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构建的缘起与现实意义

2019-11-25付凌一孙铭珠尹志华

运动精品 2019年4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核心素养

付凌一 孙铭珠 尹志华



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构建的缘起与现实意义

付凌一1孙铭珠2尹志华1

(1.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 暨青少年体育教育研究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 200241;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体育教学部,上海 201620)

从新时代确立体育教师新形象、体育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新需要、培育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三方面的需求出发,阐述构建“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缘起,论述构建“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具有重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促进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课程标准(2017年版)》实施、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现实意义,旨在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体育教师教育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指导。

体育学科;体育教师;核心素养;专业发展

近年来,由“核心素养”引发的教育变革不仅成为一个热门的社会话题,也成为教育领域重要的学术研究热点。对此,有学者提出教师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同构成了基于核心素养变革的三大要素[1]。核心素养在中国的提出历史较短,因而充分借鉴欧美各国基于“核心素养”变革的实践经验,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在教育部的主导下,我国先后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前者指的是所有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后者特指经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之后所能够培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然而,如果要让学生具备核心素养,那么基于核心素养变革的三大要素之间的价值联动以及现实需要而构建“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显然成为一个无法规避的字眼。然而,大多数研究表明,目前对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不同类型、从教不同学段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能力或素质的探讨,缺乏从整体宏观层面对“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框架的完整构建。因此,本文试图在界定“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诌议构建“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缘起和现实意义,为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 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概念解析

在逻辑学学术范围内,将概念的逻辑结构分为“内涵”与“外延”。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学者对“教师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而初步形成“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基础上,教育部于2018年1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和包括《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在内的各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学科需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学者对教师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进行了初步界定,如学者褚宏启指出,教师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素养[2];曾文茜指出教师的核心素养,即21世纪教师必备的关键技能或能力[3];马玲指出教师核心素养是所有教师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教育教学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在教师职业生涯中用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关键素养[4]。徐福利指出教师核心素养主要是教师应具备的、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所需的必备职业品格和专业能力[5]。因此,根据上述各学者对教师核心素养的定义,本文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称谓,在教师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这一称谓,更加强调教师的发展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步定义:即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是指21世纪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教育教学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能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最关键、最必要的素养。

2 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构建的缘起

为了更好地把握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我们首先需要深入回答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但前提是要弄清楚我们为什么构建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如果说前文对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追溯构建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根源,对“为什么”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解释。

2.1 新时代确立体育教师新形象的现实需要

历史唯物主义观认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我们可以作如下解释,即当下的社会或教育焦点是社会历史发展共时思考的结果,观念的更新、理论概念的变迁在一定物质基础和社会背景下,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接受时代赋予它的新涵义。而社会对体育教师形象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现状以及自身发展规律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需要在新时代确立新的体育教师形象。总体而言,从过去面向“应试教育”的时代过渡至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素养培养”时代,对体育教师形象的勾勒理应需要从过去强调“知识技能素质”转变为具备“核心素养”。实际上,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新形象确立,体现了体育教师逐渐从注重外在的“专业化”逐渐向“人本化”的转变。

首先,随着新世纪初教育现状与发展需求的交互作用产生了“素质教育”,关于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一度火热,可见体育教师素质一度勾勒了体育教师的形象。近年来,在“素养观”的背景下,《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虽依旧提及教师素质,但同时也提出了“培养高素养教师队伍”的指导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等逐渐成为体育教师的新标签,这实际上体现了在社会分工下应对现实需要的指向知识与技能的一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观。随着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教师教育的发展,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变革,人才培养多样化、个性化、可持续化的时代背景,单纯用指向体育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素质和修养的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勾勒体育教师形象显然不能满足当今“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趋势。按照时代需求,用以适应新时代体育教师职业现实需要的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固然重要,但是故步自封显然难以适应当今时代快速发展与角色转变的需要。因此结合核心素养本质内涵,将既凸显核心素养在职业阶段表现形式,又凸显微观层面作为“人”的素养成分的“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用以勾勒21世纪体育教师的新形象,作为对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继承和发展,更加符合社会快速变革的发展趋势。

