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华武术文化价值研究
2019-11-25丁保玉
李 成 丁保玉
1.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院,天津 300381;
2.天津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天津 30038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中华武术是在吸收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国内外大众的喜爱。面对当下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期,挖掘中华武术多样性的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凡能满足需要的、既有价值的”。[1]显性”价值与”隐性”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很难去量化它们,但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有正负之分,我们要权衡显性正价值与隐性正价值之间的比例,不能顾此失彼,相比于显性价值,隐性正价值才是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获得永久生命力的灵魂。为阐述清中国武术的文化价值,特此分类。当下,中华武术的发展面临着文化失衡的困境:外来文化高于本土文化的“制高点”,文化焦虑:假象、乱象丛生,真伪不分;因此,探究中华武术文化价值,对当下中国武术求真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出新责任和新要求。
1 中华武术文化的“显性”价值
1.1 中华武术文化的本土优势:加深民族情感
中华武术是联络各民族情感的纽带,各地区受文化、地理环境、社会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武术文化。中原武术:少林武术具有“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表明了其重要的武术文化地位,使少林寺遐迩闻名,成为中华武术的荟萃之所,流播之处、发扬光大之地,使”少林”成为中国武术的品牌,乃至中华文化的品牌。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也在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风格和流派,随着太极拳、形意拳习练人数的不断增多,新时代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号召力。中华武术海峡两岸的交流与传播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历来中国大陆和台湾就有“母”与“子”之间的情感关联。通过“以我会友”的方式,加强两岸友好往来,推动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的同时,更彰显了民族之间浓浓的中华情。中华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深化到每位炎黄子孙的血脉中,每当国外友人见到我们就会说你会中国功夫吗?可见,中华武术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当下,新时代的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各种文化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尤为突出,也成为制约文化走出去的瓶颈。反思当下中华文化的发展,我们大多以“拿来”主义,是否“有用”对待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对弘扬民族文化赋予了太多商业的价值,不可避免地导致文化价值的贬值和缺乏。秉承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是实践的真理,不可否认,当下我们的传统武术文化尴尬到了几乎无人问津的地步,还有多少年轻人去追求所谓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这些问题都急需我们去追诉和答复,编载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中的中华武术让人有种“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丝丝“悲伤”情怀。民族文化代表一个民族的精神的象征,新时代对待文化方面,我们要投入更多的“感情”在上面,自身文化不珍惜,就像文化丢失了精神的支柱,人无了民族的血脉相承,民族之间的情感也就失去了养料,文化的发展就无法真正体现它应有的魅力和意义。
1.2 中华武术文化的功能体现:满足多元需求
中华武术作为中国文化体系中的元素之一,新时代的武术也展现出新的功能价值,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在健身和养生方面现发挥着它的功能作用,竞技武术更是朝着奥林匹克运动的方向发展,追求标准化、竞技性、审美性、社会性、娱乐性的功能价值。中国武术与中国书法、戏曲、艺术、音乐相融合,表明了中华武术为满足人民的需求而进行你我有我、我中有你的互融。比如:2018春晚武术表演运用太极、书法与音乐相结合的舞台剧,不仅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更是让人民群众享受中华文化的美和情。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更多是让人们了解和认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加强人民群众对武术文化认可度,有助于武术文化辐射更多人去习练武术,热爱武术,不诋毁、不诽谤自身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应有的观念意识,然武术文化是不断发展的,必然也会出现不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部分,但我们不能以文化“使用”去标榜文化的内涵价值。文化虽有服务于人民的功能,但其本身的内涵价值更为可贵。我们在享受文化价值的成果时,更需注意弘扬和保护自身文化。
中华武术文化多元价值决定了人们需求的多样性,从国家层面,在弘扬和传播中华武术文化上,满足对外交流和传播的需求;从社会层面,在全民习练中华武术基础上,满足健身和传承的需求。从个人层面,在修身塑造个性发展上,秉承”尚武精神“的理念,满足身心的需求。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出发,中华武术的各个价值都有所体现,生理需求:强身健体;安全需求:防身自卫;社交需求:武艺交流;尊重需求:点到为止;自我实现需求:武德为先。可见,中华武术的多元价值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珍惜、善待、保护、发扬。
1.3 中华武术文化的外部表达:提升国家形象
