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中华传统武术之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9-11-25彭云钊

武术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武术中华

彭云钊 丁 文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1 前言

传统亦即沿袭古代而延传下来的思想观念、文化制度和风俗习惯等。武术乃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珍珠,在其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广泛地融汇了中华传统文化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文化精髓,逐渐形成为今天集技击、健身、保健娱乐、防病祛病诸功能于一身的独具民族传统特色的武术文化体系。传统的原生态环境滋生出传统的武术文化,伴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华武术的原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些曾经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传统的、民族的、民间的,诸如少林、武当、峨眉等大牌武林拳种已渐次淡出人们的视线,当少林功夫、武当武术等传统大武术流派相继出现在世界教科文组织所公布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上时,国人才幡然醒悟:我们曾引以为自傲的中华武林绝学现而今已到了需要保护才可以生存的境地。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本课题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就当前我国新时期中华传统武术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对策与建议。强调指出:我们应顺应时代发展,认真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 “四个自信”的伟大号召,促进中华武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做到:深化落实“文化自信”精神,走武术文化复兴之路;服务社会主义新时代,走武术多元化发展道路;融武术于学校体育之中,走中华武术可持续发展道路。

2 新时期中华传统武术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武术缘起于我国古老祖先的农耕与狩猎,成长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不同的时代赋予了中华武术不同的文化内涵。伴随着我国成功迈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积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于一身的中华传统武术却表现出了与时代相悖的发展走向,在自我彷徨中挣扎。为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笔者就新时期中华武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研究,认为问题有三,即:第一,滋生中华传统武术的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第二,中华武术的社会职能日渐退化与被削弱;传统武术社会功能削弱与不断退化;第三,中华武术套路与功法流失日渐严重。

2.1 滋生中华传统武术的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伴随着人类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华传统武术却没有随同时代的脚步而一路前行,为何?主要原因乃是滋生中华传统武术的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具体表现为:国家“武术申奥”政策下的传统武术发展“被漠视”:国家曾经斥巨资大力倡导和发展竞技武术,而那些作为现代武术“母本”的传统武术却被束之高阁,只能是在民间、在自生自灭中不断消磨或泯灭;新时期滋生传统武术的原生态环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新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态度及思维意识形态等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原生态环境的改变无疑动摇了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的根基;受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与思想的挤压:当前时代乃世界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外来体育思想与健身方式的不断涌入削弱了中华武术在国人心中地位,使得中华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威胁。

2.2 中华武术的社会职能日渐退化与被削弱

当人类步入崭新的21世纪,中华武术并没有如同我们想象的那样与时代的发展相同步,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其社会职能的日渐弱化之所致。即:“火器”时代的到来动摇了武术作为传统军事的绝对地位,宣告了中华武术已开始失去国家与政府的强有力的推广与政策支持;“安定团结”乃新时代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在这一前提下中华传统武术的实战搏杀功能无疑将受到限制与制约;中华武术的社会功利思想受到了一定的制约:隋唐时期开始施行“武举制”,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功名思想和习武热情。现而今中华武术发展的“催化剂”已然丧失,从国家推广的层面上来看中华武术处于历史发展的最低谷,武术沦为了“花拳绣腿”的代名词和“技击的侏儒与笑柄”,没有更多的青年群体参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如何得以实现?

