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习型教师的路径探析
2019-11-25马丽茹
马丽茹
【摘要】随着学习型学校建设的推进,学习型教师的培养被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进行探讨。文章结合学习型教师队伍发展的实际,从构建共同愿景、优化学习文化和创新管理机制三个方面给出了培养学习型教师的实操性建议,对建立高素质的学习型教师队伍起到了指导作用。
【关键词】学习型学校;学习型教师;教师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习成为时代的主题。学校作为知识输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我们常说“名师办名校”“名师出高徒”,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实践的主体,是专门从事文化传承和创造的人员,比任何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更有必要成为持续学习之人。培养学习型教师,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是实现学校全面持续发展、创建学习型学校的重要保障,也是形成学习型社会、促进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构建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体现为学校和个人发展的共同目标,是凝聚教师个体力量、实现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得到全体学校成员的认可。共同愿景的力量会改变教师与学校的关系,使不同个性的人产生凝聚力,产生归属感,从而朝着学校的共同目标迈进。组织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外部环境,还应把个人及学校的共同愿景和区域发展相结合,使学校健康发展。
(一)教师交流开放共享
根据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下的学习更注重的是团体学习、个人思考以及集体交流。要在教师中组织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如举办学术论坛、竞赛,开展各项专题研究等,实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统一,推动学习的继续和深入。鼓励教师之间经常性地进行讨论与交流,乐于分享自己在专业领域的进步和突破,虚心倾听其他教师的不同建议,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学习形态,实现知识的共享。来自每位成员的差异性想法,使共同愿景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真正体现“共同”之义,通过自下而上的讨论协商形成共同愿景,成为引领每个团队成员努力和前进的航标。
同时,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使教师间的资源共享、学术交流更为便利,因此校际、区域间学习型教师的培养要充分利用基于网络的信息化平台,通过信息交换、深入研讨、建设学习型教研组等多种学习组织形式,让每位教师乐于思考、研究、交流,把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把个人和学校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互相促进,不断超越自己的认知和理解,也利于实现区域间教育的协同发展。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激发全体成员对共同愿景的向往与追求,让全体教师自觉地把学习作为生存方式, 作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并用这种提升自律性的学习行动形成学校发展的助推力。
(二)以人文本创新考核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是强调“人本”,以促进共同愿景的实现为目标。人是组织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子,尊重每位教师的个人愿景是建立和实践共同愿景的关键。学校发展要始终做到以人为本,用共同愿景引导教师找准人生定位,规划自己的理想蓝图,让教师在为共同愿景奋斗的同时,着力实现和提升个人价值。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与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培养性格。”教师不是教书匠,更不是教学机器。学校应充分尊重与认可教师的个体差异,斟酌过于量化的考核方式及指标,采用差异化的激励机制。考核标准的制定要能反映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尤其应该在考评内容上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创造性教学实验等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内容,争取让教师在考评的过程中能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反思自我,更新观念。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教育研究的目的是改进教学,应围绕教学而开展,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让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提高对教育教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动力。这才是考核的目的所在。以人性化的管理手段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打造一支真诚沟通、互助合作的队伍,这样的队伍才是不断培养学习型教师的队伍,才能形成学者型、研究型教师。
二、优化学习文化
校园文化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学习型学校表现为校园文化和主动學习的有机结合,学习型教师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积极的学习文化。学校的学习文化指学校关于学习方面的氛围、意识、行为模式等,反映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它形成于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进程中,逐步养成弥漫于整个学校组织的乐学气氛中。塑造一种促进和支持教师发展的学习文化不仅是培养学习型教师的软件保障,也是一所学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一)丰富资源,更新理念
