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踞式、抓台式出发对短距离项目游泳运动员的影响
2019-11-25侯祎沈阳体育学院
侯祎 沈阳体育学院
通过文献表明:蹲踞式出发跟抓台式出发是目前专业运动员所采用的最多的两种出发方式。抓台式出发是在1967年诞生,由哈努尔发明。相比于之前的传统摆臂式出发,抓台式出发具有启动速度较快,有较大的起跳弧度,入水冲力较大,对运动员水下的滑行速度有较大帮助。
蹲踞式出发在抓台式出发诞生7年后得以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时得以普及开来.这种技术的出发稳定性较好,入水后离水面较浅且启动速度快的优势,许多运动员因此出发多次取得优异成绩。
一、研究方法
以文献资料法、综述法对短距离游泳运动的出发技术进行概要论述。
二、研究对象
短距离项目游泳运动员
三、分析与讨论
(一)两种出发技术在预备阶段的比较与分析
蹲踞式出发的准备部分要求运动员两脚在前后开立的基础上,两腿相对较为有力的位于台前,有力腿膝关节约为130°的弯曲角度,踝关节约为l16°的弯曲度。双臂放松自然伸展,在重心靠于后脚的基础上,准备出发。
而抓台式出发则需双脚自然开立,脚距接近与髋轴距离,双脚平行脚趾位于出发台前端且紧扣出发台。膝关节约为130°的弯曲角度,踝关节约90°的弯曲角。双臂放松自然略微弯曲,两手正面自然抓台,身体前屈,胸部与大腿紧贴,重心略微靠前,同时两手略微紧握出发台,身体保持在台上的静止状态。
(二)在离台阶段两种出发技术运动特征的比较与分析
出发的离台时间对是运动员能否做好出发动作的关键阶段。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在离台时间方面,抓台式明显要比蹲踞式慢。另一方面,从运动员身体重心在离台时的变化来看,在稳定性方面,两种出发技术在水平位置上没有较大差距,蹲踞式在垂直方向上要高于抓台式。
(三)两种出发技术在腾空时间的比较与分析
入水角指手臂在人体入水时同水平面的夹角。通过相关实验数据的精确计算,抓台式出发技术的入水角度要比蹲踞式的大一些。产生这种情况是由于较短的离台时间跟较小的入水角度所造成。蹲踞式出发技术对良好的身体位置形成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适当增加入水角度必须建立在短时间低头屈体的基础上。
(四)两种出发技术稳定性的比较
随着游泳比赛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竞赛规则的调整,现在对运动员出发技术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比而言,抓台式出发对于双脚平行位置的要求决定了运动员身体重心必须全部靠前,因此重心都相对靠前.而蹲踞式出发则是双脚前后开立,支点面积较大,相对来说具有更大的支撑面。根据上述情况,由于支点面积的增大,从而会导致稳定性也会随之提高,因此蹲踞式出发要比抓台式出发更加稳定。
(五)两种出发技术的利弊
抓台式出发技术使得运动员在入水时的身体角度较大,在入水阶段受到的阻力比较小,速度较快。但同时,运动员在做动作时整个空中幅度较大,导致入水时间相对被拖长。此外,身体重心的支撑面犹豫重心的前移而变小,稳定性随之降低。运动员在进行蹲踞式出发时重心基本靠前且有稳定的支撑力,因此在蹬离池壁时基本处于身体重心直线前移的状态,且入水速度较快。并且,由于两腿前后同时发力,从而导致具有更大的推进力。并且,由于蹲踞式出发支撑点相对较大,稳定性较高,使得运动员在比赛中抢跳犯规的风险得以降低,提高了运动员比赛发挥的稳定性.但入水角度较小,导致入水后运动员身体滑行速度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整体的启动速度。
四、结论与建议
1.通过观察全国第六届城市运动的录像分析表明,蹲踞式出发的运用女子明显低于男子,但优秀运动员多数都是采用蹲踞式出发技术。
2.较高的稳定性,使得蹲踞式出发适合现代规则规定的一次出发要求,并且离开出发台的瞬时速度较快,水平推进速度大,尤其在短距离游泳比赛中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3.运动员应认识到提高出发技术的重要性,根据自身的特点,对于出发技术的采用与提高应通过综合发展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