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2019-11-25薛建新

运动精品 2019年6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校园体育

张 锦 薛建新



体育教学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张 锦 薛建新

(右江民族医学院 体育部,广西 百色 533000)

对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文化进行分析,了解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分析其成因和特点,并对目前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为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相应的参考。

体育教学改革;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2003年9月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开始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到现在已有15年了,经历了多年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到目前为止,从教育思想到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变化。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同时,校园文化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目前,一些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文化的真正内涵,只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教学和发展娱乐文化上,而忽视了体育文化的建设。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激发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而对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身体美、运动美的能力,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现代人才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和内容

1.1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在校园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是决定校园体育文化特征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课题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显性的校园体育文化(物质文化层),包括体育场馆、体育服装、体育用品、体育场景等直观的形态;第二类是隐性的校园体育文化(精神文化层),包括体育精神、体育意识、体育道德、体育价值观等;第三类是混合的校园体育文化(制度文化层),包括体育组织,体育规则、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等。在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中,校园体育精神文化蕴含着文化主题的认知成分、价值成分和情感成分,其中的体育观念、体育精神又是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表现效果,体现着文化主题的主观愿望和文化品位。因此,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培养和传承是体育文化建设的核心。

1.2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

1.2.1精神文化建设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点,它不仅代表学校的体育价值观,而且还是形成大学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基础。一方面,当前不同的学校对大学体育的教育潜力和人文素质教育有不同的认识,这也说明各个高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国内外的著名高校对体育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健康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方面均十分重视,都希望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并结合本校的体育传统和现实基础,提出适合与自己的办学理念,用以指导学校的体育文化活动。另一方面,要使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成为一种共识,还需不断地积极宣传和精心培育,使学校组织成员自觉地、无意识地从事体育文化活动,这种文化的形成需要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并逐渐形成文化传统,才能对大学生主体产生深刻的影响。

1.2.2物质文化是体育文化传播的最有效媒介之一,也最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了解一个院校的体育文化都是先从体育图标、体育景观和基础的体育物质设施开始。大学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包括大学校园体育标识、校园体育环境、体育场馆和器材设备。体育标识通常所指的就是体育吉祥物、体育运动服饰、体育图标等。体育标识具有承载学校历史与使命,并以此激励学校的持续发展。体育环境渗透着学校的人文气质,体现学校的文化精神,印证学校的体育发展历史。体育场馆和器材设备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保障,各种体育活动的实施均离不开体育物质设施的支持。因此,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体育物质文化是发展的关键,学校师生应该养成爱好保护、善用体育物质设施的习惯。

1.2.3大学校园体育制度指导、约束着大学校园主体的体育行为。体育制度是国家、学校管理者制定的具有强制性的规章制度,制度是用来规范行为的,管理者应该了解大学生的体育需求状况,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规章制度。大学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包括体育组合字机构、体育制度法规文件、校园体育传统和校园体育风俗习惯。大学体育制度犹如一个模具,管理和规范着校园体育行为,有利于校园体育行为的稳定,对体育文化的真正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1.2.4校园体育行为文化是大学师生员工在体育竞赛、体育教学、体育休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是师生员工在体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和精神品格的体现,也是学校体育是校园体育文化的载体,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体现者。一所高校的体育行为文化不仅能体现本校的学分、教风和校风,还能体现本校的体育文化精神,是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在体育行为文化上的具体表现。

2 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2.1 忽视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大学体育文化的主要核心,精神文化主要反映在体育的道德、观念、风尚等方面,涉及到高校师生员工的观念转变、人格塑造、理想追求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大学校园的体育文化形成依赖于体育教学理念的更新,还需要文化管理制度的创新。当前我国高校师生员工的体育观念还比较落后,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体育行为风尚,也没有重视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这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极为不利。在此情况下,就不能完全激发高校师生员工的运动兴趣和热情,高校的体育理念会向不健康的方向发展,不利于高校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发展。

2.2 物质文化不能满足体育文化的发展

高校物质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主要变现形式,它反映整个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载体,体育文化的主要核心内容是体育精神文化,高校物质文化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彰显出本校的文化特色和魅力。目前我国高校的招生人数和办学规模在不断地增加,体育锻炼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教学、体育训练、体育竞赛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体育场地的设计、规划和利用方面存在着不足。物质文化的缺失满足不了师生员工的锻炼积极性,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3 制度文化建设滞后

