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教育人
2019-11-24
走进新时代的2019年,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日子,中华民族风雨兼程70载,成就引人注目。本刊一直秉承“用新闻人的眼观察教育,用新闻人的心贴近教育”,在教育走向新时代的波澜壮阔潮流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前不久印发《关于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就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从目标要求、机制落实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广大教育工作者与祖国一起走过了教育的风风雨雨,临近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本刊以 “我是教育人”特稿形式,致力反映一线教育工作者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砥砺前行的决心。
湖南省浏阳市向坪小学教师戴端全,在边远山区学校坚守38个春秋;当年在油灯下写下八个大字:“坚守深山,矢志不渝。”他坚信:一名学生的进步,就是一个家庭的进步,民族的希望;他还相信,从点滴做起,对于一个教书人来说,就是最好的教育。
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校长谢定来“坚持做孩子喜欢的老师”,从风华正茂到双鬓染霜,从普通教师到特级教师、正高级职称教师;任教37年来,凭借对小学数学的钻研和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成就了自己,也培育了满园桃李;他坚持做孩子喜欢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奉献,潜心育人,写就了一篇篇教育佳话。
广西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校长谢小燕“与学校共成长”;谢小燕说:“教育有梦,学生才有未来;教育应该留给学生的就是梦想。”因此,滨湖路小学文化品牌是“梦开始的地方”,在追寻唯真、唯善、唯美的教育境界中,让梦想在现实中呈现,让师生共享成长的快乐成为她不变的教育信条。
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校长马锐雄一生追求“教育初心”,实现 “做人谦虚,做事务实,所以终有所得”;他说:“我从来就是将自己作为一个教育的分享者,坚守教育初心就是最好的诠释,也是我一生的教育追求。”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秀山学校小学部执行校长裴振年坚持做“不懈的拓荒者”;他说:拓荒的困难是“未知”,未知的学生、未知的家长、未知的同事和未知的环境;然而,未知亦是希望,亦是挑战,愿在这条拓荒路上,做一个忠诚与砥砺前行的奋进者。
时代在进步,教育永远在路上。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教育人永远保持一个大写的“人”,不负众望,不负将来,与时代共进,与祖国同在。
“这,就是我的骄傲”
戴端全,湖南省浏阳市向坪小学教师, 57岁,也是一名基层老党员;至今,他已在边远山区学校坚守了38个春秋。
有人说,我国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情怀,把“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经世致用”作为终身抱负,这些,戴端全都深有体会。
遇见朱老师
戴端全出生在农村。小时候,他家有7兄妹。母亲因病早逝,一家人生计全靠父亲操持。一年到头难得穿上一件新衣,常常是捡着别人家旧衣衫,大姐用针线缝缝补补穿在身上,戴端全喜不自支:“我又有新衣穿了!”