因此,我们可以说“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是对“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继承、突破与发展。他们二者之前的关系可以描述为: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在根本上促进专业素养的发展,专业素养的发展无形中也会影响核心素养的构建和维持。但是,如果仅以专业提升和相关素养发展为目标,缺乏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构建,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只是空中楼阁,缺乏根基。因此,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构建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其专业素养的形成。

综上,构建“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不是对过去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否定和抛弃,而是对过去概念的承接和补充,是对体育教师作为“人”的专业工作者形象的进一步反思和深化。因此,历史发展的趋势下,在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上构建“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从而确立体育教师的新形象刻不容缓。

2.2 体育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成为专业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其专业发展的需求与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前时代体育教师形象和社会对体育教师客观要求的影响,即当社会对体育教师的需要发生变化时,那么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6]。总结而言,当前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对体育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便对构建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呼吁。

首先,时代背景的变化。核心素养概念指出:“随着人类的经济模式正快速转变为全球经济和知识经济,刻板工作将逐渐被机器代替,专家思维和复杂交往能力更能适合当今人才的培养”,可见时代经济发展呼唤适应21世纪“心灵工作者”的出现,过去“双基”和“三维目标”要求下的体育教师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体育教师需要具备更多在社会上更好生存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因此,通过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与核心素养诠释的人的发展方向进行融合分析,围绕“核心素养”构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宏图,已然是现阶段体育教师教育优化的当务之急。

其次,国家政策的变化。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由国务院颁布,这是我国建国以来首次由国家层面颁布的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包括体育教师在内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针对体育教师,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需大力培养培训体育课师资的要求,同时一系列加强学校体育、呼吁关心学校体育的文件出台也给予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一定的压力,比如教育部颁布的《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中明确表示中小学体育美育兼职教师不得由本校内的其他学科教师或人员“兼任”,如兼任则必须是体育专业工作者。国家政策对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体育教师就需要具备更多的核心竞争力,而首先就是要弄清楚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三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需要改变。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稳定性,一系列诸如重学历轻能力、缺乏反思与自我更新能力、自我职业认同与人格魅力缺失、体育专业意识与继续进修意识淡薄、自我要求不严格等普遍现象导致体育教师整体素养落后,个人能力无法匹配高水平的教育要求。然而当前新时期不断呼唤具备体育教学综合素质、人格健全等具有统整素养的体育教师出现,可见体育教师迫切需要发展,用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勾勒新时代下新型体育教师的形象符合时代的要求,更符合体育教师持续发展的需求。

四是体育教师的职业特征。学者陈向明[7]提出:对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应该从教师的职业特征出发,因此体育教师作为教师的下位概念,同样可以从体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出发,探究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根源。体育教师作为教师的下位概念,整体特征和要求与其他教师并无大异,但还是具有其特殊性,比如具有互动性、创造性、社会性和多变性教学环境就对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提出了不同于一般学科的要求。首先,体育教学在相对开放的真实情境中开展[8],为体育教师创造了更多与学生交流和交往的空间,体育教师需要在开放的交往、交流中融入人性魅力;其次,体育教学会产生许多未知复杂的体育教学情境,需要体育教师在特殊复杂的运动情境中做出明智、创造性的判断与决策;再则体育教学具备更加丰富的身体练习,作为实践者和引导者的体育教师,需要以行动实践、身体参与为主要手段实施教学。显而易见,过去工匠式的“常规生产工作者”无法适应这种以具身体验、形胜于言实践性为主要特征的体育教学和开放的运动情境,因此体育教师教学的特异性诱发对于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思考。

由此观之,为适应“核心素养”时代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在体育教师不稳定的专业发现状与国家政策要求不匹配的现实情况下,需要通过构建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用以应对体育教师职业特殊性和时代变化的需要,以满足体育教师自身主体性发展的诉求。

