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概念研究的应有认识和关键问题

2019-11-25郭红卫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概念运动体育

郭红卫

自20世纪初迄今,对于“体育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我国体育学界曾经开展了数次热烈的讨论,但对体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并未得到统一,分歧一直存在。近几年,由于信息技术和电子竞技的发展,在“电子竞技是不是体育”“电子竞技能否进入奥运会”等问题受到关注的背景下,国内再一次对体育概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意味着,体育概念的讨论和研究将持续下去。

1 研究体育概念应有的认识

1.1 充分认识体育概念研究的重要意义

没有严格的术语,就没有准确的科学论述。核心术语的明确界定,不仅是每个学科形成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对于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而言,也是有效开展实践工作的必要前提。“体育”作为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体育学科的核心术语,内涵应清楚,外延应明确,否则,既不利于体育学科发展,也不利于开展体育实践工作。这是我们研究体育概念的最基本的出发点。

尤其需要认识到的是,研究体育概念并非仅仅具有学术价值而毫无现实意义。当前,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等工作领域,我们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挑战和困难的产生都和如何界定体育、如何认识体育的价值和功能、如何看待体育与运动、体育与健康、体育与教育的相互关系有关,如果不能在学理上开展深入的探讨,破解理论难题,实践中的挑战和困难或许将长期存在。

1.2 充分认识体育概念的复杂性

为什么长期以来,我国对体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识并不一致?究其原因,主要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体育”是一个外来词,中国人对体育的理解与如何理解 physical education、sport、gymnastics、physical culture等与体育有密切关系的国外概念(尤其是physical education和sport)有密切关系。第二,“体育”一词引入中国以来,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社会和语言因素的影响,经历了本土化的演变过程。同时需要认识的是,在国外,physical education和sport两个概念自身也经历了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影响了“体育”概念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使得问题更加复杂。

对以上方面认识不足、研究不够,尤其是缺乏对于造成体育概念的复杂性的国外因素的深入研究,这是造成体育概念在我国长期聚讼不已的重要原因。

1.3 要有合适的研究路径和方法

有鉴于体育概念的上述复杂性,研究体育概念,视野必然广阔,方法必然多样,既需要理论的探讨和思辨,也需要历史的追问和考证,更需要跨越国界、放眼全球。具体来说,为了破解体育概念这一百年谜题,走出体育概念的迷宫,研究者须依据学理,从以下5条路径入手,开展综合研究,才能够找到打开迷宫大门的钥匙:考镜源流——历史的视野与方法;古今中外——比较的视野与方法;抓住关键——辩证的视野与方法;与时俱进——发展的视野与方法;勇于扬弃——批判的视野与方法。

2 研究体育概念应关注的问题

笔者认为研究体育概念应重点对以下关键问题,开展扎实和深入的研究。

2.1 加强对域外体育概念的“寻根”研究

追问体育概念的来源,应是体育概念研究的起点。一般认为,“体育”是英语physical education的对译词(physical education则是法语education physique的英译),出现于明治时期的日本,于清末传入中国。从研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来说,研究体育概念必须根据英语的原始文献,同时结合时代背景,追根溯源地探讨physical education的本义。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研究physical education在欧美演变的过程,从而为研究这个过程如何影响了“体育”概念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提供支持。如果不能深入地研究physical education概念在英美的产生、本义和流变,对于体育概念的研究必然是残缺不全的。

坦率地说,在这些问题上,我国以往的研究不仅不够深入,而且存在一些明显的硬伤即史实错误。例如关于physical education和 education physique在文献中的最早出现时间,我们以往的不少提法都存在史实错误。再如关于physical education的本来含义,我国大多数的研究往往只是笼统地解释为“身体教育”。这种解释是否准确,是否符合education physical、physical education在原始文献中的意义,或者说,究竟什么是所谓“身体教育”,这在我国仍然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于physical education概念在英美的流变过程,同样需要下大气力开展研究。鉴于20世纪美国的新体育(new physical education)思想对于近代中国的体育概念具有深刻的影响,尤其应从时代背景、代表人物、历史影响等方面加强对美国新体育思想的研究。

2.2 加强对体育概念在中国的引入和演变过程的考察

国内已有研究一般认为,体育概念是晚清从日本引入的。但是对于引入的具体过程和途径,尤其是当时引入的体育概念究竟是什么意义的体育,国人当时如何理解和运用体育概念,已有研究尚不充分。

体育概念进入中国之后,其含义并非一成不变,无论是学界对体育的界定,还是人们对体育的认识,都经历了漫长、复杂和耐人寻味的变化过程,其中民国学人(如王国维、蔡元培、陈独秀、杨贤江、黄醒、郭希汾、蒋湘青、陈奎生、谢似颜、吴蕴瑞、袁敦礼、王学政,等等)对于体育概念、价值和功能的若干论述对于当下体育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非常具有启发意义。对于这一过程,更应依据原始文献,结合有关背景,认真加以梳理。

