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提高
2019-11-26丁金秀
丁金秀
(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福建 泉州 362000)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大国。这不仅仅因为其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更是因为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奠定了中国在世界成为文化大国的地位。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只能算是教育资源大国,却无法迈入教育强国之列。然而中国的发展必须依赖国人素质的不断提高,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国文,即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为处于中学阶段的青少年,他们的个人修养和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国家未来的发展。
然而纵观当今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今天的语文教学与我们的教育初衷发生了严重偏移。家长、学校、社会一再地要求分数的提高,而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呢?我认为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更多的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中学阶段是实施人文主义教育的黄金时期,在中学教育中,关注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将对学生的整个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要真正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
首先,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教育教学市场化、功利化的趋势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在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学中,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更加关注学生的分数,而非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授课中就容易照本宣科或者是强行灌输知识。也正是由于过分重视学生的终极性评价,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也就往往忽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同时也抹杀了学生个体的内在价值。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发展变化,传统的语文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时代需要的不是分数上的“状元”,而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课改要求中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恰恰符合这一教育需求。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育教学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语文积极性和潜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并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上,反对注重教育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和情境;在教学策略上,反对急于把“真理”交给学生的做法,强调注重教学过程,注意学生在过程中所体现的兴趣和激情;在课程设计上,少一点绝对的真理,多给一点学生自由想像的空间。这样的课程和教学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上三个方面的做法就是要体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如在教授《观沧海》一诗时,我让学生结合这首诗和借助其它文献资料来谈自己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教学中,我并未直接把我个人对曹操的认识,或者是相关参考书对曹操的评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个体的想法产生碰撞,接着我再把我个人和教科书上对这个人物的认识进行介绍,这样对曹操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学生就能比较全面的掌握。再比如在教授文言文时,为了避免因文言文的艰涩难懂而导致课堂的枯燥乏味,使整个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我经常将精力放在课堂导入上,一开始就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将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故事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基本上可以保持足够的兴趣,有效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大量的历史史实也扩大了自己的文化视野。
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入充满人文精神的情感因素。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情境。要让学生明确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平等的。对于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关注。因为教师只有尊重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才能更加主动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融入课堂,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才能更加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同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当中的文章。这些作品不仅饱含了文章作者的真情实感,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世界,感悟生活,理解生命的窗口,并且在不断的交流与对话中逐步确立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扩展自我世界并发现生活的意义。比如通过学习历史人物,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的历史,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不断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
虽然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语文教学,我们可以看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希望。但是在当今教育教学体制的影响下,要使语文教学成文人文主义教育的沃土,教育工作者们还任重而道远。因此,在现实的语文教学基础上,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进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作用,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