7岁那年,戴端全父亲来回70多里将120斤木炭挑到山外,换来1.5元钱学费,将他送进了小学一年级。当他打开新课本,首先看见的是红光满面的毛主席像;教他的是一位留着齐腰长辫子的女教师,姓朱。朱老师摸着戴端全的头,一起共读第一课:毛主席万岁!戴端全模糊记得,朱老师用浏阳话讲了很多毛主席是中国人民大救星的故事。从那起,戴端全知道毛主席很了不起,是伟大的人。
朱老师是从山外来的民办教师,也是戴端全的启蒙教师。朱老师引导全班同学举手投票,戴端全被推荐当上了班长,职责是收发全班同学作业本、管班上纪律等事务,于是,戴端全俨然成了一位小老师。一天,朱老师提着马灯来戴端全家家访,跟戴端全父亲说这孩子是一个值得培养的料。那时,朱老师常带着戴端全到生产队参加会议,给社员们念报纸,遇到不认识的字,朱老师在旁边指导。一天,戴端全感冒了,朱老师把自己的火箱给他烤,从山外带来戴端全平时难得一见的小点心给他吃。3年后,朱老师要调走,大队支书放鞭炮欢送。戴端全舍不得朱老师,又怕别人看见,独自躲在屋里流眼泪。
萌生初愿
那一年,正是桃梨丰收时节,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戴端全离开母校上了中学。中学在60多里的山外,戴端全寄宿在学校,每天一小瓦钵蒸饭,伴着南瓜汤,他吃得有滋有味。当时,学校提倡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一学期几乎有一半时间跟当地农民在一起:上山放牛、砍柴,给学校养猪打猪草等;赶着牛儿上山,牛儿在山坡上吃草时,戴端全就在不远处看书;日暮时分,牛儿吃饱了,戴端全就背着篓子回家。
平时,戴端全总是翻山越岭,不顾日晒雨淋跋涉在上学路上。后来,有一天读到鲁迅《故乡》一文,文中有一句刻骨铭心的话:“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
从那时起,戴端全心里就暗自萌发“要改变大山读书人命运”的愿望。
油灯下的“八个大字”
1981年,戴端全高中毕业;这是一个夏日,太阳从云层中露出,戴端全正埋头做集体工挖瓦泥,汗水浸透了衣裳。山外有个打铁师傅特地进山来,唤戴端全去當学徒,正巧大队支书也来了,说村里缺老师,作为民办教师待遇,一年可拿300个工分;当时农村实行大集体,挣工分是每个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
戴端全听从了支书的话。第二天一早,他就来到当时村旁一所叫“河里小学”的学校。在学校,一眼望去,操场上满是杂草、牛粪;打开教室门,墙角屋顶布满蜘蛛网,几张简陋的课桌落满灰尘。戴端全二话没说,挽起袖子干了一整天,为学校来了个大扫除。
当晚,戴端全着手准备开学事项。当时,村里没有公路,戴端全就徒步去山外挑书籍课本;山路崎岖,这一天,不知不觉天就黑了,山风刮着树林沙沙作响,偶尔传来几声野兽的叫声;这时,突然前面出现了星星点点的光。原来是乡亲们听说戴老师一天没回,寻找他来了。看着眼前淳朴的乡亲,戴端全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那天晚上,戴端全怎么也睡不着,爬起来,在昏暗的油灯下写了“坚守深山,矢志不渝”八个大字。
从此以后,这八个大字就一直陪在戴端全身边,直到38年后的今天。
拓荒與坚守
1990年,戴端全主动请缨,调到离家10多里条件更差、更偏僻的“香谷小学”。来到学校,戴端全首先拜访了大队领导,并立下军令状,不把学校搞好,自愿扣发半年工资。这话鼓舞了村民集资办学的决心;于是,戴端全趁热打铁,带领村民抬水泥,运砂石;扩建的教室很快实现了“六面光”。戴端全又从山上挖来花草,建花坛,美化校园,学校顿时生机勃勃。
