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国际化始于学校武术革新

2019-11-25周昇媚

武术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平衡态教学系统开放性

周昇媚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1 武术进校园的必要性

自1915年至今,武术进校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近年来以足球为龙头,武术成为体育七大重点发展项目之一。武术作为一项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现今武术进入到国际化的口号不断响起,但国内学校武术的发展却始终落后于我国武术运动的开展。“武术进校园”口号就像失去爪牙的猛兽,声息越见低沉。今天我们人类要知道的是,中华武术传统文化是先人们用鲜血换来的珍宝,我们在回味中华武术文化的过去时也应该考虑它未来的发展道路。然而过去的故事总是精彩的,在21世纪,中华武术文化将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我国武术文化的未来是否走改革创新的发展路来顺应21世纪的飞快脚步。再是,如果我国武术文化选择创新发展道路,那么怎样从它的“根本”进行改革——学校武术教育系统。

2 武术教学系统中的耗散理论

2.1 武术教学系统中的开放性

普利高津的耗散理论指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是无序可言的,其经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流后便会形成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有序可循的状态。[1]以耗散结构证明了知识之海的广阔无垠,广阔在于其“开放性”特征。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最终跟上世界潮流,结合武术在学校的生命垂危现象,从“根”抓起是关键。那么,所谓的“根”是指什么?知识、信念等都是人类在自然界从事活动产生的无形产物,是主体塑造的结果。对学校武术教育系统来说,学生系统就是其“根”,从学生这一主体中彻底着手重塑武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这是一个不可言喻的关键所在。

在学生系统中谈开放性,就是要培养开放型学生、自主发展型学生,这对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长远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是世界的主体,人类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能创造出自我的产物,所以在学校教育上,学校过去对学生进行大量生产的教育方式是不能顺应自然,以至产生种种教育弊端。在武术课堂上,学生对武术学习的感觉是极其枯燥无味,要改进这一状况,首先,要营造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应该对授课教师的角色进行转换,根据现在人格的现代化,严师不一定能出高徒,所以授课教师应该是学生的交流者、指导者和聆听者等的共存平等关系,以消除授课教师给学生带来的恐惧感以及对授课内容的压力感。这样才能使学生乐在其中,提高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其开放性思维,对其深入探索武术之魂打下牢固基础。

教学方法的不确定性。授课教师教学方法的不确定性是激发学生素质体系的自我构建和知识自我内化的积极性。教师不再以早预备好的教学设计方案来使学生达到所预设的结果,而是在根据学生本质情况下进行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个性教学方法。没有任何教学方法比在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教学方法更加科学,这才是所谓教育界倡导的开放性“科学方法”。

教学组织的开放性。有教学就有组织,而对于武术教学来说,由于武术其本质的复杂性和枯燥,若还是陈旧的教师带领大批学生进行示范—讲解—学生自主练习—纠正错误的笼统单一教学,那么,武术进校园再喊一百年也没用。[2]师生纵横交织进行的交流是一堂成功武术课的有效体现。例如,小班授课效率和质量最高、研究性的分组能拓展学生在武术文化领域的探索,以至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

2.2 武术教学系统中正确看待非线性作用

在武术的教学系统中,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貌似就不成立了,经过大量研究学者长期对教学系统的研究,最终得知教学系统是由大量多元、曲折和发散的非线性因素碰撞迸发出来的复杂的教学系统。在现今的教学系统中以教师为主宰者,教学就没有非线性可言。而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强调的是以学生发展自我为主体,学生一旦在没有权威束缚的情况下得以自由便会形成以个性方向的发展自我的局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发展便是非线性机制作用的激发,学生情感、思维、感官、知识、能力等非线性因素的相互作用才能有质的变化形成新的技术体系。学生并不是有了非线性关系学习效率就能提高,就看是否能合理利用非线性关系。如今武术教学中,教师讲授形成了以完成教学任务的线性机制,墨守陈规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带领学生走入非线性系统思维,无论一个套路再加多几个学时,学生对武术技击内涵等文化的摄入往往只能适得其反,再怎么紧跟教学大纲走也无补于事。一个武术套路即使要求学生反复无数次练习也未必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只有学生在接受新技术的同时,在融入原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新旧技术之间的碰撞,创造出新的内在技术链,再加以完善,而不是仅仅的新旧技术间的叠加。[3]要从学生系统这个“根”来彻底使武术教、学方式改变,就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自我学习策略,以此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强化学生的自我训练动机和效能,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努力探索中华武术文化,从而引导学生主动走进非线性的建构中。

2.3 武术教学系统的平衡—不平衡

耗散结构是武术教学发展的潜在内动力,只有使武术教学系统远离平衡态形成教学系统的耗散、不稳定,再给予外界的一些有用功干扰并加以正确引导,最终才会使自身系统结构的突变到质变以至最后的全新发展。

在学生系统的授课中为避免教学事故,特别是武术教学这一危险基数较大的学科都遵循着示范—讲解—学生自主练习—纠正错误、以及学校体育教育的强迫和强制性的执行等平稳、平衡的追求。健康固是身体的操守,万年不易,但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在保持健康操守的同时也应关乎国本精神。中华武术文化博大精深,传承与发展应当成为重任。概言之,平衡等于封闭,平衡态从根本上不能肩负武术教学发展的重担。

所以,武术教学系统要激发学生非线性思维形成其不平衡态。在武术技术教学中使学生形成主体性、自主性反思、创新性活力,使新技术在原有技术平衡态中加以引导其潜意识技术元素的相互混乱交流、渗透后进行自主归纳、排序进入新的不平衡态构建中。[4]新不平衡态产生的序参量是武术技术创新的追本溯源。

2.4 激发学生系统的巨涨落

某系统一旦形成了巨涨落系统,此系统便会衍生大量新的序参量,而大量新序参量的有序重塑是突破常规模式状态的主导者。认识是主体与万物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世界属于四维的空间结构,而人类语言只是一维符号系统,因此,无法用人类语言来有效记录和表达事物时空结构和内在信息。语言在大脑中的转换往往会夸大其在人类认知活动中的作用,带给人类一幅不真实的认知活动画面。[5]

所以,在武术教学系统中,教师单凭自身语言讲解无法让学生体会到技术的内在涵义,只有通过发散、解建其传统思维系统结构,开放教学过程对学生思维的压制,让学生思维驶出特定授课轨道,远离平衡态进入到思维的非线性区域,经过不同元素的碰撞交织最终形成思维系统的巨涨落,学生思维系统经过一番质变后,其外在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对武术技术学习的态度,以至于触发学生的创新性。武术文化创新是在对武术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紧随21世纪时代飞速发展的步伐。

3 结语

武术教育现状与武术作为一项体育项目在世界的走向形成了高度分歧,没有群众基础的国际化道路是艰辛的。学校武术是国际化道路的坚强后盾,加强学校武术的发展,必须使武术教学系统以开放性进入远离平衡态在非线性区域进行系统间的物质、信息交流、定序形成巨涨落,以至教学系统的质变。只有教学系统的改头换面才有学校武术教育的革新,武术文化才不会再次被丢零,才能传承,才能更好地谈国际化。

猜你喜欢

平衡态教学系统开放性
基于Unity的计算机硬件组装仿真教学系统设计
初析固体物理学中平衡态的热力学条件
初析固体物理学中平衡态的热力学条件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多地远程互动同步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交互式双板教学系统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汽车配件营销实践教学系统开发
寻求开放性道路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
平衡态近似及其与稳定态近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