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2019-11-25

赢未来 2019年32期
关键词:错误习惯小学生

西藏林芝波密县易贡乡中心小学,西藏林芝 860300

1 研究意义

习惯是可以主宰人生的巨大力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形成一种自动学习思考的倾向性。小学生的反思习惯是以小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活动结束后的反思为研究内容,有目的地经过反复练习,逐渐养生固定的习惯行为,让这种习惯巩固下来成为一种固有的行为方式。

良好的反思习惯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持续发展的空间,促使学生能主动、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不仅有助于数学课程的学习,也是有助于学生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逐渐能够独立的标志。培养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地反思习惯是学生自我发展的根本保证,良好的反思习惯对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提高有长远意义。

2 研究背景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思考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充满反思的过程。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在小学阶段就学会反思,对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小学生面对问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开始主动寻求学习的捷径。小学数学教师不只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不断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突破自我,不断升华。

3 研究目标

通过本文的研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加强对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总结出适合小学数学教学高效的教学模式,经过实验验证,并且大面积推广。

4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结合数学教案,定期进行专题研究,针对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行不断调整,做好教学随笔。

逻辑归纳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探讨和课题相关的路理和实践模式。

调查法:精心设计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对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反思习惯进行调查、访谈,分阶段对学生的反思习惯培养进行调查分析。

观察法:按照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对学生进行系统、联系的观察,并且做出具体、详细的记录,搜集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情况。

实验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施行多种方式的教育方法,随时随地发现、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反复提醒,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5 反思的含义

反思,从字面上看,“反”是回顾,“思”是思考,反思就是对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再次进行思考。

让学生对以往的数学知识进行总结、思考,在数学知识获得的过程中通过回忆、重新思考,激发学生新的做题思路,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数学题中能够解题的线索,寻求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这样有利于学生质疑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让教师不断引导学生积极反思的过程逐渐形成一种习惯,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

6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6.1 学生没有反思的习惯

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当学生知道自己的答案错误时。第一反应就是将错误的答案擦掉,然后等待教师讲解,再对题目进行解答。学生不会对教师的告知产生质疑,也不会主动问教师“我的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还有的小学生在学习时与数学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然而在做综合练习时仍然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还有的学生遇到相似类型的练习题不能正确解答。经过对一所小学的四--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没有反思习惯的学生占较大比例(详见表3.1)

表3.1 某校四-六年级学生数学成绩调查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做完数学题之后,等待教师讲解之后再改答案,然后自己不再进行反思的学生占据大多数。上表证明能够养成反思习惯的学生的数学成绩比较高,四五六三个年级的平均分达到93.6分;平时没有反思习惯的学生平均分74分,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反思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6.2 学生不懂反思的后果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知道自己的答案错误之后,都会等待教师的帮助,这些现象表明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反思习惯的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层,只是按照例题去做练习题,不能有一点变化,稍有一点就会觉得题目难度大,其实这都是因为学生没有把数学知识真正吸收消化。在小学数学中,随着年级的升高,解题的步骤越多,需要学生理清思路,反思之前学过的内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下面是对某小学50名学生反思习惯的调查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反思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重要性。

表3.2 反思习惯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反思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各项成绩和各项能力的培养都有积极作用,不只是在学校的各项课程的成绩,就是在社会上的社交能力以及对于各项活动的组织能力都有较大的提升,这就是反思习惯对学生的影响。

7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策略

7.1 教师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

教师在数学课上对学生的引导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从浅入深、从易到难进行引导,给学生选择一种轻松的授课方式讲解知识难点,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在课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点的衔接。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有目的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在自由、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学生提出质疑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生《认识分数》内容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2个小朋友要分10颗糖,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多少?如果用分数表示,应该怎么说?”学生听到这个问题都能回答上来:“每个人能分5颗糖。”但是怎么用分数表达,就有点迷惑了。教师提的问题要和生活紧密相连,学生想知道答案的心情就会比较迫切。准确答案用分数表示,应该是十分之二还是五分之一?让学生通过反思得出结论,这就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反思引导。

7.2 教师搭建反思平台

在日常教学中,每到课堂教学结束时,一般都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下课之后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做习题;或者教师在学生中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这种情况学生就没时间进行反思。这里建议对于布置作业,应该分层次进行布置。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在课上的不同反应,对每节课的内容分层次设置,重点对学生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练习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是重要的环节,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反思习惯的培养。具体步骤如下:

开始阶段,每一次到下课之前的几分钟,教师要花费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问答:这节课上老师主要讲了什么知识?(检查学生对这节课的整体感知);我学会了什么内容?(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欠缺,确定应该重点不息的方向);对这节课内容还有哪些疑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创新精神)等等。

表4.1 设计问题对学生反思的目的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举手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集体商讨解决的方案。通过这种问答安排,进一步帮助学生对所学进行整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看似耽误了讲课进度,但是学生的反思习惯逐渐养成,对于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7.3 利用“错误资源”进行反思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经常看到学生出现的错误,有的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学生一直在犯同样的错误。比如在低年级数学中的两位数加法,学生经常忘记进位造成的计算错误;在学生刚接触应用题时经常不写单位或者写错,这些看起来较小的错误经常积累起来就是大错误。可以将这些“错误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纠错的能力。

7.4 在反思中自省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各方面都优秀,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对自身学习态度的反思也是一种不断进步的方法。对待作业态度是检查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是否认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来:1.字迹是否潦草,字迹工整与否能体现一个人的态度是否端正;2.是否有马虎的地方出现,学生做完作业只是敷衍了事,作业的正确率会较低。

8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反复思考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懂得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解决数学难题的奥妙和成就感,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错误习惯小学生
在错误中成长
上课好习惯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我是小学生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