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体育发展与体育概念的界定

2019-11-25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概念身体

任 海

体育的概念是对体育本质认知的概括,是思维的基本单位。确立明确而合理的体育概念,不仅有助于在理论层面构建逻辑一致的体育学科体系,形成学术共同体,而且在实践层面对体育运作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为体育参与者在其活动中,体育管理者在其工作中,都不可避免地用到体育概念。错误的概念误导认知,混乱的概念引发思维的混乱,缺乏共识的概念会带来沟通的困难。

尽管体育的概念如此重要,而且每天为社会各界所使用,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关于体育概念的讨论经年累月,时隐时显,从未停止,至今仍未取得共识。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什么是体育”这样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何以如何大费周章,而始终无法得到大家都认可的界定?这在其它领域是罕见的。事实上,体育概念之争的旷日持久,定论之困难重重,不仅中国如此,国外也是如此,是国际性的。

1 国际上体育概念的混杂状态

国际上无统合体育的大概念,对体育概念多样化理解及术语使用是当前国际体育界的基本状况,这不仅见之于对体育实践的表述中,相关体育政策文件的术语中而且体现体育学术领域及相关体育组织名称。如在体育实践领域,与体育参与相关的概念有:sport for all, physical recreation, physical exercises,fitness program,physical activity等;与竞技运动相关的有 sport,athletics,high performance sport, elite sport, professional sport等;与学校体育相关的有:physical education, sport in school, intramural sport, intercollegiate sport,sport pedagogy,physical training等。当前使用最多的三个术语是sport(体育运动),physical education(体育教育),physical activity(身体活动)。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新的体育宪章,全称为《国际体育教育、身体活动和体育运动宪章》(International Charter of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port)。

在体育学术领域,国际上无中文“体育科学”这样的统合概念,曾经用过及还在使用的术语有:Physical education,Movement Science,Sport sciences,Sport studies,Human kinetics等,这些术语尤其是Physical education也多用于高校中体育院系的名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界对这种状态越来越不满意,如北美越来越多的高校体育院系认为physical education(PE),主要是职业培训导向的,缺少学科应有的学术性,降低了体育院系的学科地位;此外,今天的体育科学已经发展成为由众多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其领域远远超出PE所能容纳的范围。于是自20世纪70年代始,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高校纷纷更名,主要是以“运动机能学”(Kinesiology)一词取代PE。“运动机能学”是“基于研究身体活动及其对健康、社会和生活质量影响的学科 ”然而,即使在北美,这种“运动机能学”的更名潮流进行的似乎也不彻底,如“美国体育教育学院”(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hysical Education),更名为“美国运动机能学和体育教育学院(the American Academy of Kinesiology and Physical education),其在启用Kinesiology一词的同时并未放弃PE。北美一些高校体育院系也未用Kinesiology的统称,而是数语并用,如东伊利诺伊大学(Ea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体育系的名称是“运动机能学、体育运动和娱乐系”(Department of Kinesiology, Sport, and Recreation);德州理工大学则有“运动机能学与体育运动管理系”(Department of Kinesiology&Sport Management);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的体育学院全称是“运动机能学、体育运动和娱乐学院”(Faculty of Kinesiology,Sport,and Recreation)

以“运动机能学”统领体育科学领域的倡导似乎也未得到全球响应。如英国拉夫堡大学(Loughborough University)拥有世界著名的体育学院,但该院名为“体育运动、锻炼和健康科学学院”(School of Sport, Exercise and Health Sciences),而且其学科标为复数,表明体育学科不是一个门类,而是一个学科群。国际体育学界似乎还没有Kinesiology的国际组织,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体育科学组织是“国际体育运动科学和体育教育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port Science and Physical Education(ICSSPE),其名称完全没有“Kinesiology”的痕迹。

2 体育概念及术语混杂的原因

2.1 体育实践的发展

身体活动是人类社会最为古老,应用领域最为广泛的活动。身体活动是体育最鲜明的外在特征,也是体育存在的具体形式,这使得体育具有超越时代和地域的共性。然而,体育又是社会应用性极强的一个领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社会条件下,面临的主要任务多有不同,随着时代变迁而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因此,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也处于持续变化的过程中,对体育概念的界定也相应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环境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激活了体育多种潜在功能,推动体育沿着教育、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种维度发展,进入诸多新的领域,并出现多维交织的复杂状态。如,2015年联合会大会通过的《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其文本第37款中专门列出体育的作用:“体育运动(sport)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我们确认,体育运动对实现发展与和平的贡献越来越大,因为体育运动促进容忍和尊重,增强妇女和青年、个人和社区的权能,有助于实现健康、教育和社会包容方面的目标。”[1]体育的经济能量也开始充分显露,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的估计规模有1.3万亿美元之巨。今天体育的这种发展态势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远远超出此前基于教育维度界定的体育概念所能容纳的范围。

2.2 体育认知的多维性

现代体育产生于教育领域,其概念最初也是基于教育维度界定的,Physical Education就是“身体的教育”,其实施的对象是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实施场所是学校。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于体育教育的手段,如physical exercises,sports等全面进入社会,其应用对象、实施场所、价值意义均发生扩散性的变化,不仅服务于教育,也服务于其它社会领域,这就为人们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不同视角认知体育提供了可能。