2.3 中华武术套路与功法流失日益严重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那些传统武术套路和功法已逐渐被世人所遗忘,特别是近些年,这一现象亦然是有增无减,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为:中华武术沿袭多年的传承方式严重阻扰了时下武术的传播与发展:中华武术各门各派均有其特定的门规和戒律,均奉行着传男不传女、传同姓不传外族等戒律与信条。这无疑给当前传承乏力的的武术的传播与发展之路蒙上了阴影;人为破坏严重阻碍了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步伐: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大浩劫,一些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特则的民族的、传统的技艺都被当作“四旧”被无情废除,许多非物质传统人遭到迫害,此时期乃中华传统武术流失最快、最多的时期;玄化武术的兴起败坏了中华武术的声誉,使其丧失了更多的“受众”:当今时代乃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为获得更多的经济效应,一些影视传播媒体制片人杜撰了一些“玄化功夫片”,这给武术的传播筑起了一道非常不利的屏障,另外,又如闫芳之流受利益驱使虚假炮制“神话功夫”和李洪志假借武术气功之名,向世人兜售“法轮功”反动邪教功法,等等。这些均给中华武术的传播与发展设置了障碍;武术的传播与发展“断层现象”明显:早些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将武术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程,但目前来看其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我国各级学校目前主要开展的是被修饰了的竞技武术内容,而一些传统武术功法如武当、峨眉、空洞武术等则仍然游离于学校教育大门之外。总之,传承方式的单一化、保护的不及时、人为毁坏严重及“断层现象”明显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和阻碍了中华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的步伐。

3 新时期中华传统武术的传播与可持续发展

3.1 深化落实“文化自信”精神,走传统武术文化复兴之路

文化自信亦即是一个国家、民族或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同与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在党的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习总书记放眼世界号召全党、全军及全国各族人民要不忘初心,尊重与认同自身民族传统文化,并借以开辟社会主义文化复兴新局面。中华武术乃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珍珠,凝聚着中华民族深沉文化与精神追求。就现阶段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复兴问题,笔者认为应首先顺应国家“文化自信”的发展思路,着眼于对中华武术的保护,从提升中华武术文化自信力入手,建立起对中华传统武术文化自身的认识与尊重。做到:第一,认真贯彻世界教科文组织关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精神,认真探索与落实对中华武术“文化空间”保护及实施途径,各级管理部门动员起来,将中华武术的保护与抢救工作落到实处。具体做到:(一)对中华传统武术的保护与整理应具有针对性,应加大政策与舆论导向,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二)落实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保护政策,健全与简化对传承人的界定与审批制度;(三)认真落实武术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程的相关管理制度,让中华武术在我国各级学校开花结果;第二,认真学习领悟十九大关于文化自信的精神实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紧扣时代脉搏,深度理解与落实“文化自信”相关条例的具体精神实质,不断提升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自信力;第三,加强新时代武术文化自信的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把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与当代先进文化思想结合起来,并赋予其新的历史使命;第四,将中华武术文化的保护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起来。珍视传统武术文化,将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工作纳入到弘扬社会之一核心价值观的层面。

3.2 立足社会主义新时代,走武术多元化发展道路

中华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其文化自信关乎着传统文化的延续及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进程。我们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立足社会主义新时代,走武术多元化发展道路,才能不会被当今社会所淘汰。

3.2.1 走竞技化发展道路,在推广中求奋进

当今时代乃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的时代。走竞技化道路乃中华武术得以向全世界跨越式推广普及的必由之路。武术只有站上奥运会这一平台,才可能更短时间、更大范围为全世界人民所共识。为此,我们必须做到:第一,摈弃保守思想,走武术竞技化发展道路:(一)国家体育总局应认真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文化自信”的理论方针,不断完善和健全武术竞赛与训练体系;(二)建立健全中长期武术训练与竞赛推广策略;(三)规范竞赛内容和竞赛评价体系,力求做到公平、公正、透明;第二,积极推广武术段位制,走武术发展规范化道路:(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武术管理中心关于全面推广实施武术段位制的相关条例与精神;(二)各级管理部门及不同的武术门派应结合自身拳种的特点,构建不同段位等级内容及评价细则;(三)规范《段位制考核》过程,定期举办各类武术段位制考段赛,坚决取缔那些所谓的“荣誉段位”现象;第三,以段位制为纽带,实现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及全民健身的对接:武术段位制在比赛等行为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家应明文规定不同级别的武术竞赛各运动员必须获得相关的段位才能获得比赛参与资格,在比赛之前进行通段赛,达到相关标准才能获得参赛资格,只有这样中华武术才可能在其传播与国际化推广中走得更好更远。竞技武术源自于传统武术,传统武术同样也具有竞技性,只有走竞技化性、标准化和全民化道路,中华武术才可能在世界舞台上越走越宽广。