在香谷小学,戴端全看到学生天不亮,就要到很远的山下一个水涵取饮用水,他晚上睡不着觉。第二天,戴端全请来村上有经验的老农,又叫来妻子,一起帮忙就近挖井。水井挖好了,戴端全夫妻双手已满是血泡。但看到孩子们喝上了甘甜的泉水,戴端全说:“这一切都值得!”当时,一家国家级媒体记者采访时,竖起大拇指:“戴老师为学生掘井的事,是一个好新闻!”3年后的秋天,戴端全“任期”已满,香谷村村民及学生敲锣打鼓,扛着“3年执教胜亲人,一番功勋留香谷”的锦旗,一直把戴端全送到现在的学校——向坪小学。
于是,戴端全又开始了他人生的再次“拓荒”。
当时,向坪小学校舍被上级鉴定为一级危房。学校无操场,无风雨活动室,无图书室,无教学仪器,无实验室,无围墙,无厨房,被当地村民称为“七无学校”。在改建学校中,戴端全对上积极联络主管部门;对下走访农户,调动村民积极性,大家分工合作。他带头捐款,成立“向坪小学建校小组”。从此,不论节假日,总看到戴端全与村支书一起带领一帮农民兄弟,攀山崖、下山坳,砍伐木材,烧砖制瓦。1998年农历新年的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鞭炮声声,戴端全直到深夜两点才回到家;推开家门,戴端全兴奋地告诉妻子:“学校集资款已全部到位,过了年就‘大厦落成了!”风雪夜归人,当妻子看到丈夫几乎被冻成雪人,瞬间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向坪小学基建得到了当时长沙市委、市政府重视,时任长沙市市长谭仲池亲自带队,将20万元筹资款送到学校。
在向坪小学,戴端全干得风风火火。向坪村是革命老区,戴端全带领学生参观大革命时期留下的战壕,搜集、整理民间的革命故事,组织学生为烈士献花;还请来林场守林人来学校进行《热爱家乡山水,志做革命后代》的讲座;组织学生为村上五保老人送柴、送油盐;带领学生瞻仰当地名人故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发奋读书的情怀。当时,浏阳市教育局局长称赞向坪小学是“小校大办,是全市山区学校的典范”。
“这,就是我的骄傲”
戴端全说:一名学生的进步,就是一个家庭的进步,一个民族的希望。他始终相信,从点滴做起,对于一个教书人来说,就是最好的教育。
戴端全先后联系长沙培粹实验中学、湖南帕拉丁爱心车队,浏阳义工魅力酒吧等学校及社会慈善人士,为学校送来了崭新的乒乓球台、课桌椅、体育器材、队服队鼓队号等,还为山里贫困学生解决了10万余元的生活费用。他还邀请长沙职校、湘潭大学、岳麓清水塘实验中学等“义教老师”到学校上科技示范课;这些老师与孩子们通过一段时间交往,结下了深深的师生情,演绎了很多友谊佳话。
戴端全自主开发劳动课,把学生带出教室,利用山里特有的天然资源,采树叶,拼动物图,捏泥人,认草药,捡粉石块雕刻花鸟及印章。在向坪小学,每名同学至少养了一盆花草,通过浇水养护,学生因此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与技能,有的学生毕业后还真的从事了雕刻行业。随着山区大部分人搬迁山外,山里学生渐渐减少,对此,戴端全办起了复式班,用木板将不同年级学生隔开教学,一堂课,木板两边来回跑,忙得不亦乐乎。近两年,戴端全进行复式教学,学生各科目及格率保持100%,优秀率90%以上;他组织、带领学生多次参加全市学科比赛,均获得较好成绩。
戴端全在山区从教38年,面对山外的美好世界,他也曾动心过。但一想到山里的孩子,他又留下了。38年来,从戴端全的学校里相继走出了留美博士、上市公司董事、解放军海军军官等优秀青年。戴端全说:“这,就是我的骄傲!”
