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体育教学在小学生优秀品质培养中的作用
2019-11-25权学园
权学园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新区实验小学,江苏 徐州 2211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大量研究表明,本该天真烂漫的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心理问题呈现出多发趋势,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教育教学在小学生优秀品质养成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而多数学校却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教育,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教师不仅要把着眼点放在传授知识上,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培养他们优秀的品质,将爱护和严管相结合,精心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1 结合实际,锻造小学生健康心理品质
1.1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信心
体育教学顾名思义是传授体育知识、提高身体素质的教学活动,但如果仅仅这么理解未免太片面。任何教学活动过程都可以看作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体育教师应该创设各种情景,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课堂教学实践中应从具体的一个教学策略的运用、一个游戏的新编、一种教学方式的尝试、一个教学方法的改变中渗透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展现教师的智慧和教学行为发生的变化,体现教师的创造力。体育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民主的教育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为和谐愉快的情绪有利于身心发展。例如,在耐力跑教学中,要注重对毅力坚强、吃苦耐劳和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在体操教学中,要注重对勇敢顽强、机警果断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在球类教学中,要注重对拼搏进取、团队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在武术教学中,注重对爱国主义情感和优良传统风尚的培养。对信心缺失的学生,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可控的、个体化的学习目标,在练习过程中用肯定的词语来激发、引导、暗示学生,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2 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教师以激励的教育方式诱导学生产生内驱力,从而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便会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课堂氛围的营造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之一。良好的课堂气氛,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现代体育活动不仅是体育知识、技术的传递过程,还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师要抓住体育活动过程的特点,从爱护学生情感出发,考虑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认识水平,注意采用新颖、实用、丰富的体育活动内容,生动活泼的教法,激发学生对新的体育知识、技术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提高学生下肢力量素质时,创造出发展下肢力量素质的多种练习形式,并给予简短的语言评价,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在中长跑练习中,设立障碍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一项练习中多套方案的启用,都有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利用体育教学的言语、技术动作、游戏和竞赛之趣来启发、引导学生练习、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教师要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发展个性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1.3 灵活应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由于专业特点,体育教学活动大多在室外进行,受外来因素影响较多,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这时,教师要灵活应变,及时抑制不良现象,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尽量让学生在理解、合作、情感交融的气氛中参与突发事件的处理。由于现在的孩子依赖性强,离开了家长会有不安全感,对别人不信任,往往出现性格孤僻、交往障碍等不良状态。而体育活动中突发事件的处理往往可以作为加强团结教育的事例。例如,体育课上如果突遇降雨,大型体育器材不易搬运,这时就应号召全体学生齐心协力,一起搬运,而不是一哄而散,只顾自己避雨。所有器材被搬运至安全区域后,教师要及时提醒这是大家团结的结果,让学生感受团结的力量。当然,所有突发事件的处理要坚守安全这一底线,在此基础上再开发其教育功能。
1.4 举行游戏,培养学生坚强意志
游戏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有对抗性、主题鲜明、趣味性强的特点,能起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意志品质的双重功效。实践证明,在体育活动中运用游戏中的竞赛手段能充分调动练习的积极性。在游戏中设置困难,能自然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在进行球类练习时,有目的地设置对抗赛,既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等坚强的意志品质;在学习快速跑时,运用接力游戏可培养集体感、责任感,可以增强相互间协作能力。当然,现在的学生普遍争强好胜,他们非常渴望得到集体的肯定和赞许,也容易出现骄傲自满的倾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于团队竞争,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但有充分的自我意识,还要有群体间的集体荣誉感。
2 充分利用,培养小学生良好思维品质
2.1 利用体育课的特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培养灵活性思维
体育教师既要让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体育观,调整好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心态,防止厌倦性的出现,同时,又要防止学习动机过于强烈造成焦虑。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利用体育课的开放性、交流感情的直接性等有利条件,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启发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我,使学生有信心、有目标,既让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又使得体育素质和思维品质全面提升。
2.2 利用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创新性思维
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性,结合学校实际,努力开发资源,为学生拓宽学习环境。因此,在课外锻炼中增加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当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教学。对那些协调性差的学生适当运用激励性的办法来引导,激发练习兴趣,消除消极情绪和自卑个性,启发并达到培养意志品质的目的。
2.3 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发挥各个学生的优势,根据个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练习,激发和维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并享受体育活动给其身心带来的快乐。例如,准备阶段的练习,可以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创编各种各样的徒手操活动,让学生把体育、音乐、美术等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速度快、弹跳性好、技巧性动作学得快的学生提供展示成功的机会;起跑练习中,为防止悬殊太大,可以设置前后2条起跑线,让跑速较快的学生在后,跑速较慢的在前,同时起跑,既可以让跑速慢的学生有成就感,又可以让跑速快的学生增加运动量。
3 结 语
为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体育教学大有可为,只要从最平凡的小事做起,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牢牢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握体育活动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就可以让体育教学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过程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