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研究与建议
——基于沈阳体育学院实验技能大赛的思考*
2019-11-25张家铭苏中军
张家铭 苏中军
关于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研究与建议——基于沈阳体育学院实验技能大赛的思考*
张家铭 苏中军
(温州大学, 浙江 温州 325000)
针对沈阳体育学院实行的实验技能大赛,结合国内实践教学的现状,对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实验教学内涵和外延及实践教学管理考核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认为实验技能大赛能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应用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将实验技能大赛的形式融汇于实验教学,对于深化运动科学实验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内涵;外延;技能大赛
2012年12月31日辽宁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意见。意见中提到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现行高校实行的实践教学大多是学生机械式的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践教学的最大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逻辑及动手能力[1];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需求,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 加强素质教育, 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因此,以辽教发[2012]255号精神为指导,深化运动人体机能实验教学改革, 建立科学合理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拓宽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
1 实验教学的现状
1.1 多种原因致使教师、学生对实验课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实验教学大多没有独立的教学体系[3]。主要表现在实验教学大多从属于理论教学[4]、实验教学经费投入不足、专门在实验室工作的实验人员地位与待遇低于理论教师[3],一般情况下低职称的教师从事实验教学[5]。大大地挫伤了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实验内容设置有重复现象,比如脉搏、血压、反应时、握力、台阶及PW170实验在不同方向及同方向课中有不同程度的重复现象;教学模式单一,实验课程多是演示性、操作性、验证性实验,实验准备大多有教师完成、实验步骤由教师讲解或演示,学生只是机械、被动地参与程序化操作而缺乏主动性,导致实验教学难以调动学生求知欲,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难以得到培养。
1.2 实验教学缺乏合理的考核方法
目前实验教学最终的考核形式只是简单的以实验报告为主要依据,而实验报告是学生课后完成的,但是否是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不得而知,因此单凭实验报告来衡量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显然不全面也不合理,甚至有些学生把实验课当作完成实验报告的时间,不愿动手,使实验课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与意义。
1.3 实验教学时间、方法单一、经费不足
实验课大多集中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学方法大多是教师板书、讲解,这样一种局面势必造成课下教师和学生分离,即使有些学生愿意课下学习实验操作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无从开展,有些实验项目方法陈旧,实际操作中应用性几乎为零,不利于学生与社会接轨。
2 实验教学环节改革的必要性及主要对策
2.1 改革的必要性
实验教学是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平台,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人们逐渐认识到实验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6]。但近年来,实验教学存在着实验仪器设备短缺、更新率低、重复购置和利用率低等问题[7];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知识经济已经到来, 各行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优秀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作用日益显现,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8]。
2.2 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对策
(1)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9],重视实验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2)成立实验教学实验室,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内容较多,鉴于目前实验教学大多从属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可以成立专门实验教学教研室,实验教学自成一体,根据教学大纲编写实验教材,确定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进度等;(3)加大经费投入,淘汰落后实验设备,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尽量使学生了解、学习新的实验设备、新的实验方法,以便使学生尽快和实际应用接轨;(4)制定新的考核制度[10],建议将实验课单独成立考试科目,实验成绩应由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卷面成绩等组成;(5)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监督下,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的各个环节,并最终比较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课的积极性;(6)引入灵活、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模式[11]。
3 沈阳体育学院实行的学生实验技能大赛概况及启示
3.1 沈阳体育学院实验技能大赛概况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历来重视实践教学工作,尝试了切实有效可行的方法,比如班级管理除了辅导员管理外,还配备至少一名班导师,共同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上遇到的问题;2007年以来,为了促进理论、实验教学,又尝试组织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实验技能大赛”,截止到2012年6月已举办6届,2011年获沈阳体育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A 类)一等奖,“实验技能大赛”已经成为了第一教学的延伸课堂,在促进沈阳体育学院实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团队精神、创新协作意识。该项比赛是由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和实验管理中心主办,参赛学生包括四年级外的所有在校学生,比赛共分八个队,每队20-21人,各队选出队长1名、副队长2名,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实验环节;比赛包括基础知识问答阶段、基础实验操作阶段、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竞赛阶段及结果与奖励四大部分,其中基础知识问答内容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和运动健康与康复专业教学大纲中所规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综合设计性实验由各参赛队自己选择,方向为运动生理、生化、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主要工作包括实验设计与论证、实验结果整理验证、ppt制作与实验答辩等。
3.2 对实践教学的启示
实验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有限的课堂内,应当将实验教学的内涵外延,即从课堂拓展到课外、从校内走到校外、由验证走向创新、从被动到主动,如果做到这一点,高校实验教学应当称为实践教学,而不再是传统上的实验教学。结合沈阳体院“实验技能大赛”在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际作用,并以以辽教发[2012]255号精神为指导,作者建议实践教学实施办法如下几种途径:
3.2.1 “实验技能大赛”模式可以作为一种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推广
实验技能大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与效果[12]。沈阳体院“实验技能大赛”举办宗旨符合辽教发[2012]255号指导精神,以学生为中心,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丰富了实验教学内涵,其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实验操作阶段,重在督促、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而综合设计性实验阶段则重在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竞赛用排名和奖励办法激励学生学习实验技能的主动性。竞赛受到同学们的高度重视,参赛者在赛前进行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学习与提高,很多同学往往提前至少两周的时间进行准备。为了更好地达到预期目的,基础知识问答、实验操者作可由评委老师随机点名产生;实验操作内容可以选取一些课堂常用外的应用性较强的项目;比赛结果可以考虑和评优、评奖学金等联系一起等。