2.3 培育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迫切需要

林崇德教授指出,“教师是影响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因素,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转化者的重要角色”[9]。随着新一轮以围绕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价值取向的体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需要体育教师从过去三维目标观到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转变,因此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教育中反省并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在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导向下创设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评价方式,促进对学生体育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由于教育改革的内外一致性决定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改革必然引起教师素养提升的价值联动[10],对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洞察为教育理论和模式创新增添了新的内容,有助于教师设计课堂教学,促进教师教学创新的发展[11]。可见教师核心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实现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保障,因此为培育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着实需要构建。

学者布鲁纳指出,,素养需要拥有表现的“出口”,教师的任务是发现该“出口”,基于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多变性和发展性,根据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各项目标,例如: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独立制定和实施体能计划并自我评价、了解和分析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等。可以看出过去强调的对体育教师单一层面的知识、技能和固定化培养和发展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发展中国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反思当今体育学科的教育价值,明确其在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中的独特地位,理解学生应该具备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从自身层面去寻找发展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突破口和创新点,提高对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敏锐度。为实现这一改革显然需要体育教师构建自身的核心素养,否则是很难做到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其提出将会被束之高阁,改革之路也会变得荆棘丛生。

由此可见,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欠缺不但影响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选择以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体育教师再发展,可以满足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需求和动态更新需要,以适应学校体育教学人才培养的新趋势。

3 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构建的现实意义

3.1 有助于重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一是有助于在原来“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统领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重塑新的发展目标。2012 年 2 月,教育部关于印发《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颁布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其中通过围绕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对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做出了统一的规定。对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而言,作为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按照国家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中三维目标对其专业发展趋势进行指引。然而,随着21世纪核心素养时代的来临,单纯以三维目标导向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显然无法满足对体育教师人才的需求,因此提出更加强调体育教师的内部建构和统一整合的内部机制,有助于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建构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11]的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可以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完善和重塑,同时立足于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有助于摆脱传统的三维目标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桎梏。

二是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有利于促进多阶段、多领域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统一整合。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个完整协调的过程,但一直以来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职前体育教师教育、入职体育教师教育和职后体育教师教育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缺乏垂直衔接;职后体育教师在适应期、熟练期、成熟期、发展期和卓越期的专业发展目标也缺乏明确的横向连接[12];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不同领域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缺乏核心导向的影响,从而导致体育教师专业成长难以系统化。为了摆脱这些困境,提出作为连接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纽带、多领域体育教师发展桥梁的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有助于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统一整合,改善把体育教师教育当作教师职业生涯中某一阶段的“终结性教育”的局面,最终建立体育教师终身教育的协调机制。

3.2 有利于我国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为促进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国务院颁布一系列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其中2012年8月由国务院制定印发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此外2018年1月印发的《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到:“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同年2月颁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加之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的:需要从师德建设、体育教师全员培养、体育教师工作考核和职称(职务)评聘办法等方面促进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广大体育教师特别是乡村体育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坚定长期致力于体育教育事业的理想与信心,培养合格体育教师,均在指出建设一流的体育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由此可见,在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高要求下,必须坚持“引育并举”原则,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这一顶层设计的前提是需要清楚地知道体育教师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而根据前文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定义中指出“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是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可知,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在本质特征上具有核心的目标导向性,因此构建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有利于在国家政策层面对体育教师所需具备的核心且共同的素养进行规范,提供共同参考的目标标准和方向,从而为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体育教师队伍指明方向。

