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美术教学生活化融入策略

2019-11-24秦丽珍

教育界·上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融入策略教学生活化高中美术

秦丽珍

【摘要】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积极采取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手段,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鼓励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美术创作的技巧和精髓。其中,生活化教学元素与美术教学的结合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要积极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落实不同的美术教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生活化;融入策略

一、引言

生活化教学策略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能够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和配置。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和作用,让学生进行不断的实践和创作,掌握美术创作的技巧和精髓,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许多教师在美术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直接忽略了生活化元素的融入,实际的课堂教学非常枯燥和乏味;学生难以将个人所学到的美术知识应用于生活创作之中,个人进行反思和应用的能力相对较差。高中美术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恰当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分析和实践。

二、善于挖掘发现生活之中的美

美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学习美术学科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对理论内涵和知识的深入挖掘和分析,了解美术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和互动,积极发挥美术教学的生活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每个人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都会利用个人的感官去与外界进行沟通和互动,其中直接的感受对个人的社会实践意义重大。从生活中获取不同信息时,个人会经过大脑加工,然后产生一定的灵感。因此,个人的学习要遵循认知和成长规律。

首先,教师需要了解高中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明确美术课教学的具体内容,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保障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其次,教师需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充分发挥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及价值。比如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实践的过程中搜集不同的废旧报纸以及美术画图工具,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材料创造出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积极拓宽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空间,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在不断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美术创作的技巧和精髓。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形式能够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更好地实现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稳定提升。

最后,美术教师还需要注重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稳定提升,构建高效课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逻辑习惯,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和水平,让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对美术的内涵有一个深刻的感知。

三、丰富教学,创造生活艺术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美术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中美术教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化和多元化,积极创造生活艺术。

首先,教师可以以“写生”为主题,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探索艺术的美,鼓励学生在感知大自然的过程中促进个人动手能力和综合水平的提升。外出写生活动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教师可以抓住不同的节日,比如端午节,组织学生对龙舟进行绘画。有一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相似的经历,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强,能够积极发挥个人的想象力进行主动创作。教师只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明确学生的创作方向,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恰当的点拨,保证學生能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价值和作用,抓住美术创作的技巧和精髓。

其次,教师需要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探索人性的美。高中美术课程的开设能够更好地体现美育教育的要求。教师可以积极邀请社会上形象比较有特色的工作人员来到学校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另外,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举办绘画大赛,通过小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让学生意识到与他人互动的乐趣,从而主动构建良好的社交关系。

最后,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站在学生的角度落实不同的美术教学工作。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引导,明确学生在高中美术学习中的现实条件和具体态度,通过优秀美术作品的引导,尽量避免学生沉迷于网络,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可以积极地将德育教育和美术教学相联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的优点和不足,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实现扬长避短和优势互补。

四、学以致用,体会生活之美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管是美术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实践为主题,保障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培养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的高中美术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教师除了需要关注前期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之外,还需要立足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质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析学生的兴趣所在,对后期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生活化元素的融入要求美术教师在高中教学的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美术知识、创作技巧与个人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深刻体会生活中的美,在自主实践和众多的参与过程中实现个人综合动手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教师需要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给予学生相应的辅导,保证学生坚持正确的逻辑思维和行动方向。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学生的未来成长方向和个性化发展需求有所区别,教师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践行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应的辅导,采取循序渐进的形式保证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和发展。这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对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结束语

高中美术教学生活化融入策略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美术教师需要注重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析目前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在体现学生主体价值的同时,不断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稳定提升,为学生的自主创作和良性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陈紫帆.高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价值与策略研究——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08):107-108.

[2]滕余.浅谈高中美术课堂的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下),2016(30):155.

[3]张荣安.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12):128-129.

猜你喜欢

融入策略教学生活化高中美术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理念的融入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策略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分析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游戏法融入小学短跑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