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牟善初:一位保健专家的医者担当

2019-11-25刘宏

神剑 2019年5期
关键词:血吸虫病病房

刘宏

2017年,牟善初教授逝世,享年100岁的他,一生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他用一生诠释了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医学事业永无止境的眷恋,是令人景仰和学习的光辉典范。他大忠大爱、大医大德、大師大美的精神风骨,书写了新时代不朽的传奇。告别仪式简单而又隆重,花圈和挽联堆满了整个告别厅,牟老躺在鲜花丛中,枕边放着2本书,一本是《最新英汉医学大辞典》,一本是《骨质疏松的营养学》,书是旧书,封面都发黄了,好多地方都磨毛了边。

“一生少有物欲休闲,终生只求实在看病”,这副挽联是他一生专注忘我,坚定不移行医治病的真实写照。牟善初是解放军总医院四位百岁专家里,唯一一个土生土长的医学大家,也是唯一的大内科专家。

血气方刚的勇于担当

1917年,牟善初出生在山东省日照县北疃庄。母亲常年生病,少年时,他就萌生了想长大了后当个医生为母治病的愿望。1936年,他19岁考入了济南齐鲁大学医学院。由于父母无力负担高额学费,他经过自己的努力,在第二年考入中央大学医学院公费就读。

“七七事变”后,他随学校辗转重庆、成都等地,一路目睹了战争炮火下国家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的国家惨状,青年牟善初悄然立下了从军报国、救死扶伤的愿望志向。1943年医学院毕业分配抓阄时,牟善初抓到了“民用”去向,他就和同学调换成“军用”,毅然奔赴云南腾冲抗日前线。当时,腾冲战况异常惨烈激烈。牟善初作为手术队上尉军医,第一次上战场不惧炮火硝烟、直面生死考验,在炮声隆隆的战地医院里夜以继日地抢救伤员。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牟善初舍身赴难,不惧生死,展现出了一名中华儿女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腾冲战役结束后,经过了战火洗礼的他返回学校,做了一名内科医生。

新中国成立前,血吸虫病遍及江南12个省市的350个县,受感染威胁的人口达1亿以上,很多村落因血吸虫病成灾而人烟绝迹。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打响了防治这一“瘟神”的“人民战争”。1950年,心系群众健康的牟善初主动请缨,投身到华东一带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中。这期间,他卷起裤腿下稻田、搞调查,挑灯夜战作试验、观疗效,摸索制定出了一套治疗新措施,将治疗周期由20天缩短到6天,大大提高了疗效,并且在一线培养了一大批血吸虫病的防治人才。其间,牟善初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二等功,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毛泽东主席这首诗,生动地反映了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取得战胜血吸虫病的成就。41岁的牟善初在防治一线从《人民日报》上读到毛泽东写的《送瘟神》这首诗后彻夜难眠,他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只有敢于担当,才能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一个医生只有勇于担当,才能在征服病魔的斗争中一往无前!

这种幸福感担当,他一生都没有忘记,时刻都在践行。

这种担当幸福感,是我们今天理解他为什么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人民医疗卫生事业的一把“钥匙”。

力挽狂澜的责任 严谨担当的思维

牟善初在防治血吸虫病工作期间,因成就突出,被中央军委记二等功,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牟善初精湛的医术,稳健而高度负责的医风,组织上选派他担负中央领导保健任务,一干就是50多年。他曾担任邓小平、刘伯承、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萧劲光、王震、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组组长,被誉为“开国元勋的健康卫士”。

20世纪80年代,叶剑英元帅患急性大叶性肺炎,在使用抗生素后出现严重腹泻,病情危重。国内40位专家学者进行病例会诊后,形成的两种意见各有道理、难以定夺:先治肺炎还是先治腹泻,难以定夺。如果先治肺炎,就必须继续用抗生素,这样无疑会加重腹泻;而要先治腹泻,就必须停用抗生素,则肺炎就会恶化。

救治方案陷入两难境地。对两种方案的利弊,各位专家意见不一,各有理由。

怎么办?牟善初仔细听了大家的意见后,大胆做出决定——停用抗生素。一瞬间,所有专家的目光都投向了他!会议室鸦雀无声,有两三分钟谁也没说话。

这时,如果你提出反对意见,你要承担风险;如果你提出赞同意见,你也要承担风险。只有牟善初继续说:“就这么定了。”

新的治疗方案实施后,牟善初住进了病房,24小时不离叶帅,随时观察病情变化。一天、二天、三天,叶帅的腹泻止住了,体温下降了,病情果然好转!而这时,60多岁的牟善初却因精神高度紧张、体力消耗极大,晕倒在病房。

但是,后续治疗,新的问题接踵而来,每一次都是牟善初做出最终决策,使叶帅次次转危为安。40天后,叶帅能下床活动了。所有参加救治的医生、叶帅家属和有关领导,对牟善初在关键时刻的过硬担当和精湛医术,无不表示由衷的敬佩。

在危急时刻力挽狂澜的责任、严谨担当的思维,对全局和细节的通盘把控能力的大师风范,都源于他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多年的临床经验。1970年,牟善初就担任了大内科主任,在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肾科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正因如此,他治病不局限于某一个器官、某一个系统,而是突破了专业的束缚,通盘了解和考虑患者的病症,所以才能从复杂的病情中抓住主要矛盾,纲举目张逐步解决患者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赢得各级组织和很多首长及患者家属的信赖。

习主席说,大事难事看担当,牟善初就是这样勇于担当、能够担当的人。

牟善初工作的科室,住院病人平均年龄85岁。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一般均延寿至90多岁。无论冰天雪地的凌晨,还是寒风刺骨的深夜,只要病房有紧急呼叫的电话,牟善初都会马上赶往病房。一天深夜,牟善初接到值班医生的电话,为抢救病人,他没来得及等接他的车,就步行赶往病房,途中摔了一跤,半边脸当时就肿了。但他赶到病房的第一句话却是:病人现在情况怎么样?当时,牟善初也已是80多岁高龄。

猜你喜欢

血吸虫病病房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人文护理在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
《送瘟神》背后的新中国首场“战疫”
《送瘟神》背后的新中国首场“战疫”
血吸虫病是什么,防护措施有哪些?
关于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几点思考
血吸虫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浅谈晚期血吸虫病档案材料管理
病房
便宜的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