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策略

2019-11-24李兆传

教育界·上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探究学习高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

李兆传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要打破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格局,就需要积极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塑造,这样才能让数学这门抽象晦涩难懂的学科焕发出启迪思想,激发创造的活力,让学生能够领略其独特魅力,从而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文章阐述了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2019C463。

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各种教学策略形成了有效的教学模式,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但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思维探究性学习还处于起步阶段,数学模式主要是老师带动,考试逼迫,没有形成自发的数学学习能力。在课堂上进行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促进我国数学教学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其数学学习成绩,而且能够使其对数学产生终身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能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其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在长期的、系统化的数学自主学习中成长,是高中三年数学教学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对教学课程进行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比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巧妙运用教学留白,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采用新型的教学理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1]。

其次,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提问,多交流,将自己的数学见解与教师和学生们分享。教师是课堂的主持人和领导者,教师要利用自己的学识,在抽象生澀的知识点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将其生动化、活泼化、理想化、价值化,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陶冶情操的殿堂。

(二)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

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对数学的学习目标不能以分数成绩来判定,而是培养数学思维,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情绪。特别是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控制畏难情绪,不自暴自弃。

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引导学生分析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原因,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根据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因材施教。比如对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进行善意的指导,弥补薄弱点;对数学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要先打好基础,制定教学阶段性小目标,一步一步鼓励其跟上其他学生的步伐。这样无论是什么学习层级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在各自的数学学习上升通道中进步。

(三)教师要善于利用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综合利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培养各种自主学习能力,对数学学习效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其自主学习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支架式教学策略。该策略的理论依据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基本思想是为学生搭建有利于理解的概念框架,在支架的支持下把学生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水平。其教学环节由以下几步组成:围绕主题建立理解框架—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师生—起交流探讨问题—根据探讨得出结果进行总结。

2.情景式教学策略。该教学策略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的效果,是体验式的教学,其实施步骤分以下三步。

(1)设置情境——让学生在与现实情况类似的环境中去探索某一个数学主题。

(2)问题探索——教师将该数学主题与生活环境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内容。

(3)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线索自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高中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一)建立互帮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加强数学学习互动交流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开展数学课堂学习的新模式,有利于学生通过互帮互助来实现数学整体水平的提升。在组建活动小组时,教师一般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人数控制在4~6人为宜,同时要考虑到学生数学水平高低、学习能力强弱不同的差异化,让不同特点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优、中、后进的比例组建活动小组。这样,每个小组的综合水平都差不多,有利于相互竞争,提高学习动力。同时,每个小组内部学习情况不同,优秀的学生可以带动成绩较差的学生进步,也有利于小组成员和谐相处。

(二)教师要指导和教会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技巧

课堂小组活动时间有限,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技巧,方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目标。首先是教会学生要有认真倾听的平静心态,在听的过程中不断思考,认真总结别人的发言。其次是要教会学生准确表达中心思想,用最精练的语言来阐述数学知识理念,是对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锻炼。

(三)教师要精心设置有层次性的、开放性的、探究性的合作主题

合作小组是形式,合作主题才是数学学习的内容。教师在选择合作探究内容的时候,要让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数学合作意识,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主题设置。

1.用开放性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放性主题的数学内容,答案可能有多个,解决方法可能有多种,这样就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交流机会,让其思维更加开阔,使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来解决同一个问题,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2.利用探究性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运用。高中数学的概念都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形象化的数据和模型将这些概念具体化,与实际能够印证,从而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例如在小组合作探究函数的单调性概念的过程中,首先借助学生已经熟知的正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初步得出函数“上升”和“下降”的趋势;再借助二次函数图象把表示变化趋势的自然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进而探究出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定义[2]。

三、高中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探究学习,是将数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相结合,让学生获得学以致用的科学精神和敏锐的生活观察能力的过程,是教师挖掘学生潜力,提高数学综合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具体来说,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向抽象思维过渡

教师要从多方面的教学角度出发,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尤其是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的反馈观察了解到学生的弱项。比如,学生的普遍弱项为“立体几何”,教师就需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通过多媒体认知立体几何图形,利用实物辅助學生增强对立体图形的感知,增强学生的立体感和代入感。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分析立体几何在各个行业领域中的应用,让学生发现立体几何在社会应用中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科学应用能力,用数学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进行生活实际应用。

(二)用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

将问题设置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分析,层层递进,最终得出自己的结果。无论结果正确与否,都会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让学生不仅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能够把数学抽象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增强创造意识。例如,教师提出“在圆柱体上标出两点,如何求出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有几种方法?”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得出从侧面展开的方法,但是对具体怎么计算一筹莫展。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坐标或方程计算的方式,学生便会自觉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进行积极探讨,得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三)将数学融入生活,加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内涵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只要加强引导,就会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巨大作用,还能深入理解自主探究学习的内涵。例如,在“概率”教学中,学生能感受到生活偶然性与必然性相结合的正确,如彩票的概率问题、做选择题时正确答案的概率、使用零钱的组合概率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利用数学知识理性分析生活的能力。

四、结束语

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能力不是彼此分开,互不影响,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结合,共同促进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提升。在学生只有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综合运用各种策略,方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序前进。

【参考文献】

[1]赵泽渊.浅析高中数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数码设计,2017(05):92-93.

[2]张红爱.高中生小组合作数学问题解决效率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探究学习高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
解析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浅析小学数学悦趣化探究学习的策略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中应用算法教学的研究
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