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学习”让课堂出彩
2019-11-24李昕
李昕
教育的本质是成全和唤醒,教育的唯一主题是生活。当今教育更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与发展的现实问题,新课程已经走进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忘了所学知识之后,所剩下的素质,如交流能力、探究策略、创新本领、合作意识等,而这些核心素养是可以通过“促进学生学会表现”予以培养和提高的。“表现性学习”就是用“学会表现”来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种“行前力知”“由知及行”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学以致‘表”,把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式表现出来,表达到位,从而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深度学习,展示学习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教育目的。
学生为了完成表现性学习任务,会主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表现水平。可以想象,这一动态的学习过程,能够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创新性,激励学生不断寻求更高层级的表现。那么如何构建“表现性学习”的小学英语课堂样态,培養学生“学以致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允许表现,教师心中有教材
教材是学习的载体,也是表现性学习任务设计的原材料。作为老师必须心中有教材。我们知道,教材的编写一定有编者想传达的意图。教师要在课前细读教材,品读编写意图,明晰话题功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出有意义的表现性学习任务,切不可用自己的经验和臆想去做任性的揣测和虚假的设计。
如六年级下册An interesting country一课,很明显文本分为两段。前段是学生为了学习澳大利亚课前预习,后段是刘涛在网上搜集澳大利亚相关资料。大部分老师都忽略了文本背景,那就是文中孩子们因为要学习澳大利亚而进行预习。取而代之,很多老师想当然的提问学生:“你要去澳大利亚需要做什么?”试问,此时此地学生有学习澳大利亚的现实需要吗?错失了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指导,也错失了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训练,更让学生的真实学习需要打折。第一段的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总结完文本的预习方法,再谈谈自己最擅长最有效的预习方法,并且课堂上展示自己通过预习课前所获得的有关澳大利亚的信息。再讲讲该课的后半段。在归纳了搜集信息的方法之后,为什么编者偏偏举例刘涛在家通过网上学习而了解澳大利亚呢。数据时代,网络是我们获取信息最为有效快捷的方法,也是学生真实的学习生活状态。如果老师仅就文本讲文本,把澳大利亚的城市、运动、动物、人民简单介绍一下,以为就完成了本课时的语篇学习目标,那是因为老师自己忽略了学习的真实性,自己阅读文本也是浅表化的。信息时代,占有知识已经不是学习目标,学会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并加以利用,进行创造创新才是时代所需。令人欣慰的是,很多教师已善于引导学生继续通过自己擅长的方法深入了解澳大利亚,然后制作出思维导图,用这种语言支架去学习了解其他国家,学以致用的意识深植于心。
鼓励表现,教师眼中有学生
课堂主角是谁?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和表达的需要,老师要学会做隐形者,把课堂时空让出来,让学生有思考、思辨的能力,鼓励学生用擅长的形式表现最好的自己。英语学习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包括口头语言、文字表达、表演再现、叙说复述的、思维导图等,老师应该眼中有学生,允许孩子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表现和表达。
如五年级下册的Chinese festivals一课,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秋、端午、重阳本就很熟悉有很多话想要说,老师就一定不要强出头,去讲解,去翻译。在学习这一课时,笔者就首先引导学生找到核心语言,帮助学生搭建语言支架,学生用各种方式来呈现自己对文中4个传统节日的理解,有的用图画,有的用思维导图,有的用情景再现,有的用习作;待学生讨论完教材里节日相关内容之后,笔者接着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自己和家人朋友真实的节日生活,品味中国传统文化。让人惊奇的是,学生们竟然多用中国传统的诗词来表达各种节日传统风俗和感受,王安石的“元日”,屈原的“离骚”,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王维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西文化就这样完美地合璧。学生们更乐意谈谈这些节日带给我们的美食和假期,还讨论出了中国节日是由阴历节气而定的。书中的四个节日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表达需求。为了满足学生求知欲和表现欲,笔者又引导学生去讨论即将到来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于是,学生用“清明时节雨纷纷”来预报天气,用“忙趁东风放纸鸢”来表达心情,用“路上行人欲断魂”来谈论背景。学生的兴致之高,已经不容许老师再指手画脚地指导了。学生自己主动投入到英语学习中,自然地行走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旅中,从而拥有文化自信和学科素养,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学科育人。只要给学生机会,学生的表现一定会带来无限的惊喜。
结束语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有允许表现的理念,鼓励表现的意识,指导表现的策略,促进表现的能力,促进学生且学且表现,才能使英语课堂成为孩子精彩表现的天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星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