戴端全成了新闻人物。在接受采访时,他说:“现在的向坪小学与我刚来那时相比,进步和变化翻天覆地;2018年,浏阳市又投入百多万元,把学校打扮得漂漂亮亮,硬件、软件样样俱全;向坪小学还被授予‘长沙市标准学校。”戴端全是一名老党员,他作为向坪小学唯一党员,并成为淳口中学党支部成员,他常以此为骄傲。戴端全说:“现在,我已把学校当成了我的家,并且爱上这个家,爱上这里的人。38年来,我就像立在学校旗台的那根旗杆,即便遭受日晒雨淋,无怨无悔;坚守信念,守住清苦,耐住寂寞,立足岗位;用坚守和奉献诠释人生。我已与山里孩子的命运紧紧拴在了一起,并坚定地守望这里,守望着山里娃的希望与明天。”他还说:“当年,我一片赤子之心选择了山村教育,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养育了我,留下了我,包容了我,并为我的人生指明了方向。”
在浏阳, “戴端全38年坚守山村小学”的事迹广为人传;在他接近退休之年,有人特为他送上一首小诗:
少小启蒙生初愿,
为守山娃终端全;
三尺讲台四十载,
赤子之心明可鉴。
飞翔的舞者
刘岩,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全国青联委员;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委员。
在马路上、商店里这些公共场合,不认识刘岩的人,看见刘岩用轮椅代步,都会用同情的眼光看着她,猜想:“是先天的?还是小儿麻痹?还是……”没有一个人会想到,这两只瘫软麻木的腿曾经是一双舞蹈艺术家的腿,曾赢得了无数荣誉: 22岁那年,刘岩就赢得人生的第一个大奖——全国舞蹈比赛金奖;她曾主演的舞剧《筑城记》《红河谷》荣获“文华奖”唯一双奖;刘岩还先后荣获“首届亚洲青年艺术节”金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逆转
刘岩的命运在2008年发生逆转,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在1500名演员当中,刘岩被选为唯一的《丝路》独舞舞者,将要在奥运舞台上为全世界展现中国舞者的魅力。人们会记得,在奥运相关一份报告里,有这样一段话:“由于车台操作失误,提前撤出,造成独舞演员刘岩从3米高空踩空坠落,导致她严重受伤,并为此付出不可挽回的代价。”也是从那一刻起,刘岩就永远不能再跳舞了!
那一夜,当刘岩在重症监护病房里醒来时,周围的亲人、朋友和医护人员欢呼着庆幸她还活着,刘岩没有注意到自己毫无感觉的下肢。看着刘岩长长的头发,护士说:“刘岩啊,要不把你的头发变成小辫子吧?” 刘岩说:“好啊,今天是我第一天住院,那就先编一个,明天编两个,后天三个,看看我最后编几个才能出院。”护士没有说话,默默地走去整理仪器,护士泪水落到了刘岩脸上。7天以后,主治医生正式通知刘岩:“你是脊髓完全性损伤,接下来的日子必须得坐轮椅;你瘫痪了。”刘岩一下懵了,“瘫痪了?” “瘫痪”这两个字怎么写?怎么想到自己会瘫痪?
新生
从此,刘岩不得不承认,这双腿是她的,却又不再是她的了。
出院后的第一件事,刘岩将她的旧舞鞋整齐地锁进柜子,内心只有一个信念:我要开始新的生活!首先决定报考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2010年,刘岩摇着轮椅走进了考场,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唯一的一位残疾博士生。
从这时候起,刘岩习惯长时间坐轮椅。一堂课一动不动坐三四个小时,有时候坚持一上午,中午就找个地方平躺会儿,下午接着上课。到了大热天,为提防臀部长褥疮,刘岩不得不加强锻炼,上课之余就来到健身房,两条腿绑着漂流棒练游泳,或者上肢举哑铃练臂力,刘岩暗自坚信:总有一盏灯会指引我前行。
刘岩一路坚持,一本14万字的专著《手之舞之——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出版发行;之后,刘岩以“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为题通过了论文答辩,刘岩毕业了!北京舞蹈学院聘刘岩为教授,在北京舞蹈学院,在课堂上,刘岩将自己对舞蹈的激情与梦想在年轻的学子身上延续。
上课的同时,刘岩还乐于参加各类慈善公益活动,并有幸成为中国舞蹈家协会“爱心大使”;2015年成立“刘岩文艺专项基金”,资助孤残儿童学习舞蹈艺术,她还尽可能走进社区,为业余舞蹈团成员指点动作,常常被一群大妈围住,大家不停地给她点赞。也就是那一年,刘岩被推选为全国青联委员,后被推选为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委员。
自强
2015年,刘岩在北京政协会议上提案,希望让舞蹈课程进入中小学校,走进中小学生课堂,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享受到跳舞的快乐的提案被采纳;一年后,北京市因此有63所小学开设了舞蹈课。
以后每年,刘岩的政协议题只有两个内容: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残疾人。刘岩因此被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刘岩说:“我终生难忘的一天,2016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我们‘自强模范代表,总书记肯定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群体,并与我们每一个人亲切握手。”
从此,刘岩亲力亲为,到清华附小大雁舞蹈艺术班讲课;参加南锣鼓巷戏剧节;到北师大实验华夏女中“菁媖讲坛”《梦想不凋零》作主题演讲;2017年8月,美国驻沈阳领事馆与长春市外办在长春市群众艺术馆联合组织演出《最深的夜,最亮的灯》,其舞蹈新作也由刘岩负责诠释;2018年9月,刘岩摄影作品《天使的微笑》巡展对外免费开放。
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给了刘岩莫大的鼓舞。2019年3月,在华鼎奖颁奖仪式上,刘岩说:“一名舞者为了奥林匹克而倒下;但从不后悔,又将以另一种美丽生活下去!”