3.3 有利于《课程标准(2017版)》的实施

伴随着《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逐渐进入以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的深水区,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强调运动负荷、体能练习、活动和比赛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而催生的体育课堂教学新风向,这一系列的课改趋向皆在展示21世纪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的新面貌[13]。钟启泉教授指出,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理清课程改革、课堂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三者之间逐级嵌套的核心关系[14],为了应对这一变革,广大体育教师需要积极的面对和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并培养体育教师的这种素养是应对这一变革的最有效的手段。这是因为,《课程标准(2017版)》以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核心目标取向,体育教师作为教学实践的主体,从构建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改变长期以知识、技能为目标进行课堂教学的思维定势,更新其体育教学理念、消除课改抗阻现象,促进其建构以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体育教学认知结构,从影响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直接价值取向上推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

此外,构建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也是为落实这一变革的最直接的途径。无论是课程改革还是课堂改革,最终直接的实施者都是广大的体育教师,因此要想课程标准得到有效的落实,体育教师角色改变与专业发展不可或缺。构建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将形而上的道与形而下的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凸显体育教师的本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促进其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定位、转换及其统一整合,从立足于体育教师主体性价值取向促进《课程标准(2017版)》的实施。

综上,构建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对进一步推进素养取向的新课堂、课程改革,深入落实以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标准(2017版)》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4 有助于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体育教学质量是衡量教学结果的重要标准,而“学生喜欢运动不喜欢体育课、上了12年体育课却没有真正掌握一门技术”的教学结果显然表明迄今为止体育教学质量可能依旧没有显著的改善和提高。虽然阻碍和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主要还是“人、事、物”三个方面的内容[15]。因此教师、家长、学生作为其中的人力资源因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作为体育教学实践者和主导者的体育教师,可现实表明极少数体育教师会基于自身角度去寻找问题的根源,他们总是习惯将体育教学质量无法提高归结于外部因素,缺乏对自我以及与体育教学关系的正确认知。事实上体育教师作为主要的对教学过程负责的人,体育教师素养决定了体育教学质量[16],同时体育教师对自身课程理念、学科素养的审视和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体育课程实施,对体育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体育教师与体育教学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构建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又将直接作用于体育教师的质量并影响其培养人才的质量,而体育教学质量又主要通过教学结果及培养人才的质量得以反映,因此作为中介因子的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显然与体育教学质量存在密切联系,构建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无疑会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以及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杨志成.核心素养的本质追问与实践探析[J].教育研究,2017,38(7):14-20.

[2]谢凡,陈锁明.聚焦教师核心素养勾勒“未来教师”新形象——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6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小学教育国际研讨会综述[J].中小学管理,2016(11):35-38.

[3]曾文茜,罗生全.教师核心素养的生成逻辑与价值取向[J].教学与管理,2017(28):1-4.

[4]马玲.信息时代未来教师核心素养的变与不变[J].中国成人教育,2018(5):149-151.

[5]徐福利.转型与突破:基于教师核心素养的师范生培养改进研究[J].中小学管理,2017(6):26-29.

[6]尹志华,孙铭珠. 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起点与终极追求[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6,32(2):87-91.

[7]陈向明. 教师最需要什么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8(8):3.

[8]尹志华,毛丽红,汪晓赞,等.Phillip C.Ward. 对话、规训与权力:一个分析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维框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2):100-104.

[9]林崇德.21 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59.

[10]Zhu, C., Wang, D., Cai, Y., Engels, N.What key competencies are related to teachers' innovative teaching?[J].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13,41(1):9-27.

[11]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10-24.

[12]潘建芬,毛振明,陈雁飞. 体育教师论[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271-274.

[13]季浏. 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 体育科学,2018,38(2):3-20.

[14]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1):3-25.

[15]李春华.关于体育教学质量内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2):109-109.

[16]Suroto, Khory, F.D., Dinata, V.C., Priambodo, A.Core Competency Measurement Model for Prosp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C].IOP Conference Ser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7,180(1):12-181.

On the Origin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eveloping Key Competencies of PE Teachers FU Lingyi, etal.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 Research on PE for Adolescents of Shanghai Social Science Innovation Research Base, Shanghai 200241, China)

付凌一(1998—),本科生,重庆人,研究方向:体育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