就体育科学而言,试图以Kinesiology一统学术领域做法,也因体育学术本身固有的多学科视角难以统合。如2014年美国运动机能学学会(The A-merican Kinesiology Association—AKA),提出“运动机能学”要成为囊括身体活动多维研究和应用的一个学科,并为该学科设置的四个基本领域:(1)“健康、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的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 in health, wellness, and quality of life)、(2)“身体活动的科学基础”“Scientific foundations of physical activity”、(3)“身体活动的文化、历史和哲学维度” (Cultural,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dimensions of physical activity)、(4)“身体活动的实践”(The practice of physical activity)。这种分类本身是否合理?已为学者所质疑,即便如此分类,其为体育概念的学术理解和解释提供的仍是多种视角的可能。直到不久以前,仍有学者以构建共识不足的通天塔比喻“运动机能学”整合性的缺失。多视角的学术认知加上多样化的体育实践,使体育概念出现难以避免的混杂状态。

概念是对事物相对稳定的认知,它不仅揭示事物的属性,也具有固化认知的作用。体育实践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不仅使已经固化的既有体育概念不合时宜,更使构建囊括体育领域的总概念成为奢望。

3 体育概念演化的趋势

现代体育的概念源于学校的教育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体育多种维度的迅速发展,大大突破了教育的界限,导致体育共识的消解。体育概念共识的缺失,在客观上给人们以 “自由”,可按照自己的理解从实际出发,处理各自领域的种种问题,由此造就了今天体育生生不已,蓬勃发展的局面;但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对体育概念要进行必要整合,体育概念混乱与冲突,使得全社会无法密切合作、形成合力,也导致体育的各种功能相互补充以实现多种效益最大化时缺少理念支撑;此外体育多维并进、全面融入社会的发展态势,也突出了概念整合的迫切性,因为任何一个维度的发展越是充分,就越需要其它维度的支撑。于是分化中的整合过程业已启动,以适应今天体育发展所急需的合作协同,这也是时代的需要。

然而这种整合在国际上并没有催生一个体育全域的统称概念,尽管2017年在喀山召开第六届国际体育部长和高级官员国际会议(MINEPS VI)期间,有人提出以“physical culture”一词涵盖整个体育领域的建议,但这种重弹的“旧调”,似乎未能引起反响。

目前国际上体育概念的整合趋势主是体现于体育概念间内聚性的关联和包容,表现为对已有概念的更新和改造,从而在分割孤立的概念间建立关联,以适应体育整体性包容发展的需要,体现为:

3.1 提出关联性概念——身体素养

在体育概念间建立关联,发挥重要作用的是近年国际上广为接受的身体素养概念。

身体素养(physical literacy)是指“为了生活而重视并承担参与身体活动的责任所需要的动机、信心、身体能力及知识与理解。”[2]这一概念基于身体活动与生活的关系,超越各种体育形态的界限,也超越体育与非体育的身体活动的界限,从而将各种体育要素及支撑要素整合起来。它既是体育教育的目标,也是体育运动和身体活动的基础,为体育教育、体育运动和身体活动形成相互支撑的共生关系提供了理念共识,进而围绕生活,为三者的良性互动提供可操作的概念框架。这一概念,在当下已经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诸多国家的政府所采用,在一系列重要的体育政策文件中已被用做核心概念。

3.2 更新及规范既有的体育概念

随着时代发展,与体育相关的诸多概念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三个概念是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体育运动(sport)和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这三者构成当代体育的核心结构,其他体育形态及衍生形态均与这三者有关。

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通常指“通过身体活动让个人获得最佳的身体、心理和社会技能及健康的过程。2008年英国体育教育协会(Association for Physical Education)对体育教育的定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采用,2015年该协会对其做出更加清晰而且与sport和physical activity相关联的定义:“在学校课程表规定时间进行的向全体学生提供的一种有计划、渐进式的学习过程。体育教育既涉及到‘学习运动’(即,具有更强的身体能力)和‘在运动中学习’(通过运动学习一系列超越身体活动的技能和知识,如与他人的合作)。体育教育学习的语境是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让学生体验包括体育运动(sport)和舞蹈在内的内容广泛的各种活动。”[3]

体育运动(Sport),通常的界定是“以娱乐、娱乐或奖励为目的,由正式和非正式规则管理的身体活动,包括与对手或自己的比赛。”近几十年来,Sport这一概念变动甚多,变化的基本趋势是扩容。如《欧洲体育运动宪章》对体育运动的界定是:“通过随意或有组织参与的,旨在表现或改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形成社会关系或在各级比赛中取得成绩的一切形式的身体活动”。2003年联合国“体育促进发展与和平的联合国机构间工作组”的报告,将其进一步扩充,表述为“体育运动被理解为促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互动的一切形式的身体活动,包括游戏、娱乐、有组织的、随意的或竞技项目及土著运动和游戏。”[4]