当晚,刘岩的舞蹈是《最深的夜,最亮的灯》。 站在侧幕候场的时候,刘岩说,她被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情绪笼罩,当大幕拉开,灯光亮起的时刻,舞蹈和我又熔在了一起,我用全身的肢体与观众一同分享、交流、倾诉,达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境界。
在舞蹈结尾,刘岩和其他舞者共同向着一个方向,那里似乎是一片黑暗,但刘岩在黑暗中分明看到一束光、一盏最亮的灯;刘岩知道,那里就是她的未来,是她重新起舞、重新飞翔的地方……
永不熄灭的“红烛”
李银环,北京市特级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2013年获“北京榜样”称号。
1988年,李银环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市通州區培智学校,一干就是31年。这是一所专门为残障儿童开办的特殊教育学校。这里的孩子身患不同的残疾,有的是智障,有的是听障,有的是多重残障。李银环用执着、热情、青春和智慧,不断挖掘残障孩子身上独特的“美”,实践做一名永不熄灭的“红烛”的夙愿。
初识李银环
李银环初中毕业后,当时报考通县师范学校。她说:“我们那个年代考学特别不容易。初中毕业后若能考个中师、中专,就是一条很不错的出路了,只有成绩拔尖才能考上。所以考上通县师范学校之后,我们村的人见了我就说,哟,大学生回来啦!让我觉得很有面子。后来分配到通州区培智学校是我意想不到的。”
培智学校的孩子,他们是折翼的天使、星星的孩子;他们虽不幸,但却生活在一个温暖、和谐的地方。李银环与她的同事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关爱;在这里,孩子得到科学有效的支持和教育,从而得到快乐、健康的成长。群众称赞这所学校是“残疾孩子的幸福家园”。
李银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提出“活动舌位图”“无意识发音”“身体辅助法”等多种智障儿童语言训练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她先后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2013年获“北京榜样”称号。
初识李银环,发现她有个习惯,遇见孩子便不停地说话;她的办公桌上堆着许多关于特殊教育的书籍,另外就是一个大大的电热水壶。
李银环自我解释说:“我得老喝水,不然嗓子就会发干;我得老说话,不然给孩子们上课就没话可说了。” 李银环办公桌上的大电热水壶与身上常备的大水杯,就是用来保证自己能说话。
成立“特教红烛奖”
28年前,学校成立聋儿康复中心,开始只有6名学生,李银环是首位负责人。拼音是教会聋儿学说话的第一把钥匙,只要学会拼音,再学会拼读,聋儿就有可能念出字的读音。为了教孩子学拼音,李银环寻找求助各种可以找到的资料,汉语拼音方案、语音学、语言治疗学,甚至跑遍全市大书店,寻找相关的专业书籍。
受到这些专业书籍的启发,李银环再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真琢磨,寻找各种引导孩子发音的办法。她衣兜里常装一面小镜子,一有空就拿出来对着练发音,观察自己口型;她画了很多活动舌位图,给孩子展示发音时口型的变化和舌位移动情况。后来,学校成立辅导青年教师成长的“银环名师工作室”,根据残障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李银环带领团队先后出版《学会生活》等校本教材和《培智学校生活化教学案例集》《通州特教》等书籍及刊物,较好地引导了学校教学,特教学生受益,青年教师加速成长。
2010年,李银环获通州区“首届杰出人才奖”;2012年,她又获“北京市人民教师奖”;李银环先后将几十万元奖金拿出来成立培智学校“特教红烛奖”,用于鼓励本校教师在特教事业上的特殊贡献。如今,“特教红烛奖”已经先后评了9届,评选出的获奖教师,照片都贴在学校教学楼门前的墙上。
永不熄灭的“红烛”
李银环班上曾有一个家在外地的5岁重度智障孩子,自理能力极差,刚来时,每天都要尿湿裤子好几回,屎拉在裤子里。面对这个孩子,李银环总是把孩子湿漉漉、臭烘烘的裤子脱下来洗,并用温水把孩子下身洗得干干净净。为了防止得湿疹,还要给他抹一些爽身粉,然后再给他换上干净的衣裤,让他感到舒适。为了训练这名孩子上厕所的能力,李银环每节课前,都要带他去厕所,教他解裤子、蹲坑。一开始他不配合,躺在厕所的地上又哭又闹,李银环就抱着他,哄着他,一次次,一遍遍,从不厌烦。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以后,这个孩子终于能自己上厕所了。与此同时,他还学会了认字、唱儿歌等。
李银环说:“心中有爱,黑夜就不再漫长;奉献这份爱心去教化残障孩子,则会使整个世界充满阳光。也正是这份爱,讓我有了更多的宽容和极大的耐心。”
