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体育特色小镇开发的理论探究
2019-11-25王辉
王 辉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1 引言
“体育小镇”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简单代名词,同时又是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缩略形式。[1]而“特色小镇”的概念,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有特色且比较小的城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时期,“特色小镇”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外延。[2]具体来说,“特色小镇”是依托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打造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那么,“体育特色小镇”则是体育产业转型与升级的表现,是集合运动休闲、旅游观光、新型城镇化建设、新时代文化传承等于一体的发展综合体,也可谓是现代化产业结构转型的必须。开发体育特色小镇是体育产业小镇和美丽城乡建设的新举措,也是发展健康生态旅游的重要依托,因而体育特色小镇的开发,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规律,符合体育产业与健康旅游的融合发展,正是本研究选题的依据,研究的价值之所在,以期探索新时代体育特色小镇的开发模式,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2 开发体育特色小镇是新时代我国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1 新时代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
2.1.1 新型城镇化政策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概念,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新形势下的城市化集群主体结构,以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加强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化可持续性发展;以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释放城镇化发展潜力,实现人本理念、优化布局、生态发展、文化传承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建设。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特色旅游小镇建设与规划已经成为重点。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先进制造、民俗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美丽小镇,同时,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以上的政策性文件,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建设蓝图,提出了基本构想,也将合理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与新时代社会主义人们日益日益增长的需求相结合。
2.1.2 特色小镇政策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提出,2016年7月-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具有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住建部《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建村建函[2016]71号)提出应该根据各省(区、市)经济规模、建制镇数量、近年来小城镇建设工作及省级支持政策情况,确定2016年各省推荐数量。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提出,2016年10月总结推广浙江等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将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住建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推进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通知》(建村[2016]220号)提出,2016年10月进一步明确农业发展银行对于特色小镇的融资支持办法。以上的政策性文件,更加明确了特色小镇建设的任务与目标,以及如何解决资金供给不足问题,支持促进小城镇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建设。
2.1.3 体育特色小镇政策
体育小镇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理论探讨和现实探索的新生事物,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健身休闲项目和产业基地为基本依托,积极培育一批健身休闲为特色的服务贸易示范区,自此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开始在政策新文件中出现,即发展体育产业成为了特色小镇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2016年12月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文中明确提及体育小镇建设,一系列关于体育小镇的学术讨论与会议开始火热起来,同时,众多国外关于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案例通过宣传媒介让更多的人所了解。2015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设一批体育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厚、产业集聚融合、生态环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运动休闲小镇。[4]以上的政策性文件,标志着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步伐已经迈开,加快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体育产业作为绿色健康产业的代表,肩负着我国全民健康的重要使命,因此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是适应时代的需求而生。