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是这些年频繁出现的的一个热词,也是理解最为混乱的一个概念。近年来,人们试图以更加清晰的语言对之加以规范。“身体活动用来表述身体的运动、姿势和平衡(bodily movement,posture and balance)等各种有能量消耗的活动,包括各种形式的体育教育、体育运动和舞蹈活动。不仅如此,身体活动范围比上述活动更加广,还包括室内和室外游戏、与工作相关的活动(work-related activity)、户外及探险活动、积极性的交通(如步行、骑车、轮滑、踏板)和常规和习惯性活动,如使用楼梯、做家务和园艺。”

世界卫生组织对此也有相似的表述:“身体活动可通过多种不同方式进行:步行、骑车、体育运动和积极的娱乐形式(如舞蹈、瑜伽、太极)。身体活动也可在工作中及在家附近进行。一切形式的身体活动,如果定期进行,并有足够的时间和强度,就具有健康效益。

尽管身体活动的含义广泛,但对其界定却是基于体育视角的,表现为,其一,有益于人健康,其二,具有选择性,是人们主动选择参与的;其三,是体育行为的拓展,包括体育与非体育的行为,使体育进入生活,融入生活的一个重要通道。身体活动这一术语的引入,也对如何认知体育,确定体育的边界提出新的挑战。

3.3 强调体育的核心价值

在体育朝着多种方向,多种目标发展的今天,体育的实践形态和理论认知呈现出鲜明的发散状态。沿着教育、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种维度不断产生新的体育概念。体育的界限日趋模糊,这既有助于体育在前所未有的平台上发展其独特的功用,也使体育在进入新领域,实现新目标时面临异化的危险。体育一方面不能划地为牢,将教育以外的领域统统排斥在外,保持自己的“纯洁”;另一方面也不能放任自流,对已经和正在产生的负面干扰听之任之。要保持体育的本质属性,不能将其仅仅限制在教育领域,而应依靠体育的价值,铸造体育的灵魂,这是国际上出现的最重要的新动向。体育可以而且应当开辟新的疆域,只要高扬人文关怀的大旗,坚守其固有的核心价值,其形散而神聚,不断向社会输入正能量。

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体育运动科学和教育理事会(ICSSPE)、国际公平竞赛委员会(IFPC)、国际奥委会(IOC)、国际残奥委(IPC)和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等组织联合,推出“体育价值教育项目”(Values Education through Sport-VETS),旨在通过体育培养和传递公平、团队精神、平等、守纪、包容、毅力和尊重等重要的价值观念。认为体育为学习这些价值提供了普遍适用的架构,有助于培养负责任的公民,从而为建设一个正义、包容、宽容、健康的世界做出贡献。具体而言,体育价值观教育的效益表现在:增强沟通能力;强化团队协作;选择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解决问题更有创意,思维更具批判性;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成绩;更具参与意识;做事更加专注;对权利/责任的理解更为透彻。而学校则是实施体育价值观教育的枢纽所在。

相对联合国组织对体育价值较为泛化的表述,国际奥委会概括的体育价值更加简约而明确。国际奥委会于2005年启动“奥林匹克价值教育(O-lympic Values Education Programme-OVEP),将体育的价值与身体活动融入文化和教育的框架,突出强调“卓越”(Excellence)、“友谊”(Friendship)和“尊重”(Respect)的三大奥林匹克核心价值。以其价值为指引,让体育在多种领域发挥其作用,如同IOC主席巴赫所指出的:“体育运动不仅仅是身体活动,它促进健康,有助于预防乃至治愈现代文明的疾病。它也是促进认知发展,培养社会行为,助力社区整合的教育工具。”

虽然,价值很少进入体育概念定义的表述,但对于认识体育的影响却是根本性的。体育概念的界定,表面上看是概念定义的逻辑学问题,但实质却涉及到体育价值的判断。

4 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体育全面融入社会,体育的多种功能充分展现,一个不同以往任何时候的体育新语境正在形成;与体育相关的新概念在产生,老概念在更新,呈现出纷繁混杂的状态。然而,在混杂的表象下,一个新的体育概念体系正在形成。这个概念体系最突出的特点是概念间形成了相互关联的共生关系。具体表现为体育教育、体育运动和身体活动间的良性互动。身体素养在体育诸概念的共生关系构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正在形成的体育概念体系结构复杂,内容丰富,构成要素的子概念多有不同。要保持体育概念体系统一性,体育价值至关重要。无论如何界定体育的概念,无论体育进入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其他领域会产生多少新的概念,只要坚守体育的价值,尤其是体育的核心价值,它们就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

体育的多维发展,让体育突破了教育的界限,同时又将体育教育推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这是因为体育教育以儿童少年为目标群体,而儿童少年时期是身体素养奠基的窗口期,学会体育运动技能敏感期和养成身体活动习惯的关键期。此外,学校还具有为儿童少年群体领悟体育价值的适宜环境,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言“学校是实施体育价值观教育的枢纽所在。”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概念身体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概念飞行汽车,它来了!
体育运动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古代的时间概念
呆呆和朵朵(13)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