李银环先后得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2012年、2017年还被光荣推举为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面对荣誉,李银环表示要以更大努力去热爱特教事业,只有这样才能报答党和人民的信任与关爱;才能实现终身做 “照亮折翼天使心灵的红烛”的诺言。
李银环用奉献、执着的信念,做一名永不熄灭的“红烛”,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培智学校的孩子们,因为有了她们,残缺的花朵开出了美丽色彩,孤独的心灵不再孤单,许许多多家庭又重新获得自信与希望……
演绎“精彩”的教师
林蕊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研修培训导学教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
面对课堂,面对学生的不同声音,作为一名教师,是应该无视、阻止,不让学生跨越轨道半步;还是让学生充分碰撞思维,演绎“精彩”呢?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教师林蕊馨的答案是:课堂是孩子们的,我们不应该被原本的设计所束缚;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不能让他们成为教师刻意安排下的一粒棋子。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应该允许学生思维的旁逸斜出,并充分“演绎”。深度思考、思维碰撞才是学生学习的“王道”。
自觉养成“放手”习惯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林蕊馨自觉养成“放手”习惯,她说:众所周知,一节好课是被设计的,精心设计的课,富有环环相扣的逻辑; 因此,学生的表现才能够如老师设计和预想一样。
林蕊馨说,我们一直在呼唤留给学生更多的时空,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然而,当我们站在课堂上时会背负很多的思想包袱,难以充分放手。社会需要创造性的人才,不需要只会被动接受的机器,如果真正为了孩子的发展,那就要学会放手,将时间还给孩子,改变一下自己的身份,不做喋喋不休的教者,而是做一位智慧的引领者。教师就像海上的航标,只为学生指明方向,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到达彼岸;课堂是学生的,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学习才会真正发生,才是教师的“精彩”所在。
林蕊馨说,对此,我深深思考了这些问题,课堂上,教师总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使学生不能偏离教师设计的既定轨道,然而却失去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失去了学生随时生成的课堂精彩;适当“放手”,才能激活学生思维,才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与思考。
“毛毛虫”变“蝴蝶”的启示
林蕊馨常给学生讲这样一则故事:一位母亲问她高考失败的儿子:“在没有桥的情况下,毛毛虫怎样才能渡过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儿子作了多种猜测被否后,一脸茫然地看着母亲。他不知道母亲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沉默了好久,母亲无言,儿子无语。
“待它变成蝴蝶。”沉默许久,母亲意味深长地说出了答案。
很久以前,读到这则小故事时,只觉得它意境很美,似乎很有道理,但没有很深的理解。经过了许多事后,发现这则小故事蕴含着很深的哲理。一只毛毛虫,无论怎样奋斗,如何努力,它确实是不能渡过大江大河。它只能在岸边找个地方,等待变成蝴蝶以后。那时它只需展开翅膀,就可以飞越那条不能越过的大河;一只从“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仅靠消极等待是不行的。
从教以来,林蕊馨已自觉养成“放手”习惯,让一批又一批学生“飞越”到理想的彼岸。
教育,就是赋予学生机会
徐宾,男,1963年生,扬州大学化学系毕业;特级教师;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副校长;江苏省政协委员,南通市政协常委。
徐宾从教近40年,长期在教学第一线,他说:我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有的沉稳,有的稚嫩,有的聪明,有的勤奋,有的顽皮……是他们充实了我的教育时光,丰富了我的教育人生,给我留下了美好回忆。
一次“善意的欺骗”
