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舞狮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

2019-11-25朱增鑫

武术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点睛舞狮狮子

朱增鑫

郑州科技学院体育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1 前言

狮子是中国本土的物种,它是从国外引进而来的。经过时间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它慢慢成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舞狮运动。纵观舞狮运动的发展,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史,舞狮运动自诞生以来,便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代表,是地方传统文化与体育运动结合的成果,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对舞狮运动的影响与作用,为找到一条适合舞狮运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更好地在日后继承与发扬舞狮运动而努力。

舞狮运动作为一个团体性项目,不可能仅凭一人之力完成,他需要狮头与狮尾、引狮员与狮子之间、整场表演的动作与所选配乐之间的配合,只有团队中所有人之间的高度且密切的配合才能完成一场完美的表演。在竞技舞狮运动中,成败的关键就在于全体队员的投入度和配合度上,一场高质量的表演,往往都是整个团队默契配合得来的。从集体层面来说,舞狮运动为队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协同合作起到了促进作用;从国家层面来说,舞狮运动促进了国家各民族群众之间的团结友爱,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等网站查阅了有关舞狮运功、中国传统文化等大量的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资料及相关著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整理。

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武汉体育学院舞狮方面的专家,郑州科技学院相关教师,天津体育学院相关教练员进行咨询和交流,从访谈中获取相关意见。

2.3 逻辑分析法

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分析、综合等形式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归纳、总结。

3 结果与分析

3.1 儒家“重礼”思想与舞狮运动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提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足以见得,孔子对“礼”的重视。而儒家的“重礼”思想也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主张“仁、义、礼、智、信、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古代的舞狮运动中,最为隆重的仪式便是“点睛仪式”。在启用一头新狮子之前,都要按照礼节举行隆重而神圣的开光点睛仪式。[1]首先,在举行“开光点睛”仪式之前,要选择一个“良辰吉日”,再请上当地颇为威望的长者来主持“开光点睛”仪式。其次,就是“点睛”,人们现在狮头上分别挂上金花,挂人红色的头结,再给狮子的两个眼睛上、耳朵上、嘴巴上点上朱砂,最后还要从狮头一笔画到狮尾,这样象征着狮子从头到尾灵气相通,成为人们敬服的灵物。最后,就是“显威”,等点睛仪式快要结束的时候,当地的人民开始敲锣打鼓,刚刚点睛的狮子也随着鼓乐声舞动起来,慢慢的走向仪式的长者以及乡亲们一一的行拜师礼。到这里整个“开光点睛”的仪式才算是圆满完成。在现在的广东地区,在“开光点睛”的仪式上还设有神坛,在仪式开始之前,要行三跪九叩之礼后才能开始“开光点睛”仪式。

作为舞狮运动的教练员,在日常教学训练中,要把“礼仪”教育实行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中去,不仅要教育学生舞狮运动的理论知识,更要以身作则的教育他们蕴含在舞狮运动中的“重礼”精神,深入学生日常行为准则中,无论是日常训练、表演活动还是舞龙舞狮比赛,都要求学生摘狮头和狮尾向裁判和观众鞠躬行礼后才能转身退场,将礼仪文化深入日常训练生活中,这才是对儒家“重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2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与舞狮运动

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所谓“天人合一”是指,一是自然和人达成一致,同为自然;二是自然与人想通,互为反应。钱穆先生认为,“中国人是把‘天’与‘人’合起来看”,并将人们对天人关系的研究称作是“中国文化过去最伟大的贡献”。[2]

自古以来,狮子一直是被当作“灵物”受百姓供奉的,人们相信狮子是上天的祥瑞,是灵物,可以通天地,无所不能。所以在每逢重大节日山,老百姓们便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通过舞狮运动向上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安康,而古代舞狮的行为也体现出人与大自然之间始终遵循着和谐共存的态度。

在舞狮运动中,更多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现在整体的和谐精神上,在整个舞狮表演中,狮子营造出的和谐欢快的氛围,只有狮头与狮尾之间、狮子与狮子之间、引狮员与狮子之间的协调配合,才能带给观众一场视觉盛宴。而在狮子表演的场景及动作之中,所有的表演动作均来自于日常生活的情景及狮子的各种形态。传统南狮表演中,会借用简易的器材,摆设抽象性的山、岭、岩、谷、溪、涧、水、桥、洞、井、塔、车、羊、鱼、虾等场景、和物,演绎和表现狮子喜、怒、醉、睡、动、静、惊、疑、怕、寻、见、探、望、戏和翻、滚、卧、闪、腾、扑、跃、跳、起、伏、坐、蹲、咬、舔等形神姿态,合理展现狮子擦脚、搔痒、洗面、挖耳、伸腰、出洞、入洞、追蜂、扑蝶、望月、惊天、照水、戏水、饮水、抹嘴、弄须、刷牙等传统的狮性形式,使整个套路既要有观赏价值,又要有传承传统特色的作用。[3]