2.2 新时代特色产业的吸引力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5]而体育特色小镇,作为特色小镇独立门类,其健康生活、运动休闲、品牌文化等都是发展的要点,且更加注重的是身体健康、跨界融合的建设和实施。以“体育休闲吸引核”为基础,通过参与者的迁移,形成大规模的异地参与者的聚集,参与者形成吃、穿、住、行、游、购、玩等多样化的消费结构体系,由此形成消费产业的聚集,构成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产业结构,拉动就业人口和服务人口的流动量,推动体育特色小镇体验、交通、经济、文化等的需求,即体育产业的“消费需求”和“产业聚集”是体育特色小镇形成的前提,“特色化”是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要点,“跨界产业融合”是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
2.3 新时代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
随着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市场逐步发展,国民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与革新,健康生活与运动休闲成为消费者的新路标。体育特色小镇集合运动参与、文化体验、休闲观光等多重功能,体育特色小镇是体育产业综合体发展的体现,以运动、文化、产业和新型城镇化引领的综合休闲度假体育特色小镇开发正成为热点。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应该响应体育产业消费的转型升级,更新体育资源的开发理念,适应参与者的多元化需求。对于不同层级的体育特色小镇,需要时代跟进,以参与者需求为主导,发展健康休闲度假,通过创意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机制,转变体育特色小镇资源的开发渠道,增强体育资源开发后的吸引力。
3 新时代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意义
3.1 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推手
体育特色小镇并非行政区划单元,而是面积3平方千米左右,建设用地面积1平方千米左右的相对独立的区域地块。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属于城镇化建设的小单元个体,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个体,是推进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和路径。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发展,不仅要发挥运动休闲产业带动泛体育产业,更重要的是推陈出新,完善体育特色小镇吸引力核心作用,形成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逻辑,进而为参与者及体育特色小镇居民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配套资金、教育等社会服务体系,结合商业化服务,推进城镇化建设。
3.2 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路径
当健康中国2030战略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国家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注重运动健康,追求更加高质量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6]努力建设“健康中国”,意味着人民生活要健康、环境要健康、心里要健康等,体育产业是健康产业的代名词,属于物质健康与精神健康的最佳结合点,将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发展体育产业是体育特色小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以运动、娱乐、休闲、观光等体育业态要素的有机整合,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是实现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路径。
3.3 优化体育旅游产业的供给结构
新常态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动力不足、结构失衡和效率失速等问题,很多省份将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的驱动力,以及宏观经济需求管理和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区域,而体育特色小镇作为体育与旅游结合的新载体,更是新时代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点,因此,积极抓好体育特色小镇产品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对于推进我国现今观光旅游业向运动休闲旅游业转变,实现“体育+”或“体育旅游+”或“体育产业+”等战略,优化体育旅游产业的供给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3.4 传承区域体育文化特色的手段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盲目遵从国外的经验理论,而要以传承自身文化为己任,重新挖掘与构建自身文化特色,形成自己的特点,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要防止“千镇一面”或“千城一面”。而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强调的是独具特色的小镇建设,注重区域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保护、继承与发展,然而只有保持地方性与唯一性,才能打造体育特色小镇的吸引力,形成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与城镇品牌,因此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是传承区域体育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