徐宾说:每年教师节,总有许多学生来看我,其中,有一位同学自工作以来10年从未间断,令我很是感动。她始终没有忘记当年高三时跟她的一次谈话,她认为是我的鼓励给了她自信,使她看到了成功的希望,终于考取了理想中的大学。
当年,我是她的班主任。她家境优裕,人很聪明,就是学习不用功,喜欢看电视和小说,高考临近也没有紧迫感,模拟考试成绩自然很不理想。家长非常着急。我找她谈话,了解了她的学习近况,询问她有什么理想。她鼓足勇气告诉我,想考取某电力大学。我暗自惊讶,一个女孩子将来想从事电力工作是我没有想到的。
原来,她不是没有理想,而是觉得目标太遥远,对其他学校和专业又不感兴趣,所以学习不投入。我随即告诉她这所大学最近几年在江苏的招生人数和录取分数等情况,指出了她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告知她现在距离目标仅一步之遥,只要稍作努力,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说实话,以她当时模拟考试的成绩,要想考取这所学校绝非易事。可就是这一次似乎是“善意的欺骗”,却给了她巨大的信心,改变了她的学习,从此也改变了她的人生。
教育无小事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中,徐宾总是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罚;多一些引导,少一些训斥;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输入正能量,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自觉激发学习潜力。
徐宾讲起了一件往事。
“有一天夜晚,一位远在西班牙的学生打来电话,告知他已经考取了西班牙一所著名大学的研究生,特此向我报喜,并讲起了我当年对他‘慧眼识珠的事。
“那是一堂化学课,我出了一道计算题,并将这道题进行了一题多变,题目越变越活,越变越难,最后连班上化学成绩较好的同学也面露难色。这位同学的化学成绩当时在班上处于中下水平,以他的实力应该是做不出这道变式题的。但他在课堂上跃跃欲试的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给了他展示的机会,没想到他还真做出来了,而且方法很巧妙……多年以后,这位同学还一直还记在心上,说这件事激發了他对化学学习的热情,从此他的化学成绩不断攀升。
“这件事使我懂得了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难得师爱
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农作物需要按规律自由地生长,而工业追求的是流水线式的批量生产。徐宾说: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需要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时空,揠苗助长,结果会适得其反;尊重学生,又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行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永恒话题,同时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
教育,就是赋予学生机会。从教以来,徐宾总是给予学生更多等待;这不仅是一种教育艺术,更是一种难得师爱。
一生的教育追求
马锐雄,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国家级培训专家;广东省基础教育名校长。
2019年暑假,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校园一片静谧,一则喜讯在学校传开:校长马锐雄入选“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国家级培训专家库”。认识马锐雄的人说:“他做人谦虚,做事务实,所以终有所得。”马锐雄则说:“我只是一名数学老师,但我坚守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坚守教育初心,这也是我一生的教育追求。”
起步“布吉”
据悉,此次专家库成员遴选由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国家级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主办,全国共选出483名专家,广东省仅有13名专家入选,而马锐雄则是深圳市唯一入选专家。未来,专家库成员将承担“保障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培训水平”的重任。
1995年,32岁的马锐雄就崭露头角,负责筹办深圳市布吉高级中学。这所学校开办时没有录取分数线,学生只要报名就可以读,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薄弱校。
