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口腔科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19-11-25薛丽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4期
关键词:口腔科护理管理

薛丽霞

[摘要]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口腔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在该院口腔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共11名作为优质管理组,应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工作管理,另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该院口腔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共11名作为常规管理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工作管理,比较两种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优质管理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掌握评分、护理服务态度评分、护理环境改善评分、管理工作满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口腔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肯定。

[关键词] 优质护理管理;口腔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8(c)-0103-02

口腔科的护理工作具有接诊患者人数多、工作量大的特点。同时,由于口腔科未设有专用的消毒场所,因而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相对较大[1]。通过相关调查研究[2]可得知,口腔科已经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大约有1/5的院内感染事件发生在医院口腔科,因而加强护理工作管理,提升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为进一步提升口腔科的护理工作质量,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该院自2018年3月起将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口腔科的护理管理工作中,通过提升护理人员业务水平、落实岗位职责、加强安全管理等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口腔科的整体护理服务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在该院口腔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共11名作为优质管理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7.16±2.31)岁。另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该院口腔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共11名作为常规管理组,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7.35±2.47)岁,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两组护理人员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护理人员均同意参与该次研究。

1.2  方法

常规管理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工作管理,优质管理组应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工作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①加强护理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医院应积极组织相关培训活动,加强护理人员的口腔科护理知识储备,并通过模拟教学等方式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提升其整体业务水平[2-3]。由于口腔科的部分治疗工作会给患者带来较为强烈的疼痛感,进而引发血压下降甚至是心脏骤停等危急事件。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急救能力的培训,提升其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应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从而提升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赖感,进一步改善护患关系。

②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分层管理制度:采用责任护士长、责任护士组长以及责任护士三级管理模式。护士长应对科室内所有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评估,明确各位责任护士的工作职责。责任护士组长应对责任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指导。责任护士应认真完成职责内的护理工作,同时不断学习,促进自身工作能力地提升。

③不断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对于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责任护士组长应定期整理,并上报给护士长商讨改进措施。同时也应根据口腔科的护理工作特点,不断完善护理工作管理制度[4]。另一方面,也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护理政策知识的学习,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使其能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各项护理操作。

④不断完善口腔科保洁管理制度:为进一步改善口腔科患者的就诊环境,科室护士长应加快完善保洁管理制度,对于长期暴露在诊室空气中的医疗器械,应借助避污膜进行保护,对于接触过患者伤口的手术器械,应通过流动水进行清洗,并应用消毒液进行浸泡,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5]。同时,也应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其风险防范能力。护理人员工作中应佩戴好口罩、手套等。在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或者黏膜组织之后,应立即进行手部的清洁与消毒,最大程度地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1.3  观察指标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价两组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包括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护理环境改善情况以及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4项内容,每项的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越好。

1.4  统计方法

数据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通过例数(n)表示,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通过(x±s)表示,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优质管理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掌握评分、护理服务态度评分、护理环境改善评分、管理工作满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就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对于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服务态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患者不再仅仅关注治疗效果,而是更加注重就诊质量以及护理服务质量[6]。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主要依据临床医嘱开展各项护理工作,仅注重对患者进行生理护理干预,而忽视了患者心理层面的护理干预,患者在被動接受各项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极易出现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甚至会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产生误解,进而引发护患矛盾[7]。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下,更加注重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提升,使其能在开展各项护理工作的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各项合理需求,不仅有利于护理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在改善护患关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口腔科发生院内感染事件的风险较高,因而提升口腔科管理工作质量不仅对优化护理流程有着积极的影响,在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口腔科的大部分临床护理操作都存在侵入性,如果操作中所应用的医疗器械未进行全面消毒,极易导致各种病原菌侵入到患者体内,增加感染的风险[8]。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医疗器械种类的丰富,口腔科护理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护理风险的增加。该次研究将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口腔科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通过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优化护理管理流程、实施风险管理措施等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口腔科护理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同时通过加强法律政策知识宣传、注重护理人员思想道德培养等方式有效提升了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促进了院内感染发生率的进一步降低。

通过该次研究的结果可以得知,优质管理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掌握评分、护理服务态度评分、护理环境改善评分、管理工作满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不仅有效地加强了口腔科护理人员的先进性知识储备,提升了其风险管理意识,同时有效地改善了口腔科的护理环境,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优质的就诊环境,有利于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在口腔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措施,不仅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同时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对于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有利于其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维嘉,罗葳.安全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2):271-272.

[2]  童昌群,黄可,邓灵巧,等.6S护理模式应用于口腔门诊医院内感染管理的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2):67-68.

[3]  王婉婷.护理管理对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7(4):171-172.

[4]  崔璐.护理管理在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8,16(18):49-50.

[5]  王燕.护理管理在口腔科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9):113-114.

[6]  寇冬梅.规范化管理在口腔专科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8(35):34-35.

[7]  袁苗,季琦,叶莺,等.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种植牙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18,21(1):44-46.

[8]  董航.全面護理管理模式预防口腔门诊出现院内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6):215-216.

(收稿日期:2019-05-23)

猜你喜欢

口腔科护理管理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眶下间隙感染的影响因素及五水头孢唑林钠的干预效果研究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关于奥硝唑羧甲基壳聚糖与基础治疗用于牙周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锥形束CT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价值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