4 新时代体育特色小镇开发的探索
4.1 体育特色小镇开发的原则
4.1.1 主题文化鲜明原则
鲜明的主题文化是体育特色小镇树立品牌形象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体育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中必须注入特色元素,以满足参与者对文化的精神追求,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即在体育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引入文化元素,体现区域文化内涵,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在空间意象营造中,将文化元素融入建筑设施、装饰观光当中,体现入眼入心的文化宣传效果;在实践体验当中,将文化典故编入生活,讲好故事、做好宣传,同时引入艺术、商业、生态等多元文化元素等,通过文化主题创意融入现代需求,达到历史生动化、文化大众化、传统现代化等转变。
4.1.2 消费结构多元原则
消费结构多元化是促进或适应消费者消费意识升级、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的驱动结果,也是现代消费者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尤其是在现代的互联网社会,社会信息量巨大,消费者寻求消费的渠道越来越多,方式也多种多样,这样要求我们必须提供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因此,在体育特色小镇建开发过程中,考虑不同消费群体在消费层次、消费种类等方面的多样化,依据不同的人群打造精品体系,为今后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和活动空间。
4.1.3 多元角色互动原则
现阶段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主要是政府主导,政府投入大部分的资金,并进行基础的规划、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等社会资源,但是项目完成后的运营管理、宣传营销、市场开发等都离不开企业的参与,甚至是社会群体服务力量的支持。因此,在保持稳定社会秩序的前提下,需要动员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将多元角色者纳入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中来。
4.1.4 项目建设体验原则
在当下的生活条件下,人民不在满足物质需求,更加注重的是精神需求,而精神需求的根本在于体验之后的感受,那么,把体育项目的开发置身于体验背景之下,符合当下人们的现实需求。消费者的参与意识,要求体育特色小镇具备别具特色的多元体验项目或风格,使得参与者能够从中感受角色转化的趣味性等,结合国外成功的体育特色小镇的经验,其共同点在于拥有较强的体验性、最好的服务等。因此,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趋势,也应该符合当下的现实需求,具备强体验性、参与性、多元性。
4.2 体育特色小镇开发的特点
4.2.1 融“产、城、人、文”于一体的城镇化建设
体育特色小镇以跨界产业融合(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为支撑,以城镇化人口消费聚集为动力机制,以最好的设施与服务配置为基础依托,以就业人口的居住建设与体育参与人口为小镇建设的基底,以人文环境开发为软实力群动力,为最终的城镇化建设、管理、经济、运营等的创新发展提供相关保障。
4.2.2 聚“城、镇、乡、村”于一线的综合化效应
体育特色小镇应该注重相关产业培育、经营持续性、区域联动性等,而“城、镇、乡、村”四级于一线,有利于体育特色小镇连续性发展,也就是说体育特色小镇拥有独立运营的功能,同时“城、镇、乡、村”始终密不可分,那么,此四级关系相辅相成,连成一线协调发展才能发挥体育特色小镇综合体的最大效应。
4.2.3 集“新、美、小、异”于一圈的生态化发展
体育特色小镇开发应该遵循“不占耕地,融入生态环境,挖掘区域文化”的法则。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应该要有“新意、新视角、新理念”,在设计过程中要有“美感、美视角、美设计”,在体育特色小镇开发中“小而精、小而妙、小而全”,在体育特色小镇规划实施阶段“立异、创异、求异”,那么,只有真正做到集“新、美、小、异”于一圈的生态化发展才能够使得体育特色小镇做到可持续性发展。
4.3 体育特色小镇的开发的架构
体育特色小镇以体育特色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依托核心产业圈与运动休闲聚集区,形成产业延伸环、居住发展的综合建构。
4.3.1 体育特色产业项目开发的架构
体育特色产业开发具体落地建构主要分为产业配套导入与产业应用两个方面。产业配套导入主要分为科(体育产业科研基地)、教(教育培训园区)、文(体育产业博物馆)、其他(休闲理疗)等。产业开发应用包括体育产业本身(体育科技产业园、体育活动创想园、体育产业孵化园等);体育产业应用(应用示范园、项目体验园等);体育服务(体育+贸易、体育+会议、体育+康养、体育+休闲娱乐等)。
4.3.2 旅游产业项目开发的架构
旅游产业项目以“旅游吸引核+休闲聚集+商街+居住”为开发建构模式(如图2)。旅游吸引核包括特色项目吸引核(主体元素、空间地理等)、风貌吸引核(历史故事、艺术、创意等)、广场吸引核(灯光、广告、民俗)、餐饮吸引核等;休闲聚集包括餐饮聚集、娱乐聚集、体验聚集等;商街—包括创意之后的街区(民间百工坊、草根百艺坊等)、娱乐游玩街区(演艺、洗浴、疗养等),休闲街区与商业街区等;居住—包括就业与本地居民的一级居所、大城市与周末居住的二级居所、养老与休闲居住的三级居所等。
4.4 体育特色小镇开发的分类
4.4.1 资源主导型
资源主导型的体育特色小镇,是指拥有较高知名度或较丰富环境资源或民俗资源的体育特色小镇,这种类型的体育特色小镇拥有长久吸引力的旅游资源,而发展为体育休闲旅游目的地,能够直接吸引旅游者的兴趣,相对数量分布范围广,那么,依据资源的类型可以进一步区分为:景观体育依托型、传统文化依托型、自然环境依托型。
(1)景观体育依托型:该类型小镇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且环境与气候宜人,一般位于品质优良的风景区,那么,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则是依托景区服务而建设,如张家界景区的航模飞行,天山天池景区的热气球等。在其开发的过程中注意景区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承载量的控制,针对景区的特点依景而建、依景而设、依景而伴等,最终满足景观体育服务于消费者。