“中国武术塑造国家形象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来抓,需要国家统筹安排, 各部门通力协作, 站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高度, 高瞻远瞩”。[2]正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指出:“国家形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文化软实力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而形成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力量”。[3]新时代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发展至今从未中断的伟大文明,五千多年历史孕育的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也是中华民族现实伟大复兴的“文化密码”。中华武术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载体,承载着国家与民族间的使命与责任。太极拳、少林武术在国外的传播以及李小龙个人的国际影响力和贡献,促使海外大众通过对中华武术的了解加深对中国文化和国家形象的了解。中华武术文化凝练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具有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信仰的力量,源于中国的中华武术如何提升国家形象,中华武术是以身体为载体的文化,显然具有文化内涵的中华武术为塑造国家的形象而更具有”中国风“,目前,中华武术在海外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成就是中华武术以身体语言为依托更能让国外受众直接参与到其中,享受到武术的乐趣,然加上恰当语言的讲解或许能让”他者“更深入了解武术文化。
2 中华武术文化的“隐性”价值
2.1 武术“身体”文化的生命体悟:追求健康
现代社会非常提倡“全民健身”理念,身心健康是一个人生理与心理活动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身心和谐对人体的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古人的身心智慧在养生这一领域得到了较好的贯穿和弘扬,如先秦时期的《管子·内业》提出“天处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的形神共养观;明代战将戚继光认为:“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3]显然,武术作为辅助军事训练的一项基本内容,在强身健体,增加身体素质方面发挥着自己的功能作用。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作为传统养生功法练习的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以八段锦为例,八段锦的习练动作时要求调气、调息、调神,讲究天人合一、身心和谐的内在修炼的健康观。中国古人认为气是生命的本质,就人来说,生命取决于气,保气、养气、调气是养生和治病的根本要求。清末《新出保身图说》首次以八段锦命名,并形成较完善的动作套路。如: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白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的太极养生价值的兴起,与导引、吞纳和经络学说等养生理论和学生相结合。可见,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蕴含着丰富的健康元素,亟需我们开发与探索,与医学、科学、生命学等多学科互相融合去挖掘更多未知的武术健康领域,真正走向全民健身的计划之中,为人民谋幸福。
2.2 武术“身体”文化的智慧表现:和谐有度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和谐的理念,从人与人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处处能体现出和谐的价值,天时、地利、人和就能彰显出孟子对和谐理念的重视。然中华武术的习练更注重和谐的价值,从技术角度: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膝促足,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以手催指”,形与意,内与外,周身上下无处不合;太极拳主张“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先在心后在身”,最后达到“身随心动,势随气转”“内外合一、周身一家”;各种器械练习同样追求手眼身法与器械的协调统一,如“单打看手,双刀看走”等,表现出身心的和谐运动规律。从文化角度:中化武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张“天人合一、内外兼修”的整体性修炼思维。从善、敬畏、正义、和合等抒发人文的情怀的品性,凝结了中华武术注重“四海为界皆兄弟”抱拳礼的形成。中华武术与中国戏曲、书法、音乐相融合,与各个民族文化相渗透,彼此之间形成了“和而不同”纷繁多样的文化样式,共同联结着华夏儿女的民族情怀。一直以来大多数的人认为武术的“和谐”价值只是拳法套路的体现,主张习练动作时应当注重身心合一,不曾提出“人”为主体的习练观,追求完“人”的和谐价值观才是中华武术的核心,因此,新时代的中华武术发展的理念要始终围绕着为“人”的主体而展开。
2.3 武术“身体”文化的终点诉求:育人成己
中华武术是一种身体文化,是对自我身心的塑造和完善。在育人方面倡导“仁”“礼”“信”“义”的正能量价值观。武术中的“仁”表现在爱人就等于爱己,尊重别人就等于尊重自己。《少林戒约说》提出:“习武者以强体魄为宗旨”,“只要备以自卫,切戒呈血之和,好勇斗狠。”“礼”表现在尊师重道,要懂得感恩,知恩图报,不要忘恩负义,这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的迷失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汲取精华,为我所用。“信”诚信也是习武者视为生命的准则,“言必行,行必果”,崇尚重信轻诺,是“传统武术练习者乐意接受的职业形象”。[4]诚信作为习武者的人生准则,是获取人之为人的信度和尊重。信为人之本,充斥个人社会与国家之间的任何领域,无信而不立。当下反思中华武术文化“信”的意义,对一些“假象”丛生的武林现象是否能起到弘扬一点“纯”武术发展观呢?如“闫芳事件、雷雷事件”不免让我们对武术的“信”有所追悟。“义”此处指武术文化里的包容情怀,丰富多样的中华武术之所以赢得人们的喜爱,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具有文化的因素在里面。当下“传统”与“竞技”武术的纷争,门派之间的私斗等不和谐现象的出现就是缺乏包容力的格局。问题的出现也是对自身更好发展的弥补和促进,我们要意识到中华武术最终是以人传承和发展的,育人就显得格外重要,武术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功能作用不同而已,如果人的本质坏了,再好的东西也不会展现出它应有价值魅力。
3 结语
中华武术是中国文化中独有的精神财富,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中华武术在当下的发展也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重点是问题的提出我们应当拿什么样的行动去解决问题,然以中华武术的“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作为思考和对待中华武术文化的价值观,“显性”价值包括:中华武术文化的本土优势:加深民族情感;中华武术文化的功能体现:满足多元需求;中华武术文化的外部表达:提升国家形象;“隐性”价值包括:武术身体文化的生命体悟:追求健康;武术身体文化的智慧表现:和谐有度;武术身体文化的终点诉求:育人成己。新时代的中华武术做好文化转型的同时,也要兼顾到文化本身的价值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