”的情境“,奔”出了中国古代女性的伟大形象,“奔”出了学生对嫦娥的永恒记忆。但笔者认为这才是开始,又继续引领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于是播放了笔者课前准备的当前国家实施的“奔月计划”的相关视频,并配有笔者的解说“:奔月计划”分三阶段实施,一是无人探月,二是载人登月、三是建立月球基地。目前是第一阶段“无人探月”正在顺利。具体又分“绕月探测、月球车探月、采样返回”三步推进,绕月探测由嫦娥1号和2号进行操作实施,已经高标准完成,这一步拍摄了大量高分辨率图片供我们的科学家在研究,并且说明目前世界上最高分辨率的全月面图(包括月球背面)就是嫦娥2号拍摄的,分辨率达到7米……“采样返回”将由嫦娥5号完成,但由于出现故障没法完成任务,其工作将由五号、六号来完成,计划软着陆并采集月球土壤样本后返回地球。下一步就是载人登月计划了。这就是我们嫦娥飞天的宏伟计划,也许这项工作还有我们在座的同学需要参加…学生收看完后,感动了,没有想到祖国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教学想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难。

总之,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是新时代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认知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创新教学,以便学生有所获得,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猜你喜欢

水乡嫦娥创设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唱不尽水乡幸福多
梦里水乡画里藏
水乡哪里美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水乡的美,最美在人
赞“嫦娥”
嫦娥三号奔月的三大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