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武术散打课程教学问题探讨
2019-11-25宋健宁夏警官职业学院
宋健 宁夏警官职业学院
公安院校是培养未来人民警察的专业院校,而警体教学也是公安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重点开设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散打课程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但因多数同学训练不到位,对武术散打基础知识掌握较弱,使该项目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而学校的教资力量匮乏,使学生无法有效的进行散打技术的学习,导致教学质量低下,使警体教学脱离了公安工作从实战出发的实际需求。
一、公安院校武术散打课程的问题分析
目前,公安院校并未将武术散打列为重点训练科目,分析其原因在于对于武术散打而言,教学尚处于研究、试验、渐渐渗透的阶段。武术散打作为公安院校辅助性训练项目,可有效提高学生从容应对危险、随机应变的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其体能与耐力。公安院校对于武术散打有了一个基础性的了解,并渐渐重视这一项目的教学研究。基于大量研究证实,公安院校武术散打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依然存在各种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教学方式落后,无法跟上技术更新的步伐
世间万物都处于不断演变进化过程中,如果一直一成不变,那么必将会被社会淘汰[1]。公安院校是一个封闭的场所,与外界接触机会不多,学校组织老师参加散打项目专业技术培训或学术交流的机会太少,老师对武术散打技术的更新与变革也不了解,训练理念更新不足,因此造成教学方式落后,无法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从而影响学生对散打技术的学习,同时也阻碍了武术散打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学校师资力量匮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公安学校武术散打专业师资力量匮乏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往往都是一些非散打专业的老师进行授课,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使学生对武术散打课程产生疲惫心理,久而久之对武术散打项目也越来越没有兴趣。另外,没有相关的散打教材,老师教学方式没有创新,学生对散打技术相对熟悉、对老师讲课方式也大致了解,因此上课一旦成为一种“形式”,是必也会影响武术散打项目在公安院校的发展。
(三)教学场地设施受限,难以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专业的训练场馆、器材设施是学生训练不可或缺的硬件条件。因为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训练器材也会有不同的要求,武术散打作为对抗性的格斗项目,也是在训练中最容易受伤的项目,让学生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场地设施下训练,也无形中会增加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心理负担。自然也不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散打训练和实战过程中难免会用到一些身体的接触和碰撞,所以为了避免学生在训练中受伤,并保证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就必须按照竞赛规则去达到训练场馆的标准,并满足训练常用的基本器材。
二、公安院校武术散打课程问题的解决措施
新经济常态下,公安工作形势日益严峻,对于公安院校武术散打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公安院校武术散打教学应积极摈弃传统、陈旧的教学理念及方法,立足于实际,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应从武术散打内容为切入点,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教学成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使得学生真正掌握武术散打的技巧,实现高效教学,以此来满足新形势对警察人才的需求。
(一)开阔老师眼界,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
老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指明灯,老师教学的方式影响学生学习状况。因此,老师要时刻关注武术散打在教学方式上的改变与技术的更新,紧跟时代步伐,满足学生对武术散打知识的需求[2]。学校也要重视老师的培训学习,提高老师自身武术散打知识储备和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当老师讲述武术散打基础知识时,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给学生一个丰富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并没有学习的兴趣,觉得根本没有讲述的必要,因此老师开阔的眼界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学生没见过的方式进行讲课,吸引学生注意力,扎实学生基本功,为今后武术散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推动公安院校武术散打项目的快速发展。
(二)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警体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的高低是提高学生训练水平的根本保证。因此,如何加强警体教师的队伍建设,提高警体教师的综合素质及科研能力,是提高警务“实战化”水平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想改变这种不良现象,首先应当加大对警体教师的培训力度,采用请进来或走出去的办法,通过专业的散打教练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或交流,全面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及科研能力,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促进公安院校武术散打运动快速发展。
(三)改善训练场地设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
增加训练器材和装备的投入,充分发挥训练场馆的使用率。因为在散打训练过程中,使教师产生教学压力,使学生训练产生的恐惧心理的大都是担心受伤,只有保障学生训练安全,才能减少训练过程受伤几率。另外,在武术散打训练期间,教师应该合理的安排训练计划,严格遵守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通过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进行合理的训练,积极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训练负荷,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学习武术散打的决心。
三、公安院校武术散打教学发展趋势
(一)深入挖掘武术精神文化
公安院校在武术散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武术精神,强化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使得学生在执行任务时敢于面对,这是武术散打教学的根本所在。公安院校学生职业较为特殊,应积极培养应对挫折与困难的勇气。武术精神可有效引导学生敢于直面困难与挑战,迎难而上。对于这一点,公安院校应继续增加重视力度。
(二)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理念
在武术散打教学中,公安院校应真正意识到,教学只是一种传播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教学开展顺利开展的关键。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武术散打的价值,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武术散打运动的重要意义,这便是强化学生身体素质、扩大武术散打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公安院校教学过程中赢高度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课程考核更加多元化
武术散打运动高速发展,其规则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然而教材尚未改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新信息、新知识的掌握,制约了理论指导实践的成效。对于一些尚未通过系统身体运动训练及无武术基础的学生而言,了解与掌握散打规则较为困难。同时,公安院校武术散打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完善,也未制定相对于的教学竞赛激励机制,难以有效激发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兴趣。因此,接下来公安院校应积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不得以一次考核成绩或几个技术动作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应全面考察学生散打综合能力,并积极为学生留足自由发挥的空间。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无论是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更新教学理念,还是改善训练设施环境增加训练装备投入,其目的都是为了推动公安院校武术散打项目的健康发展。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负起责任,努力提高自身武术散打专业综合素质和科学化训练水平,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训练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训练的积极性,保证学生进行正常系统的训练,进而达到提高公安院校武术散打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