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唐诗宋词中管窥唐宋女子体育发展特点及启示

2019-11-25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蹴鞠秋千时期

梁 毅

1 前言

在我国古代,妇女一直受封建思想文化的压迫和剥削,女子的社会地位、活动空间和自由程度等都不及男性,这就导致了我国古代体育由男性主导的特征,极大地限制了女子体育的发展。然而,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此阶段的经济较为发达、政治较为成熟、思想较为开放、文化较为繁荣,使得女子得以减轻封建礼制的束缚,可以相对自由地参加社会文化活动。女子体育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运动项目的丰富、运动人群的增多、运动时间的加长和运动需求的满足等方面,是研究我国古代女子体育发展中较为重要的阶段。

诗词作为唐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文人骚客抒发情感的工具,更有效地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历程和生活状态,为后人探索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文学身兼着来源于生活、描述生活和反应生活的重任,体育作为社会文化活动的一隅,被诗歌以高于生活的文学形式记录下来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不仅为文学的创作提供了特殊的题材,也为体育在社会中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契机。

本文通过诗歌了解唐宋时期女子体育的发展概况,并对影响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女子体育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唐宋时期女子体育发展的特点及对我国当代的借鉴价值,以期为我国体育史和女子体育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 从诗词看唐宋时期女子体育的发展状况

通过文献资料和古汉语考释等方法对《全唐诗》[1]和《全宋词》[2]进行整理归纳,共收集与体育活动相关的唐诗400余首和宋词340余首。进而对这400余首唐诗和340余首宋词进行深入分析。其中,唐诗中涉及的体育运动项目有歌舞(116首),棋类(32首),球类(30首),武艺(54首),竞渡(12首),出游踏青(23首),秋千(8首),登高拔河(8首),猎、骑射(76首),斗鸡(11首)以及风筝、投壶、斗草、舞狮、弹丸、杂技、龙舟等(32首);宋词中涉及的体育项目有歌舞(9首),棋类(36首),球类(42首),武艺(52首),竞渡(22首),出游踏青(24首),秋千(83首),斗草(25首),投壶(7首),垂钓(9首)以及登高、风筝、击壤、射、双陆、弄潮等(36首)。在对以上诗词内容分析后发现,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分布较广,基本涵盖了以上全部运动项目,但又表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对于唐时女子体育活动描述较多的项目有歌舞(79首),猎、骑射(23首),蹴鞠、马球(14首)等;对于宋时女子体育活动描述较多的项目有秋千(55首)、出游踏青(13首)、抛球(12首)等。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唐宋时期社会体育活动种类较为丰富,体育文化氛围浓厚,女子也广泛地参加了各类社会体育活动,女子体育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蓬勃发展。其次,从数量上来看,唐朝更盛行歌舞、武艺、猎射等活动,宋朝更盛行秋千、棋类、球类等活动,二者主要活动的性质相差较大。与此同时,在女子参与的主要体育活动中也表现出了这一特征。因此,笔者认为社会环境的影响是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

3 促进唐宋时期女子体育发展的社会因素分析

3.1 开放的社会文化为女子体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从公元6世纪到8世纪,唐朝在经历了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等社会发展黄金时期后,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都得到较大的发展,成为我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朝代之一。唐朝政治清明、思想开放、文盛武昶,与世界各国均有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往来,是东西方贸易、交流的中心。这不仅扩大了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也形成了唐代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社会文化。遣唐使、鉴真东渡等均是这一时期社会开放、文化包容的真实历史写照。宋朝时期,在“程朱理学”和皇权保守的统治观念影响下,形成了内敛、精致、自由的社会文化,虽不及唐文化的开放和恢弘,但保守、精致的生活方式催生了宋朝高度发达的市民文化和娱乐文化。“瓦子”和“勾栏”作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标志着我国古代娱乐产业商业化的开端,也充分展现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的大众化和精致化的特点。

唐宋时期不仅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繁盛时期,也是古代女子体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唐代的“胡汉文化”和宋代的“程朱理学”影响下,女子的社会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大众对女子参与体育活动的认可程度也有所改变,女子参加体育实践已经完全被社会文化所接纳。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记载:“女弟子队153人,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充分体现了当时女子体育的发展程度和社会认可度。在以皇权统治为中心的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对于女子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是女子体育发展的关键。大唐帝王唐玄宗初入秦川时感叹:“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从侧面反映了玄宗在入川之前对于女子参加秋千运动的积极态度。宋徽宗赵佶在看了宫女蹴鞠赋诗道: “韶光婉媚属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争蹴鞠,两朋庭际再输赢。”[3]由此说明,唐宋时期上从君主帝王下至平民百姓都已经完全接纳了女子参加体育活动这一社会现象,社会观念的转变是女子体育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石。