3.2.2 成立“学术报告经验交流会”
为督促学生主动了解实验前言知识,掌握科研中如何运用实验设计及实验技能,必须鼓励学生阅读一定量的相关专业文献,并将阅读文献和阅读心得与大家交流与分享,具体实施方法可以成立“学术报告经验交流会”。(1)组织与实施:由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系)组织,隔周举办一次;(2)参加者:所有在校学生,每次一名主持者、2-3名学生作为发言者,将阅读文献制成ppt与师生分享,同时有3-4名专业教师作为特邀佳宾出席,其余教师自愿参加;(3)程序:发言人宣读ppt与心得,内容以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分析讨论为主,每人宣读完毕在场师生自由提问,宣读者或其他人员都可以回答所提问题,然后再由下一位同学宣读。依次类推;(4)主持人总结,并做好下次“交流会”安排工作。成都体育学院创新教育工程的某些创新点,将办学特色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创建学习型组织, 开展团体学习[13],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
3.2.3 构建网络实验平台及开放实验教学
为方便教师、学生了解实验信息,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一项院级课题研究——“运动生理学网络实验教学交互平台研发与实施”,开放实验教学包括两个层次: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对内开放是允许学生有组织地在课余时间选做高水平的实验。对外开放主要是指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与校外医学类院校进行各种形式的实验人员交流和实验资源共享,充分吸收其它专业的长处。南京体育学院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校外医疗机构进行师资交流及学生实践交流,取得了一些经验[14];中国矿业大学建立了软硬件一体开放式实验教学大平台[15];重庆工商大学开放实验项目“超市”的创设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值得借鉴与学习[16];汤盈等[17]也提出了建立开放实验教学的模式。
3.2.4 考虑与省市体科所联合培养
近几年来,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大力倡导 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 并在宏观政策上给予适度倾斜[18]。体科所主要任务是科学研究,事实证明如果院所双方能够互相取长补短, 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 无疑对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和开展科学研究及创新能力非常有益。既能增添研究所研究力量, 减轻了科研任务重、人员紧张的状况,又使高校学生有机会参加基础研究课题, 开拓了科研视野, 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研究设备,这种打破封闭的培养模式不仅可以强化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毕业论文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教育观念创新, 教育机制创新,学习方式创新, 培养方式创新, 可以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19]。
3.2.5 尝试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的“本科导师培养制”
本科学习有两大任务,即课程学习和书写学位论文,前者是基础,后者体现质量,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学生若能参与到教师课题研究中,对学生是一种“真枪真刀”的实训,既可强化他们的理论基础, 还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使学生深刻认识实践教学的目的性、重要性、应用性;同时也可促使学生对实践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 有利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3.2.6 采取“本研联合培养、以研带本的培养模式”
研究生学习除加强基础理论外,主要任务是阅读大量文献,开阔视野,在知识储备和实验技能方面优于本科生,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一般都参与导师课题研究中,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研究生的优势,“以研带本”为本科学生实践技能学习搭建平台,必能提高本科学习阶段的实践技能。
4 结语
创新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学校的重视,实践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角色不容置换,如何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研究与实施有效的实践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增强国际教育竞争力、提高科技转化率、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当然实践教育、创新教育是一复杂、系统的长期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探索与研究,共同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教育体系。
[1]陈克敏,林明栋,王竹立,等.机能学科实验教学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3,23(3):21-25.
[2]黄珍,周元祥.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0(4) :23-25.
[3]杨志强.发挥教师教育特色 探索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9):132-134.
[4]常春耘,陆南.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 25(2):235-238.
[5]马克学,席兴.当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5):46.
[6]孙文彬.开放性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125(2): 148-151.
[7]尤桂杰,钟兴明,顾丽燕,等.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3):103-105.
[8]王兴,司虎克,吴瑛.体育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管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7):72.
[9]陈爽,苏育志.地方高校化学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6:82.
[10]谌晓安,陈景.改革运动动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J].科技信息,2013(18):16.
[11]黄庆煌.关于体育学科实验教学改革的若干建议[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3):81.
[12]俞海红.基于技能大赛推进的汽车营销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汽车教育,2018(22):264-266.
[13]魏万珍, 王清芳, 韩学锋,等.高等体育院校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成都体育学院“成体人”创新教育工程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8):18.
[14]刘庆山,盛蕾,于文兵,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1):9-11.
[15]王香婷,李明,石超.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124-126.
[16]罗勇,王艳瑾.创新实验项目开放形式,推动实验教学改革——重庆工商大学创设开放实验项目“超市”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21-23.
[17]汤盈,蒋瑞光.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开放式”实验教学探索[J].滁洲学院学报,2013,15(2):126-128.
[18]王家宏.博硕士研究生院所联合培养的优势和成果[J].体育与科学,2008,29(6):5-6.
[19]柳伟.高等体育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分析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6(4):103-106.
Research and Suggest of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Practical Teaching——Thought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 Skill Contest of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
ZHANG Jiaming, etal.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325000, Zhejiang, China)
张家铭(1998—),本科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苏中军(1979—),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运动大众健身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