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的文化作用,就必需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较多高校只具备国家规定的成文制度: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缺乏对学校体育文化管理机构建设、体育组织机构建设、各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学校体育的长远发展等方面的制度更加细化的建设。目前,相对于高校的体育文化制度建设的研究较少,学校的体育文化制度的建设大多以经验为主,学校的建设重点偏向于专业学科。各届领导对体育文化所持的理念不同,对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所采取的态度也会因人而异。管理制度形式主义或者没有有效的管理措施,缺乏组织纪律约束和长远规划都会给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带来诸多不便。

2.4 行为文化缺乏自主性

学校体育行为文化主要反映在校师生员工的体育执行状况。例如学生体育课出勤率、体育活动方式、教师或学校员工参与体育活动状况,体育社团的活动状况等,既是学校体育的具体表现,又是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学生是高校体育文化的主体,相对于学生来说体育课还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健身技能的主要途径。目前较多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没有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能体现出健身实用的功能。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动技能技术却成了课程的唯一目标,健康成了体育的基础而不是体育的目标。大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抱着混学分的态度在接受体育教育,使得高校学生在体育健身方面失去了主动性。

2.5 校园体育文化缺乏各自特色

构建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体育文化持续发展的历史趋势。我国大部分高校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过多的注重物质文化,而精神文化的建设相对不足,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传统,趋同化现象严重。各个高校的办学类型、办学条件,学校所处的地区和环境的差异,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建设有自己特色和传统的校园体育文化。

3 校园体育文化法发展趋势

3.1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目前,在高校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中对精神文化的建设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对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使得高校的教育职能不能很好发挥出相应的积极作用。在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以科学的文化素质教育和体育锻炼标准为基础,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内容,建设健康、和谐的体育文化氛围。

3.2 加大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发展是体育文化建设水平的基础和标志,在学校发展体育文化的同时,要意识到物质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通过沟通与交流加深相关领导对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视,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多渠道筹集资金来弥补体育建设经费的不足。改善学校的场地基础设施,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设施的使用,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为学校体育文化更好地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3.3 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的健全是保证校园体育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也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系统化、科学化提供有力的保证。相关的体育部门协助学校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园体育文化发展长远规划,并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各种体育规章制度,将学校的群体竞赛、俱乐部活动、教学和教研等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使师生员工能够理解和接受并自觉认可,保证其有效执行,为建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提供制度保障。

3.4 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可以使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受益。因此,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高校各个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而结果。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高校必须转变和树立新的体育文化思想,使全体师生员工达成全员共建意识,并且积极参与到共建当中,通过共同的努力营造良好、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精神氛围,为校园体育文化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3.5 建设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每个高校都有各自深厚的办学理念和各具特色的教育传统,无形中渗透于学校各个方面,既体现了学校追求的社会价值,也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将高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学传统结合起来,发挥特色优势,立足学校传统,将现代体育与传统体育相结合,确立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并加以扶持,建立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队并在校内形成体育竞赛体制,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创新与发展,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6 发挥大学社会服务功能

大学既有育人、科研的功能,也有服务社会的功能。大学在完成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服务功能逐渐成为重要职能之一。目前,伴随我国社竞技体育的逐渐崛起,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群众的健身意识和需求的增加,社会大众渴望高校能够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身体锻炼设施和专业的健身指导服务。因此,我国高校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变观念,找出一条适合于本地区院校的社会服务体系的道路,发挥社会应有的服务功能。

[1]李仕丰.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5).

[2]郑颂平,李宏图,苏华成.21世纪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走向[J].四川体育科学,2002(3).

[3]姜同仁,林祖明.论校园体育文化[J].解放军体育学报,2002(4).

[4]林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 (2):11.

[5]徐林.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南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4).

[6]吴红胤.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 2008(1).

[7]原颜东,梁华伟.PPP视角下高校体育文化服务供给研究——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J].体育科技,2018(1).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ports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E Reform

ZHANG Jin,etal.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Baise 533000,Guangxi, China)

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项目编号:2018KY0428)。

张锦(1982-),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薛建新(1979—),在读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学。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校园体育
高密度大学校园规划指标与形态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们的“体育梦”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