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19-11-26张红
张 红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羊圈子小学 辽宁 盘山 124104)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它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和使用。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小组之间能力水平不同使组与组之间没有可比性。组内不团结,又会造成学生运用语言的局限性,只有个别学生的踊跃与沉默。要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我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组建好学习小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愉快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用小组合作教学,可以使“要我学”,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演变为“我要学”。分组也很关键,以我的教学经验五人或六人为一组较好。一名组长负责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讨论的成果。每个学生各尽其责,过一个星期调换小组成员角色。学生在小组中有不同的体验,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2.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表达和倾听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等。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同样,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参与是分不开的。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验数学。如在探索与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小组活动记录表,让学生自己动手去量三角形的三个角的角度,并在小组内交流发现规律。在发现规律后,再引导学生动手去撕纸、折纸来验证自己的发现。我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了“做”数学的乐趣。因为经历了猜测、验证的实践过程,对这一知识,他们记忆深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4.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从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压缩”了老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情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教学过程能否有效推进,师生能否有效互动,都取决于这两方面的问题的设计质量。所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又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比如“篮球比赛得分2:1,是不是比?”有的学生说是,有的说不是。讨论知道得分表示的只是数字的大小关系,而不是倍数关系。这样的问题,既强化了“有效信息”,又利用了“错误信息”,进而开发了学生的原始资源,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生成,从而形成新的、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呈现动态生成的创新性质。当然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绝不能生硬照搬预设的问题。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时,发现有几个小组对讲台上的墨水盒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长方体的,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的。我特意观察那个墨水盒,原来,墨水盒的正面是正方形,侧面是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我让学生运用测量比较的方法,学生异口同声的说:“这个墨水瓶是一个长方体。”一堂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常态下的课,不是多人、多次排练的结果,不是“课本剧”的再现。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学生的思维在高速运转,良好的思维品质由此形成。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需要在教师科学指导,适时点拨下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兴趣的学习方法,克服传统学习的弊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所收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个学生要做到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堂课要实现的。让我们努力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各种方法,真正提高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