3.2 审美需求的转变是女子体育发展的重要推力

不同时代拥有不同的社会文化,对于美的标准也不尽相同。由于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大部分朝代对于女性审美的核心标准都是以弱为美,认为女子仅仅是男子的附庸。唐宋时期,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渐被削弱,人们的审美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最为我们熟知的便是唐代的“以肥为美”。唐代著名的美女杨贵妃就是一位体态丰腴的女子。但据学者研究,唐时丰腴的体态并不是指肥胖、臃肿,而是指健壮丰艳[4]。宫廷女子拥有优越的物质基础,她们不仅是时尚的风向标,更能体现出统治阶级和社会的审美标准。和凝的《宫词》“两番供奉打球时,鸾凤分厢锦绣衣。虎骤龙腾宫殿响,骅骝争趁一星飞。”描述了衣着华丽如分鸾配凤一般的宫廷女子击鞠的盛况。身姿矫健,声响如虎骤龙腾般回荡在宫殿之间,而球像流星一样被马背上的女子争来抢去,丝毫不逊色于男子。充分说明了唐代“以健为美”的女子审美标准。

宋代统治者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固,在社会上推行“程朱理学”,极大地限制了对唐代女子体育活动的传承。但其自由、精致的社会文化使女子体育向着娱乐性、观赏性的方向发展,本质上保留了唐代女子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促进了女子体育活动方式的丰富。如女子蹴鞠在宋代发展成技巧性更强的“白打”“一人打”等活动方式。赵文《凤凰台上忆吹萧 · 转官球》“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更多体现的是宋代妇女内敛的灵巧与柔美[5]。秋千是宋代最为流行的女子体育活动。欧阳修的《满路花·促拍满路花》“春禽飞下,帘外日三竿。起来云鬓乱,不妆红粉,下阶且上秋千。”春日,睡到日上三竿,女子起来不理云鬓不敷红粉便下阶玩秋千,足以体现该运动的娱乐性和普遍性。由此可以说明宋代的审美标准虽不及唐代的“以健为美”,但早已将体育活动融入到生活,女子体育也向着休闲化、娱乐化、常态化、生活化的方向发展。

3.3 体育实践的广泛开展进一步推进女子体育的发展

唐宋时期,体育活动的开展十分广泛,运动项目也非常丰富。杜甫在其诗《清明》中写道:“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说明了当时蹴鞠运动的普及程度之高。在唐代最受欢迎的球类运动中,包括了击鞠、步鞠、驴鞠、马球、濯鞠、玎鞠、白打等十余种活动方式,其中濯鞠、玎鞠、白打、驴鞠是女子最喜欢的蹴鞠方式。到了宋朝,更是出现了“圆社”“蹴鞠社”等民间自发组织的各类大小的体育社团,这与现代的体育协会十分相似。宋代在继承唐代体育实践的基础上,将秋千、踏青、相扑、围棋等运动项目进行娱乐化和商业化的包装,产生了宋代特有的文化组织:“瓦子”和“勾栏”,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体育实践的发展。

节令体育是我国古代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不同的节日里有不同的传统体育项目。如端午节时,各地都会举办龙舟竞渡;在寒食、清明的节日里,人们大多会选择踏青、秋千、围棋等活动。张建封在《竞渡歌》中写道“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看龙舟的人比肩接踵的分站坡头,加油欢呼声如雷声呼啸,手中所摇摆的彩旗远看如虹晕般色彩斑斓,体现出龙舟竞渡的盛况。王禹偁的《寒食》“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描写了与世无争安适恬淡的世外桃源中,清幽幽的山间人家,有闲适的秋千,既说明了当时秋千运动的普及程度之高,也透露出节日体育氛围之浓厚。

4 唐宋女子体育发展特点分析

在总结唐宋时期女子体育发展的特点时,社会环境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因素,同时也应结合漫长的封建统治的社会制度和传统文化,全面地概括唐宋时期女子体育发展的特点,即运动项目的社会性、运动人群的阶级性、运动时间的节令性、运动需求的客观性。

4.1 运动项目的社会性

在封建社会中,帝王的统治思想对于社会的文化、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的意识形态会随着统治观念的改变而转移。体育这一社会文化现象也不例外。此外,女子体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女子参加体育活动不仅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还要受到妇女观的制约。因此,女子在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容上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作为胡汉文化杂揉的唐朝,对于竞技性较强的体育活动更加偏爱,女子们经常参加的活动有击鞠、蹴鞠、驴鞠、步打球、骑射、胡旋舞等项目。杜甫的《哀江头》“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翻身仰天开工放箭,正中一箭双雕,将女子射箭的高超技艺描述的生动活泼形象。当然,女子参加射箭这种豪放的运动是宋朝世风所不允许的,宋朝社会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更偏向于保守、细致和自由的文化。因此,踏青、抛球、斗草、秋千、踏歌这样娱乐性较强的运动便成为当时最流行的女子运动项目。柳永的《木兰花慢》中“盈盈。斗草踏青。人艳治、递逢迎。”便写出了女子对踏青、斗草等活动的喜爱。

