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视域下聚焦高校美育工作

2019-11-25吴妍吕宁

就业与保障 2019年24期
关键词:美育育人学校

文/吴妍 吕宁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文化更新转型日益加快,各种矛盾和问题明显增多。随之而来的文化价值多元发展,各种社会思潮不断与主流意识形态交锋、交流与交融,观念的碰撞对青年大学生的生活思维和思想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开辟新的大学生道德观教育,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提供保障。

审美是人类的天然本能,美育是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必须品。对于个人而言,美是一种气质和修养。对社会而言,美是一种积淀,彰显着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连续性,蕴含着一种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美育关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乎社会意识、社会风气,关乎广大青年学生“本质力量”的发挥和素质禀赋的养成。高校美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需要与“德育”与“智育”同频共振,将精神信仰、理想信念和美学教育融合在一起,发挥美育在思政育人方面的独特作用。

一方面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需要多方协作;一方面美育在育人方面能够发挥特殊的教育作用。因此,如何在多元文化视域下充分发挥美育的育人作用,值得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美育工作的育人价值

伴随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的价值观念越来越趋多元化。进入新时代,文化多元化、全球一体化已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现实土壤。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融通,既给青少年赋予了更多的青春活力、激情、想象力和创造力,又给青少年思想观念的养成带来了巨大的矛盾与冲突。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三观定型的关键阶段,更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习近平指出,“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作为个人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审美观主要是通过高校审美教育来培养的。事实上,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美”有着相当强烈的渴望与追求,他们具有一定的美育理论知识与审美实践经验,其审美实践具有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一面。从审美教育中汲取文艺滋养,从审美活动中提升道德修为,从审美鉴赏中坚定文化自信,有助于大学生克服各类错误思想,追求有高度、有品位、有境界的人生。王国维认为美育的作用是:“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美之域,一面为德育、智育之手段”。随着国家的不断重视,美育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诸多道德伦理要求融入自身,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性”特征,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对人进行品行的塑造,以及对价值观、精神境界的培养。因此,推动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新发展,是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基本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二、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美育工作的科学研判

美育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有着塑造灵魂的重要作用,它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培养高尚情操,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鼓舞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多元文化的当下,我们更需要通过美育工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把优秀传统文化深植于内心,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汲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各个环节中,使各方面相互渗透、协调、全面发展。伴随着知识教育的“红红火火”,高校美育却呈现出“相对空场”的状态。大学生知识水平、科研能力不断提升,精神危机却日益加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重视美育的发展,对美育的探索不断地深化。美育工作呈现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但从整体上看,美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中常被忽略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对美育功能认识不到位,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美育工作体制机制和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落实“中华美育精神”,应切实提高对美育的重视,尽快补齐学校美育工作中的短板,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三、“弱于体美”的现状改变路径

教育部长陈宝生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面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艰巨任务,必须坚持‘五育并举’,围绕‘师生校家社’五大主体、‘人财物时空’五大条件,切实改变“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的现状。”

(一)提高认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转变观念,明确美育是关乎生命的教育,是回归本质的教育,将高校美育作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明确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必须提高站位、强化担当,扎扎实实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新路。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聚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以深化改革释放学校美育发展的活力,切实改变学校美育在思想观念、条件保障、实践要求等方面的薄弱环节,积极推动构建多元化、特色化、高水平的学校美育工作体系。整合美育资源、积聚美育能量,充分发挥美育对丰富德育、增进智育、促进体育、改善劳育的重要作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坚守阵地,发挥教育教学在学校美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坚持以培根铸魂、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以强化美育育人实效为导向,将美育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实现以美育德,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围绕强化普及艺术教育、提升专业艺术教育、改进艺术师范教育三个重点领域,科学定位各级各类美育课程目标和内容,既开设好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类美育艺术课程,又注重充分挖掘不同课程所蕴涵的美育价值,更广泛、更深层实现美育的教化作用。抓住“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契机,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方式,加强美育网络资源和平台建设,扩大优质美育资源的覆盖面。

(三)内涵发展,以特色工作和品牌活动提升学校美育工作质量

打造质量开放高效、特色发展、充满活力的审美育人体系,统筹组织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品牌项目和活动,充分发挥这些项目和活动的辐射带动功能,使其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厚植民族精神的生动载体。同时,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造具有区域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可以运用戏曲、书法、篆刻以及传统手工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载体,形成本地本校的美育特色,构建丰富多彩的美育格局。

(四)多方协同,构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美育”工作机制

学校要遵循美育教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各方面,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美育、家庭美育、社会美育有机衔接的现代化美育工作体系,努力建设立体协同的美育格局,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差异性的美育需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工作全过程,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明确高校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高校美育管理机制,形成一支完善的高校美育教师队伍;相关部门和成员要担起责任,完善评价督导机制,切实走好“最后一公里”,避免美育工作的实践性缺失;打造高校美育智库,依托高校学科、专业、人才等综合资源优势,积极构建和完善高校协同中小学美育发展的工作机制,为中小学美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形成社会美育合力,促进学校美育资源与社会各类美育资源互动互联、共建共享,让博物馆、文化馆等成为重要的美育场所,让广大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在美的熏陶化育中生根发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育精神基因代代相传。

美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注,但如何在多元文化视域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如何让美育与德育相辅相成,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发挥自身特有优势和作用,仍是我们应深思和探究的问题。

猜你喜欢

美育育人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学校推介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