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区中学学生体能训练分析
2019-11-25邓萱
文/邓萱
一、体能的定义和构造
体能是指人体在适应外界环境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人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综合体现的外在形体,它是表达身体出于对某种事物的综合适应能力的载体。而各个国家也对它的称谓各有纷纭,德国人喊它工作能力,法国人说它是身体适性,日本人叫它体力,中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的学者却又把它翻译成“体适能”,并且受到我国体育领域的普遍认可[1]。它主要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等综合身体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中学生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支持长时间和短暂爆发性的竞速运动体能训练。
(一)中学生身体体能训练的作用
1.增进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
2.为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知识与技能打下身体素质的基础
3.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中学生身体体能训练的要点
从我们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这三个方面的表现情况就可以看出我们身体的体能状况,它们三者在工作的时候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所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就是我们身体的能力。因此体能并不是身体某一个方面展现出来的,而是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这就形成了特殊的技能工作特点即影响并制。
二、体能训练
(一)中学生体能训练的五种方法
1.力量素质
2.耐力素质
3.速度素质的练习方法
4.柔韧素质
5.灵敏素质
(二)中学生体能训练的三项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在训练的时候符合量一定要由小到大,负荷强度要由弱到强,负荷的密度要由小到大,练习的时间要由短到长。同时适当的生理负荷还能够很好地恢复学生疲劳的身体,酸痛的肌肉,身体在适当的恢复之后才有积极健康的条件完成对下一科目的高强度训练,疲累的状态不但影响学生的体能,还会让他们无精打采,进而产生枯燥、乏味感,丧失对训练的信心,达不到训练的效果。
2.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结合实践表明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不但使中学生身体、技术得到相应的发展,最大化的提高实际训练效果,而且安排好综合训练的比重,多样化的练习方法、实用化与趣味化相结合,相比之下更符合中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并在不同形式的训练中,灵活掌握[7]。
3.因材施教原则
要针对中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条件、训练水平、文化水平、心里与思想状况等特点,确定练习的内容,虽然手段和方法可以千变万化,但是需要因人而异,选择不同运动负荷的运动项目施教于人,正是我们所谓的因材施教,只有针对不同的人员对症下药,而不是一剂汤药治百病,所以我们要区别对待[8]。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身体体能训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健康,还能够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2.从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挖掘潜力,建立优秀的储备人才库,发展特长生,发挥特长生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面面相交,组合成一个庞大的循环训练体系,吸纳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变被动为主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将不利条件变为有利条件,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更好地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
(二)建议
1.重点突破、重点培养
选择爆发力、耐力和速度类的项目,例如50米、1000米(男子)、800米(女子)和立定跳远,这些项目不但是中考体育的加试项目、也是平时体育课中体质测试的重点内容,可以说是日常教学的一部分,尽管中学体育课程丰富多样,每个训练科目都有提高青少年身心和体能的特点,但最后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且效率差异也很大。所以,我们在训练的时候要有所选择,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比较适合他们的训练项目,重点培养。
2.科学训练、创新方法
我们要按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的先后顺序以及各项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有计划、有选择、有针对性进行训练[10]。
3.引进多样化的娱乐、兴趣、竞技,综合交叉训练
学生对游戏与竞赛的兴趣与生俱来,即使是枯燥无味的训练,只要娱乐性十足,足够吸引他们的兴趣,那么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成几何倍的增长,通过游戏比赛,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下兴趣盎然的有组织有纪律的锻炼,保持其对该项目的兴趣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