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的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改革问题探析
2019-11-25李霞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李霞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一、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一)同质化
从近些年来的情况来看,很多高校中的体育专业教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趋同现象,这下专业内容的设置都是当前社会中十分热门的专业,且内容都大同小异,没有在定位上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通过对这些院校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那么就会发现并没有什么特色,人云亦云的状况较为严重,这种充分说明了高校体育专业的办学有着十分明显的同质化现象。
(二)人才供需矛盾
近些年来高校体育专业的招生数量持续增加,无论是体育教学专业,还是运动训练、传统体育和人体运动科学专业的招生人数都增加了一倍以上,其中社会体育专业的招生人数增长幅度最大。这种招生幅度与基本饱和的社会需求现状已经形成了一种人才供需的矛盾,从而导致了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困难。
二、基于就业的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高校中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应以所设立的教育目标为主,教育目标的设定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着引导和制约。基于就业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教育目标的合理设定。具体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职业化
办专业是高校办学过程中的重要核心,对于专业的建设需要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所具备的优势进行客观的分析。以就业为人才培养的目标,那么解决学生们就业难的核心就在于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高校学生的就业率是由对学生们的培养质量所决定的,所以要求高校应以培养学生们的职业和基本工作能力为重要的出发点。基本的工作能力包括理解、交流、思维、管理、应用分析、实践操作等等,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都应在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学方案中得以体现,并落实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只有保持特色、抓住重点才能够立足于长远。这里所说的特色包括了聚焦化和差异化这两个方面,所谓的聚焦化就是指做什么,差异化指的是如何做才能够与众不同。例如北京某高校的体育教学方案,对于人才培养的方案中要求学生能够在社会体育、运动训练等多个领域当中从事教学、科研、训练等工作,并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职业能力。该高校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十分具有针对性,并保持了专业的基本特色。
(二)教学内容实用化
基于就业的体育课程体系与学术类的专业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也是职业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课程体系设计应符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从而根据社会的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高校本身的优势特征来设定与众不同的办学特色。对于课程内容的设置应以教学目标和企业单位的反馈内容为主,持续的应用新方法来设计更多的新内容,从而起到完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效果。课程内容的设计想要符合社会需求,需要在以往的课程内容基础上,来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以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从而有效的拓宽体育专业的口径,形成学科知识的整合,让学生们无论是在技能方面还是在知识方面都能够更好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以往的体育专业教学常常会忽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课程设置方面过于强调传统性,很多课程内容并不具备实用性,所以培养出的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基于就业的体育专业教学应对课程内容进行实用性的改革,选择根据实用性和前沿性的内容作为体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的设置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条件,并要充分体现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全面性和发展性。
(三)教学过程实战化
基于就业的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改革,应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的目标。但是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实际上并没有关于实践教学的环节,因此这也是当前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最需要进行改革的部分。如果缺少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那么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得不到锻炼,从而导致学生们缺乏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教学模式实践化,应对于分层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以及项目导向教学这些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应用,将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进行分解,具体设置成为一个一个的任务模块来让学生们进行学习和模拟。除此之外,也应注意对评价方法的转变,实现评价方式的社会化。具体可将用人单位参与到教学质量评价中来,将学生们的技能熟练程度、职业道德、岗位适应程度作为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的重要评价指标。提升学生们的实践能力需要一点一点的进行积累,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学生们更早以及更多的进行实践,才能够在就业时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高校体育专业发展能够基本满足社会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但是仍然存在着同质化和人才供需矛盾的问题。基于就业的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改革,应也就业为重要导向,如果只是关注体育专业本身的发展,不对社会需求加强重视,那么必然会使得学生们难以就业,因此树立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理念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