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文化特征:保守中开放

2019-11-25薛力

世界知识 2019年21期
关键词:神道天皇道教

薛力

“既开放又保守”是日本人给世人的印象。原因在于,日本作为一个岛国长期独立于大陆发展、不时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的经历,构建了日本“神道为根本、儒道佛从之、兼及基督”的民族心理底蕴。神道教是大和文化的的底色与核心,其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神灵崇拜、天照独大、世俗色彩。

“万物有灵、神灵崇拜”普遍存在于各早期人类社群,现在依然广泛存在于全球许多地区。日本的特殊之处在于:第一,“万物”的内涵特别广泛,既包括太阳、月亮、海洋、野生动植物等自然事物,也包括死去的所有人物,无论好坏。因此传说中日本神灵的数量多达80万、800万乃至1500万。第二,太阳、月亮、海洋三者地位突出,月读命代表月亮掌夜,作用相对弱。素 鸣尊掌管海洋以及“根之国”,其性格多变、以“破坏性”著称。天照大神代表太阳,地位最为显著,掌管“高天原”。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与人间代表,统御“苇原中国”即日本。

日本对佛教、道教、儒家、基督教等外来文化采取大胆引进、快速改造的策略,使之与神道教大致兼容或融合。传自中国的大乘佛教被圣德太子立为国教后,地位在明治维新前的大部分时间里高于神道教,一些幕府将军出于与天皇争权的原因不太支持神道教。佛教公传始于538年,圣德太子在609~614年间就写作出了《三经义疏》。佛教日本化的过程被称作神佛习合或本地垂迹,整体上体现为世俗化、易执行,这一直延续到明治维新时期。因此出现了如下现象:神宫寺的建立与推广;两部神道在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用密教的方法来研究神佛融合,唯一(吉田)神道主张“神道者根本也,儒教者,枝叶也,佛法者,华实也”;天台宗、法相宗、曹洞宗等大乘佛教宗派虽源自中国,但其教徒很少受三坛大戒,寺庙住持(日语称住职)为世袭且可以结婚;诞生了净土宗、日莲宗等本土宗派;武士借鉴了禅宗修炼方式(禅武合一);诞生了帶有禅宗思想的茶道、花道等;明治时期颁布《肉食妻带的解禁》法令,鼓励僧侣吃肉喝酒结婚生子,强制僧侣使用俗名。

伊势神道虽主张“神道为主,佛儒从之”,也常用“周易”“道德经”解释神道。江户末至明治之间的复古(平田)神道反对神道教依附于佛教或儒教,主张依《古事记》《日本书纪》的本意推广古神道,主张“国体皇位”至尊无上,日本当统治世界。同期的“教派神道十三派”,则在复古神道的基础上进一步用西方神学思想解释神道,主张建立基于神道教思想的世界秩序。两者为明治时期日本走向神权国家做了理论准备。

儒家理念的影响方面,与中国首重“孝”不同,日本重视“忠”,典型表现为武士对主人的忠,以及明治维新后全体国民对天皇的忠。江户早期的吉川神道排除唯一神道中的佛家色彩并代之以朱熹的君正伦理,同期的垂加神道教理上则以朱子学的持敬穷理为主。保守如复古神道亦用儒佛思想解释日本古典和神道。

文字方面,由汉字草书演化出平假名。为训读方便,又创造出片假名。明治维新以后片假名为大量引进欧美术语、概念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在此过程中,日本也大量采用汉字构建词组以对应西方的术语与概念,这些术语与概念多出自精通汉语的学者之手,他们的一些译法通俗易懂的程度胜过了中国学者的创制,因而被中国为代表的汉语世界普遍接受。

日本在引进外来文化的同时,依然大力扶持神道教。明治天皇更是颁布“神佛分离令”,废佛毁释、扶持神道,神道教因此成为国家神道,天皇成为神道教领袖。直到二战结束,“大日本帝国”实际上是神权国家。二战之后日本推行政教分离,天皇也承认自己是人不是神,但二战后保留天皇制深具民意基础并为日共以外的左中右派普遍接受。今天,神社与信众的数量也多于寺庙与佛教徒,如753节期间“上神社求平安”就是日本儿童的普遍节日习俗实践。

保守也体现在政治、经济、国民消费心理等领域。政治方面,二战后日本在接受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同时,却长期保持自民党一党独大,主要实践“派系政治”而非“多党轮流执政”,这在发达国家中是独一份。经济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综合商社制度,互相持股、“商社牵头、抱团出海”、低利率等经济运作方式,年功序列制、“先做朋友再做生意”、“讲求长远合作”等企业文化。这些特征,为日本企业减低风险、稳定发展、开拓内外市场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国民的消费心理上,形成了“偏爱本国产品”的心态,这构成了国际贸易中别国难以撼动的“非关税壁垒”。

猜你喜欢

神道天皇道教
按神道 促睡眠
日本神道的《易经》视野
西夏道教补议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道教“师道”思想研究
天皇版“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