(2)传统体育文化依托型:传统文化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它由内而外的散发出特色元素、风情人物、移风异俗等,如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针对现阶段众多学者们进行的传统体育文化理论研究成果,进行适当的成果转化,将可应用的部分呈现在广大群众的面前,在精神上感受原始的特色文韵;也可将传统文化以故事的形式提炼出来,通过科技转换成立体的事物或影像制品,还可以设立博物专区,进行博物馆数字展览等,发挥传统体育文化吸引力的最大效果。
(3)自然体育资源依托型:自然体育资源是依托自然地势地貌、四季气候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域的环境条件而开发的特色体育运动项目。它是因地制宜而打造的自然体育资源主导型体育旅游特色小镇,如西北与东北的冰雪资源系列小镇、沙漠地势的体验小镇、南方水资源的龙舟或田园小镇等,利用特色才能够吸引消费者,产生消费集群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才能保障产业发展,所以,自然体育资源的利用应该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待条件改善或时机成熟时再进行科学合理开发。
4.4.2 综合开发型
综合开发型的体育特色小镇包括具有一定吸引力体育旅游资源的,区位条件较好的小镇,也称之为聚集型体育旅游特色小镇;具有良好的区位、交通或环境条件,能够依托周边的旅游资源开发体育运动项目,使自身形成一定的休闲聚集、旅游聚集、产业聚集等重点规划区域,称之为区位型体育旅游特色小镇;具有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依托产业行业发展,延伸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繁荣,称之为跨界产业型体育旅游特色小镇。
(1)聚集型体育特色小镇:该类型的小镇区域体育资源优越,主要进行“商业+休闲+运动+地产”开发,即商业开发—以商业街或商业专区的形式呈现出来,汇集地域特色美食、民俗风情、传统体育商品等;休闲开发—以服务消费者为本,提供不同体育特色体验的休闲娱乐活动,丰富生活方式,如民俗体育系列、民俗故事系列等;运动开发—以赛事活动为主体,使得消费者能看到、听到、享到、玩到等,让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享受与体验,最终留下深刻的挑战印象;地产开发—依托景区或生态环境优势,开发可再利用的体育服务设施,将房产与体育场馆结合起来,在休闲度假过程中发挥作用。
(2)区位型体育特色小镇:区位型体育特色小镇是指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的小城镇,拥有较好的地理位置,在所属区域开发的体育特色小镇能够显现出体育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但存在对消费者吸引力不够强和市场低迷的风险,也就是说体育旅游资源的等级次于中心城市。可是,在新时代市场经济的调控下,通过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和区位功能的深化革新,找准突破口,开发短期、临时、周末等体育赛事或体育休闲或承接会议等可以吸引消费者,达到低成本高效益的目的。
(3)跨界型体育特色小镇:跨界产业依托型是指依托多个类型产业,联动或融合或协调发展形成体育休闲或旅游小镇,如江苏的温泉度假、海南的三亚沙滩休闲等,承接体育赛事与会议,开发宜居小镇,形成产业聚集,构建特色产业、旅游产业、体育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产业群体,形成互动通道或模式,最终提高跨界型体育特小镇的附加值,促进跨界产业的整合及健康和多元发展。
5 新时代体育特色小镇开发策略
5.1 合理规划—积极发展体育特色小镇
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体育休闲接待、体育活动参与服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体育项目的区域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相对发达的大城市而言,体育特色小镇的规划需要商榷的内容更多,考虑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更不能千篇一律,要能够体现出“小而精、美而特”,体育特色小镇规划的蓝图属于跨界产业的融合,是未来拉动经济新增长的重要举措,因此合理规划,才能够发展体育特色小镇,才是长久之计。
5.2 有序竞争—错位发展体育特色小镇
在政策主导下体育特色小镇建设遍地开花,而为体育特色小镇良性发展,需要在市场运营阶段有序竞争、在应用实施阶段错位发展,形成区域产业合作的道路。那么,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厘清不同体育特色小镇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自身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的核心在于体育休闲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以及协调体育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营销手段,发挥有序竞争的效益化,错位发展的功能作用。
5.3 因地制宜—深度开发体育特色小镇
体育特色小镇的开发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依托体育资源、环境资源、区位特色等,一小镇一特色,一小镇一品牌,深度挖掘体育文化资源、物质资源、制度资源。完善区域体育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市场需求视角,促进体育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5.4 扬长避短—持续开发体育特色小镇
体育特色小镇是一张名片,同时代表一个区域的品牌形象,也是该区域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集中体现,而消费者对小镇的总体认识和评价以及认知程度,代表着消费者对其地位与作用的认同与感知,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持续发展体育特色小镇的重要一招。那么,在开发体育特色小镇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扬长避短,打造品牌体育旅游项目、体育活动赛事、体育表演节目,不可贪大求全,方能在体育特色小镇开发与体育或旅游产业发展的浪潮中获得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