2.3 展开中外体育概念的辩析

虽然体育是physical education的译词,但在一定程度上,sport却是对于中国的体育概念的影响更深更广的国外概念。可以说,过去几十年我国体育学术界对于体育概念的争论的焦点就在于体育是不是sport。然而,究竟什么是sport,从语词角度来说,其词源、本义、派生义为何;从学术角度来看,国外学者如何对其进行界定,sport与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activity、game、play 等的区别是什么;从体育和sport的辨析而论,sport是不是国外的体育总概念——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仍需要加强学习、了解和思考。

2.4 辩证处理体育与运动、健康及教育的关系

其一是体育与运动、竞技的关系。体育概念长期不能形成统一认识的关键之一是其常见定义的内在矛盾和名实不尽相符,即:很多情况下,名为体育,实指运动;名为运动,实指竞技;名为运动,实为“动”而不是“运”。在这些问题上,研究者应有理性的分析。

对于体育与运动的关系,我国体育家陈奎生(1890-1984)曾有深刻的认识,这里不妨引用如下:体育名词,向无确切之定义,有以锻炼身体之运动为体育者也,有以修养精神之方术为体育者也,其实皆系片面之见解,非体育真义之所在也。按体育字面而论,体者,骨骼、肌肉、神经等器官所构成之有机体也,育者,养也,由此可知其范围颇广,举凡足以强筋健骨,发达神经,增长智识,涵养德性者,胥得而纳入之。既非单练身体所能包括,更非只修养精神所能范围。……要之,讲求体育,不仅徒有不完全不合法之运动,即足了事。凡与体育有密切关系之学科,为体育中之主要元素,均当研究。质言之,运动为达到体育目的之一种工具,系体育中之一部分,与体育有密切关系之科学,为体育之根本,用以改良体育,促进体育者也。不此之求,而徒运动,是舍本逐末也,夫岂可哉?然吾人非轻视运动者,乃轻视不根据学理研究之运动,更轻视以运动为职业之运动[2]。

其二是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体育和健康的内涵分别是什么,二者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是我国当前强化学校体育和实施健康中国行动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关系到如何认识、落实学校体育工作“健康第一”的目标定位和建设健康中国进程中如何发挥体育的作用。单从体育方面来看,如果体育就是运动,那么,问题就在于如何认识运动和健康的关系。众所周知,健康(无论是生理健康还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运动虽然重要,但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仅仅从运动着眼的话,不能真正实现健康的目的。如果我们在概念上对于体育的认识仍停留在“名为体育,实指运动”,难免对实践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对于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我国历史上同样有值得注意的认识。例如黄醒曾说:体育,原是一个个人在做人上应做的功夫;健康,原是一个个人在做人上应有的资格。体育的道理,并没有什么精微奥妙;健康的方法,也没有什么稀奇古怪。但是现在就我们耳目接触的情形说起来,似乎体育两个字里头很有高深的意思。最奇怪的是一般人眼光中,只认定体操教员做体育专家,将医生和实行卫生者撇开;只认定体操,游戏,技击,运动的是体育,将饮食,起居,操作种种撇开。王学政也曾指出:除了体育专科学校的课程外,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在一所学校和社会里面,所谓体育就是运动。……运动只是体育的一部分,倘若只是运动而忽略了其他体育的要素,运动不但没有益处,反而有害。[3]

其三是体育与教育的关系。体育在教育中具有什么地位,能够发挥什么作用,理性认识这一问题,对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发挥体育的育人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只是将体育理解运动和通过运动增强体质,认识不到运动对于学生心智和意志品质的影响,将不利于全面发挥体育的育人作用。如谢似颜在1932年所指出的:“近代体育的意义,并不限于养生之道与锻炼筋骨,那是增进人类幸福,提高工作的效率,使人格高尚趣味浓厚,并养成适应于文化社会的生活。至于养生之道与锻炼筋骨,不过体育的最低部分而已。然此最低部分为体育的根本所在,失此部分,便失掉了体育的根源;若仅以最低部分为限,则又失掉了近代体育的意义。”[4]但是,如果片面强调在学生中开展竞技运动,将一方面不利于学生体质的普遍增强,另一方面助长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选手制”和“锦标主义”。因此,把握体育与教育的关系,对于如何理解体育的内涵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3 结语

最后要强调的是,“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研究体育概念,必须研究体育概念的历史。在我国的既有研究之中,应该看到的是,思辨性的研究较多,历史性的研究较少,尤其是缺乏对国外对应的physical education、sport等概念和晚清民国的体育概念的扎实和深入的研究,在参考资料的运用和研究视野的宽度这两个方面,很少有研究者既能够利用原始资料(尤其是外文原始资料),又能够在历史情景中、回到历史现场分析问题。对于体育及其相关概念的历史,体育界研究得还很不够,需要大力加强。

猜你喜欢

概念运动体育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概念飞行汽车,它来了!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