3.2.2 不断提炼传统武术的健康功能,助力《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乃我国之基本国策,提高全体民众的幸福指数乃是我国新时代的主要奋斗目标。中华武术集健身、技击、娱乐休闲、防病祛病及延年益寿等功能于一身且不受场馆、器材、年龄、性别等条件的限制,故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中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如缺乏统一的管理与指导、运动方法不够科学化、动作不够规范等一系列问题。为更好地满足新时期人们对身心健康诉求,建议做到: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应多创编一些符合广民众的“武术套路和功法”,同时,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定期和不定期举行各类全民武术健身大赛,扩大不同地区民众的武术交流活动;规范全民健身武术运动活动,和各大体育院系结合共同为社会培训武术专业全民健身指导员,走武术健身科学化、规范化道路。

3.2.3 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促进中华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当今时代是全球网络化、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时代,中华武术乃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珍珠,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作为曾经五千年文明的代表,中华武术不应该成为现代社会的“救济儿”,我们应高举民族文化发展的大旗,融入到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洪流之中,才能使中华武术这一奇葩在新的社会历史时期开花结果。为此,我们必须做到:第一,充分融入到新时代改革浪潮之中,为企业的发展牵线搭桥:定期和不定期举行各类武术推广大赛,作为企业向外进行产品推广和实践发布的窗口与喉舌,助力企业的发展;第二,大力发展武术影视传播业,在传播中求效益:上世纪80年代,电影少林寺成功搬上了银幕,不仅赚取了大量门票,同时也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习武热潮,此后,不同乐行的功夫片层出不穷,全国各地开始大力兴办武校,为国家积累了大量税收;第三,服务人口老龄化,造福民众: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已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中华武术如武当、峨眉等道教功法,追求健康、长寿乃其立拳之本。我们应按照其功法要求,结合其传统丹药疗效与制作方法,进行科学化的再论证后创编出相应的功法与丹药,服务于广大民众;第四,大力发展地方武术旅游业,服务与地方经济:现而今武当山、少林寺分别成为了以武术旅游为其特色的5A级旅游景点,每年为国家创造了数以亿记的财政税收,为此,我们应结合地方武术特色及发展情况主动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只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才能为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奠定基础。

3.3 融入学校体育教育之中,走武术可持续发展道路

学校乃文化传播与发散的重要基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离开了学校将寸步难行。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也是如此,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术被列为我国各级体育教育的重要课程,这一举措为现今中华武术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今,面对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应高举民族文化自信的伟大旗帜,立足学校,加大对中华武术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力度,具体做到:第一,严格管理,认真贯彻国家教委的决议精神: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武术作为我国中小学必修课程的决议精神,建立必要的监督管理机制;第二,将武术纳入到中考和高考的体育考试之中:考试乃我国教育的指挥棒,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基本上围绕着两个考试(中考和高考)来进行,如果能将武术作为这两个考试的必考内容,则将会极大触动社会各界对中华武术的重视力度;第三,强化校园之间的武术竞赛与交流:武术运动的普及与提高离不开交流,建议各级学校定期举行各类武术竞赛,并对优胜者进行中考或高考的加分奖励;第四,各级体育院校应加大对武术教育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中华武术的传播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师资储备。

4 结语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根植于中华民族这块沃土,伴随着中华民族历经五千余年的风风雨雨,并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广泛地融汇了中华传统文化诸领域的精华,中华武术滋生传统的原生态环境之中,现而今,当我们正大踏步地迈向人类发展的新纪元时,中华武术却没有与我们一同前行,而是逐渐丧失了其生命的活力。传承中华传统文明,弘扬中华武术文化乃时代赋予我们每个华夏儿女的神圣使命,我们应高举习总书记文化自信的伟大旗帜,加大对中华武术传承、保护和发展的力度,走规范化、多元化和可持续化发展道路,创建新时期中华武术发展新篇章。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武术中华
传统武术怎么了?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武术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