3.3 中国民俗文化与舞狮运动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并为世代传承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献事象,故有人称它为“民间文化”或“社会生活文化”。[4]传统舞狮活跃在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民俗文化中,在节庆活动、婚庆表演、民间活动中,成为推动民间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者。

庙会又称“庙市”,是中国民间日常可见的传统民俗活动,在庙会的表演中,狮子会是“行香走会”的重头戏,舞狮表演也成为民间香会中不可缺少的节目。人们在庙会上借以舞狮节目,表达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因此,不管是舞狮节目出现在庙会表演上,还是节庆活动上,都可以看到人们欢喜的氛围,也正是狮子会的广泛流传,极大的丰富了舞狮运动的内容,提高了舞狮运动在民间民俗活动中分量与地位。它代表了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民族精神,呈现了中华民族的力量。时至今日,不仅在国内,在国外有华人的地方,在喜庆的日子里,都会有舞狮表演的身影,这种精神纽带承载着全世界的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

3.4 宗教文化与舞狮运动

宗教信仰是全人类所共有的古老文化现象,它是伴随人类文明的兴起而兴起,又追寻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5]狮子是舶来品,舞狮运动作为民间民俗活动之一,从传到中华大地上的那天起,就与宗教文化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自汉武帝派使者张骞出使西域,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在东汉初年逐渐传入中国,佛典中关于狮子的说法可谓俯拾皆是。[6]狮崇拜逐渐在我国盛行,然而舞狮运动作为人们群众信仰的寄托,自然而然的也融入到了民间的宗教活动之中。

关于舞狮运动的起源,众说纷纭,在许多的说法中,流传了许多与狮子的图腾崇拜有关的故事。关于舞狮运动的传说与宗教信仰有关,相传很久以前,山上有一个凶猛异常的狮兽,进场下山伤害骚扰村民,村民的日子过的无比艰难,就向佛祖祈愿,希望天降神灵来收服这孽畜,最终村民的祈祷被佛祖知道了,佛祖亲自下界将狮兽带走了,从此村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个传说再后来的舞狮运动中也得以体现,南方舞狮当中都有“大头佛”引领狮子[7],讲的就是这个传说。

舞狮运功之所以能在民间如此广泛流传,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们认为狮子可以驱鬼避邪,这种认知是与人们在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中得到的。舞狮运动虽然与宗教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两者却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舞狮运动的驱邪避魔的功能渐渐内隐,娱乐功能得到不断的发展,使之成为舞狮运动的主要功能,逐渐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被中华儿女所认同。

3.5 武术文化与舞狮运动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积的反映,是以技击为核心的,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的,包括与武技密切相关的器物,传承形式和民俗,以及由它们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共同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6]

舞狮运动是集中国武术、古典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通过两个人的相互协作配合,以模仿狮子的各种形态来“表形体意”的民族传统项目。在舞狮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带有武术的色彩。在舞狮文化的发展中, 狮子初入我国, 因其形象威严立刻成为古人心目中的百兽之王, 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保护神, 给予古人安全感继而形成最初的舞狮文化。[7]在经过对舞狮运动进行细致的观察、总结、分析之后,舞狮教练员通过精心编排,融合舞蹈、武术、杂技在舞狮运动的动作之中,尤其是武术的基本功:外在表现出的手、眼、身、法、步和内在的精、神、气、力、功,不仅是武术运动员要做到的,舞狮运动员在舞狮的过程中同样要做到。武术套路中关于跌、扑、翻、滚以及动作中的攻防格斗等技巧,在舞狮运动中也是表现的淋漓尽致。武术中的马步、麒麟步、跳步在舞狮运动中是一样的,舞狮运动的套路编排同武术套路动作编排一样,都讲究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虚实分明。舞狮运动之所以更加有力度,动作更加具有爆发力,节奏更加鲜明,更具有爆发力,都得益于武术中的精华部分,这两者在发展中相互促进,相互融合,让舞狮运动更具有表现的形式美,这使得舞狮运动员在以后的训练和学习中,更进一步的钻研武术套路,也促进了武术运动的传播与发展。

4 结语

舞狮运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外在表现,随着当今社会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地位,舞狮运动必须不断从自身所蕴含的儒家“重礼”思想、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中国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以及武术文化中探寻自身存在的内涵,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显现出的特质,在竞技体育成为主流体育项目的当下,融合当今体育竞技文化的精华,寻求舞狮运动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自身价值,为舞狮运动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更好的继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努力。

猜你喜欢

点睛舞狮狮子
狮子的喷嚏
舞龙舞狮进校园
“配角”也点睛
舞狮
名师点睛(9)
画“狮”点睛
威风凛凛的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