4.2 运动人群的阶级性

在我国古代农业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辛勤的劳动来谋求生活。平凡的女子也不例外,繁重的体力劳动成为限制她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统治阶级的妇女作为帝王将相的附属,拥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和富裕的空余时间,体育也就自然成为她们消磨时间、愉悦身心的工具。运动项目对体育资源配置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将运动参与人群区分开来,例如唐代的击鞠,对于场地、马匹、球杆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在对体育的认知上,封建思想倾向于将体育视为一种玩乐和享受活动,这就必然使体育活动与皇权贵族联系在一起,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平凡女子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诗人李白在其诗《古风》中写道:“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虽表达了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讽刺,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斗鸡、蹴鞠活动大多在皇宫内开展的现实。因此,女子在参与体育活动上表现出明显的阶级性。

4.3 运动时间的节令性

古代人们对于节令十分看重,节令时期不仅要进行种类繁多的娱乐文化活动,而且还要进行相应的传统体育活动,以达到顺应天意、祈求福运之意。据研究仅全唐诗中关于寒食的诗有361处,清明129处;全宋词中关于寒食的词125处,清明143处,可见古人对节令的重视程度[6]。女子体育活动内容在节令时期非常丰富,宫廷女子在寒食清明时,会进行击鞠、白打的表演,以愉悦统治阶级。王建在《宫词》中描绘了寒食节宫女进行“白打”的情景,同时还描写了宫女为帝王表演打球:“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一半起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7]平民女子大多会从事踏青、秋千等活动。韦庄的《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缭乱送秋千。”体现了寒食节女子进行秋千活动的普遍性。张元千《春光好》“寒食近,踏青时。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三千粉黛”表明了踏青的女子人数众多,也反映出节令对人们体育活动的影响之大。

4.4 运动需求的客观性

女子在古代社会中更趋向于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妇女观大多是以弱为美。女居于内,女无外事,因而整个女子体育的环境是封闭式的深闺内院,没有客观公正的竞技法则,没有数量和强度的规定,缺乏自觉锻炼目的,参加体育运动于她们来说要么自娱—调适身心,渲泄情感,要么娱人,刻意追求柔弱娇媚之度,博取男子的欢心[8]。因此,女子参加体育活动有明显的取悦他人的动机和目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唐代的“皇家女子马球队”。王建在《宫词》中写道:“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寒食节令女子马球队为帝王表演“白打”,同时受到帝王的金钱奖励与犒赏。无名氏的《水龙吟慢·水龙吟》中提到的“年年一度定佳期,绮罗竞交会,掩粉面、斜窥翠黛,球儿裳、先秀神仙队。融香拂席霓裳动,铿锵环珮。”在一个固定的佳期,人们欢聚在一起,观赏华丽的球裳,高超的球技仿佛是神仙下凡的表演,充分说明了女子参与体育活动外部动机的目的性。

5 对当代的启示

5.1 注重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唐宋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后世影响极深,“唐人”“唐人街”这些特殊的现代名词就足以体现唐宋文化的源远流长。然而,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传统体育活动的继承和发展对于保护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应注重民族体育产业和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结合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大力开展地域性、民族性的体育活动和体育产业开发,提高传统体育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5.2 积极开展节假日体育活动

节令为唐宋时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通过节令时期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唐宋女子体育的发展,也丰富了唐宋时期的社会文化生活。因此,现如今应倡导节假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理念,特别是在传统节日对特定人群的引导,比如对青少年的引导,这不仅是对体育课堂的延伸和发展,促进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和发展,更能培养下一代传统文化活动的知识和意识。在社会中要大力开展大型节假日体育活动,扩大其影响,培养浓厚的社会体育文化氛围。同时提供优质的体育场地设施,节假日可免费开放学校、政府和企业等体育场地设施,以达到促进社会体育参与的目的。

5.3 重视女子体育的发展

唐宋时期女子体育较我国其他历史时期有更加蓬勃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女子体育的快速发展不仅仅体现了社会的先进性,更能够有效地促进全民体育的发展。现如今,在全民健身的社会背景下,女子体育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国家的重视,在2016年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文件中也明确指出了要“促进妇女等特殊群体的体育活动,制定实施妇女等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因此,积极开展女子体育活动、重视女子体育活动参与对于形成全民体育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和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蹴鞠秋千时期
蹴鞠
“荡秋千”的由来
为什么秋千能越荡越高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迷你秋千
荡起秋千
开心一刻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足球有一段渊源,叫蹴鞠
蹴鞠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