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长跑教学存在的难点与对策
2019-11-25刘孟豪潘旭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刘孟豪 潘旭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面对各方面生产还不健全的小学生群体,为教师的教学课堂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难度。要从身体、心理各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不断的提升学生对于长跑体育项目的知识和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长跑教育的重要性
长跑体育项目是国家规定学生体质检测中的一个项目,在现阶段的国家级升学考试中的必考项目。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学校和家长所教授的东西较复杂,多超过现阶段所要学的东西,让小学生们身负重任。过分的关注其他学科的成绩从而忽视了健康的锻炼时间。由于之前颁布的计划生育国家政策,现在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宝贝,娇生惯养出来。很明显的能看出学生耐力普遍较低,相比之前的孩子身体素质大幅度下降。面对这样的不良情况,长跑训练极为重要。长跑项目是最有效果的有氧运动,能很好的改善运动人员的内部各个器官的协调性,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高效的排出毒性。还能加强思想层面的建树,传承顽强拼搏、积极努力的优秀传统。现阶段对于长跑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相关技巧,打击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要正视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方式。[1]
二、小学长跑教学存在的难点
(一)体力分配不当
长跑顾名思义就是长时间的跑步活动,是身体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连续不断的高频率运作的有氧活动。现阶段的小学生在进行长跑活动时常出现,哨声一响奋进奔跑的情况,常抱有前期在前面,后期就一定不会落后的心理。而面对大部分奋力奔跑的学生,本来没有这样想法的学生也会受到相应影响,怕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太大也开始尽力跑。这样的心理直接造成了体力分配不当的情况,从跑步情况看得出,前半部分用尽全力跑的,普遍在后半部分时体力快速下降然后越跑越慢,甚至出现学生放弃跑步选择走回来的情况。最后造成成绩不佳、身体难受的结果。
(二)上肢与下肢的配合不当
要想得到好的成绩,正确的办法是在跑步时选择固定的步长,保持同样的步伐频率,运用上肢与下肢协调的动作从而进行奔跑。但学生们不理解,认为跑步行为完全是由腿部控制的,一味注重下肢的使用忽视上肢的使用。在观察学生长跑的后阶段时能发现,学生上下起伏极为夸张,有的甚至选择做大跨步不正确的降低跑步频率,上下肢体的摆动极不协调,导致学生跑完步后感觉很疲惫。
(三)忽视放松跑的能力
长跑活动的距离长使得学生在跑步时会消耗大量的体力,这时的身体负荷也大。其实在跑时,合理的运用后蹬腿时紧张与前摆时轻松相互交替的方法能有效的减少对身体的伤害。但大多数学生在跑步时会忽视这一概念,跑步时腿部全程保持着紧张的状态,用死力去奔跑,跑后身体多为疲惫痛苦的。
三、解决小学长跑教学现存问题的策略
(一)适当的分配体力训练
体力能否分配的均匀合适极大地影响着跑的总体发挥,从而影响着考核的成绩。这对身体的体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如何科学合理的分配有限的体力是要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要求教师们加强学生的分配体力训练。再具体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依据自身情况对跑步各个时段的体力进行分配。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跑完一定的长度,要求学生用中等偏上的速度奔跑,教师做好相对的记录再告知学生,让学生对自我的跑步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可以选择按照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采用跟随跑的方法进行训练。经过多次的、反复的训练,学会在得知自身跑步速度的情况下,就能很好的进行自我分配体力的任务。从而有效的提升跑步水平,提高跑步成绩。
(二)加强关注上下肢协调训练
由于人体的神经组织是相互关联的,在加大上肢的摆动时下肢会随之加大、加快上肢摆动频率时下肢也会做出相对应的改变。教师要关注运动前后的热身运动和放松运动,防止学生们出现头晕、恶心等情况出现。面对小学生跑步时动作不规范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样式不同的摆臂训练,加大胳膊的摆动评率和幅度,逐步让学生感受到手臂肌肉带来的力量。实施腿部力量的训练,可采取抬膝走、弓步走等方法,让学生们进行手臂与腿部相协调的训练。面对小学生群提教师运用有趣的肢体语言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教师通过自身示范远比语言描述有效的多,还能让学生们感受到体态美。一旦激发了小学生们的好奇心,就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课程中,发挥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能力。面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要因材施教,杜绝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让这类学生注重保持身体直立的状态,身体重心要平稳不能忽上忽下,适时的调整步伐。最终让学生在跑步时能同时运用手臂及腿部的力量,保证正确的跑步姿势,从而提升跑步能力。[2]
(三)培养放松跑的能力
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着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爱动、调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等,面对这样的群体不能一味的施加教学压力,要进行切合实际的教学活动。不管要进行技术上的学习,还要加强学生们的体育素养。加强学生对待放松跑的概念,明确跑步时的具体运用方式。形成对待后蹬腿时紧张与前摆时轻松相互交替的意识,减少不必要的身体能量消耗。教师在教学时从短距离的跑步开始教起,这个教学是需要学生利用慢速度的奔跑来感受到。让学生用放松的心态进行训练从而逐步体验放松跑的优势,养成放松跑的好习惯。
四、结语
长跑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们坚韧的品质,还能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勇敢。为了提高小学生长跑能力,教师要重视实施相关的训练课程,努力让学生们都喜欢长跑这项体育活动,推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