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中绘画的发展
2019-11-24赵宝宝
摘要:在艺术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常会听到关于艺术的消亡一说。自19世纪30年代摄影术发明以来,艺术的地位受到冲击,大量艺术家发出了“艺术即将消亡”的呼声。众多艺术家从古希腊式的古典艺术中转移方向。20世纪中后期一直到当今社会,从抽象主义走到极简主义直至今天的观念主义,评论家们再一次提出了艺术的消亡一说。人类的科学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历程,那么,人类的艺术也同样如科学一样不断进步吗?本文将对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极限主义艺术 观念 当代艺术
一、艺术的发展过程
1550年,意大利艺术家及理论家瓦萨里在《大艺术家传》中提出,从文艺复兴开始,无论何种艺术都有这四个阶段:诞生、成長、成熟及衰亡。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由乔托、马萨乔、莱奥纳多及米开朗琪罗等诸位大师将古典理想美的规范不断完善,古典理想美的发展趋向完美。由此之后的便是衰落及消亡。也因此,16世纪后期的风格主义(Mannerism)应运而生。
自古希腊时传承至今的古典美理念可以说是艺术史上的一大巅峰。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说人们对美丽的事物、宗教的神秘以及完美主义精神的追求是动机,那么诸多的艺术家在材料、技法上的发展创新就是使其美丽、艰难和辉煌的艺术达到高峰的基石。这是一种完全不可控的行为,它自发地实现了自身的发展,且超越了个体参与者的控制。但让人无奈的是,这种艺术到达高潮时,伴随着的是无可避免的衰落与消亡。
自19世纪30年代摄影术出现之后,西方艺术多次受到挑战。但实际上,并不是绘画这一门艺术不再存在了,而是绘画作为精确再现现实发生事件和场景这一功能被摄影所取代了。紧随其后的是,19世纪中期印象派、后印象派以及20世纪的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诞生。从那时起,绘画就渐渐脱离了纯粹对现实物象的写实模仿,由客观走向主观,由理性走向感性,同时由康定斯基、蒙德里安、马列维奇等艺术家将这种精神理念和主观感受为主的绘画再次推向了高潮。1913年,俄罗斯前卫艺术家卡西米尔·马列维奇的《黑色方块》以及之后的荷兰画家蒙德里安、意大利艺术家卢西奥·丰塔纳等人将绘画艺术推向了另一个极端——极限主义艺术。
20世纪60年代“减少主义艺术”又被称为极限主义艺术的思潮,成为美国兴起的重要新潮艺术之一。这种艺术主张减少画面中的次要物象,通过严谨精心的设计,具有十分周密的计划,他们认为,艺术是通过专业训练的结果。正是这种艺术极力反对当时流行的两种艺术思潮:抽象表现艺术和波普艺术。他认为前者仅仅是一瞬间画家感情的流露,没有严格的构图和精心设计,不足以成为真正的艺术。而后者则刻意打破了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将专业和业余混为一谈,这对于以后艺术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危害。极限艺术是反潮流的,他通过极少的色彩,通过绘画或雕塑来形成自己的语言。俄国前卫艺术家卡西米尔·马列维奇认为:“艺术已经不再为宗教服务了,它将仅仅开始表达客观对象,它能够不依靠任何事物存在。”
二、绘画的衰败
在这之后就是观念艺术,这种观念艺术将绘画推向了另一个极端。观念艺术已经不仅是取消画面中的色彩、形象等,它是极端地直接取消了绘画。1965年以后,许多画家离开了绘画这一领域,而在其他的领域中寻找出路。艺术成为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感受。许多艺术家宣称绘画已经死亡。而在这一阶段,艺术更多地表现在一切社会生活之中。这一时期,也因为其理念的极端性和特殊性,许多画家突破了绘画二维平面的传统模式,更是出现了许多独特的画派,如意大利的贫乏艺术、德国的零派、美国的电脑艺术等。
从绘画的终结到观念艺术、装置艺术和现成品艺术的出现,可以说,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已经在一步步减弱,从一开始的为宗教权贵服务、教化人民的神学作品,到体现人民生活享乐的巴洛克,再至印象派、立体派,到直接脱离了平面的装置艺术,艺术品已经不断走进人们的生活,生活中的一个杯子也许是某位艺术家设计的,所穿的衣服是设计师的心血之作。
三、绘画的发展与全球化
虽然一些人常说绘画已经死亡,其实不然,所谓绘画的死亡与艺术的终结只是在这一阶段人们思维的瓶颈,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现代艺术的思维一步步向前走,终有一天会走到终点。这时,人们也会有其他的精神上的追求,但同时这也会反映在艺术之上,将会出现新的艺术思潮。从全球范围来看,当代艺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将有着不同的发展和表现,因此,从艺术生态上考察,艺术的终结也并不具有绝对性和普遍性。同时,文化的多元性和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才是符合人类社会和人类精神更好、更快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艺术学》编委会.艺术学研究的新途径[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2]王受之.世界当代艺术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赵宝宝,女,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油画)(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