目前,一些学校的教师发展还处于被动接受培训的状态,出现了有资历的教师凭着多年教学经验,不愿接收新的教学理论,不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工作中的收获与困惑;年轻教师发展目标不明确,专业技能欠缺等问题。对于学习型教师来说,要摒弃以前脱产学习的想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因此,必须重塑终身学习、共同学习、全过程学习的文化氛围,使教师成为自我向导的学习者,使教师团队创造的知识得到共享并转化为有效的行动。通过建设学习型教师组织,完善教师团队学习机制,形成教育家型教师队伍,提升学校整体的学习能力,如每学期定点开展创新性的教学研讨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定的课题任务等,但也不必过分拘泥于规程方式,应灵活多样,实事求是,打造团结人、凝聚人、激励人的共同愿景的学习文化。此外,学校可以根据教师专业理念和教育教学现状,邀请教育专家有针对性地开专题知识讲座,使前沿理论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丰富学校的文化资源。
(二)关注健康,缓解压力
教师工作时常强度大,压力大,心理负担重,为了完成各种指标任务身心疲惫,加班加点又无暇思考、学习,缺乏工作激情。学校看重教师的工作成效,却忽视了他们的精神诉求、身心健康。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文体活动,让教师在工作之余提高身体素质,放松心情,也可以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加强教师心理素质的培训。保持身心健康也是学习型教师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校图书馆平台,为各层次的教师及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拓展图书馆的辐射和活化知识的功能。为全体教师创造一个既能施展个人抱负,提升专业素养,又能活出生命的精彩的工作环境,以满足精神需要和实现人生多元价值。
三、创新管理机制
培养学习型教师,除了营造浓郁的学习文化氛围外,还必须辅之有效的行政管理机制。这就需要学校建立扁平化结构的管理体系,强调组织成员共同参与组织决策,加强各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保证组织内知识信息的顺畅流动,以集中集体的智慧更好地实现学校目标。学校领导要善于赋权,敢于把权力与大家分享,让教师加入到学校的管理活动中来,培养教师的决策能力和主人翁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一)转变校长领导角色
学习型学校的校长角色首先应源自教师,校长应是学校的“首席学习型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引路人。校长应意识到学校不仅要成为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地方,而且是传播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场所。作为教师成长的领头人,校长不仅要为教师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上的支持,而且要多与教师深层次坦诚交流,善于发现教师的优点,鼓励教师分享新观念、新思路,在团队学习中发挥教师的个性与潜力。在实践共同愿景的同时,根据学校教育的实际,构建一种让所有教师都能自觉遵守的规则、机制,为教师在学习环境中可以创造性地选择、应用自己擅长的教育教学方式提供全方位的系统支持,培养高素质的学习型教师队伍。校长除了要经常参与到教学现场的活动中,实现与教师间的直接对话,拉近和被领导者之间的距离,还要主动参加各类教育讲座、报告,思考领会前沿的教育发展动态,一方面实现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成为教师效仿的榜样,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总之,校长要把自己从领导者、策划者的角色转变为学校建设的参与者、实施者,提高教师对学校事务的参与度,构建以学校领导为引领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二)实现学校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是培养学习型教师,促进学校优质、持续发展的整合器。通过改变管理方式,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挖掘教师自我发展的潜质和自我提升的欲望。也可以在学校的制度建设中,以教师代表大会为契机,积极听取教师代表在教学和学校建设方面的建议,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转化为全校教职员工的共识。通过各种学习、研讨,鼓励教师尽可能把校长提出的教育理念转变为自己的认识,引导教师通过教育行动研究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育实践。在学习型教师团队中,学校领导和教师都是学习者,而非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教师的学习需求是多元的、开放的,学校要将教师的学习需要与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校长可以改变领导方式,把教学决策权下放至教研组甚至年级学科备课组。他们更了解教学实际,方便一线教师根据教育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兼顾教师个人的學习兴趣和特长,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而非被动地根据上级要求和规定去完成教学任务,出现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参考文献】
[1]严子良.如何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杨聪旖,彭希林.学习型学校核心能力建设:提升学习能力[J].文教资料,2009(33):171-172.
[3]张世明.校长:校园里行走的文化符号[J].教书育人,2018(23):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