在布吉高级中学,马锐雄潜心研究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首创“扬长教育”理念,提出“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办学宗旨。
布吉高级中学教师还记得,当年有很多中考分数不佳的学生,刚来到学校的时候几乎都是垂头丧气,对升学没有期待,学习没有自信。
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这些同学,有的在美术专业突飞猛进,以优异的艺考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有的戒除了网瘾,反而成为网络设计高手,获得各级奖项……每个学生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12年,布吉高级中学实现了“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四大跨越,学校崛起堪称奇迹。2009年,马锐雄被评为“广东省基础教育名校长”。
发展“龙城”
2012年9月,马锐雄调任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这是一所“龙头学校”,如何在新一轮高考改革中继续保持再造优势,是学校面临的新课题。学校以“多元、个性、特色”为核心理念,设计“差异化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龙城高中打造“荣誉、拓展、实验”校本特色课程,为学生成才提供更多渠道。其中,“荣誉体系”发掘并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对接全国名校自主招生模式;“拓展体系”开设通识教育、培优课程等,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实验体系”发展并强化学生潜能,开设学科培优、艺术课程、科技创新课程、小语种选修课程等;此课程体系在2017年入选深圳市 “特色课程体系项目”。
马锐雄担任“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已有三期,他的办公室张挂一幅 “面向未来,为教育创新发展赋能”牌匾。他常说,“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很多时候是因为缺乏成就感和价值感;让教师更聪明、更幸福,是校长最应该重视的事情。”
在“龙城”,“为教师赋能”是马锐雄强调最多的一句话。他将这句话具化为“德能、智能、体能、艺能、技能、创能”六个方面;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推进“名师+”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随意性走向制度化,从而为学校发展提供动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马锐雄带领教师团队研究新高考,提升教师学科引领能力;应用新技术,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他总结出新时代教师需要优化的三种思维、提升的三项能力,帮助教师成为个性化学习的“课程生产者”;引进人才与学校培养相结合,推进“名师+”工程,通过名师交流会、“科组、班科”协同工作室等形式,促进优秀师资的流动与辐射。
近年来,马锐雄与他带领的团队先后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深圳市“最具变革力学校”等荣誉;《广东教育》《南风窗》《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等媒体进行专题报道。2017年成立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肩负区域优质均衡发展使命。龙城高中从区属名校走向省、市知名学校,成为深圳东部“教育航母”。
教育的分享者
2008年,教育部举办中西部“校长影子培训项目”,马锐雄被聘为指导老师,并且多年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
从那时起,每年广西、四川、宁夏、山西等省、自治区数十批次学校负责人前来跟岗学习。马锐雄还承担“广东省强师工程项目”“广东省骨干校长培训”“深圳市卓越校长培训计划”等任务。
马锐雄“名校长工作室”多名成员脱颖而出:3名副校长被提拔为正校长,多名中层干部被提拔为副校长。近两年,深圳市进行优秀后备干部选拔,龙岗区共有4人入选,其中3人为马锐雄“名校长工作室”成员。
马锐雄说:“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培训师,而是将自己作为一个教育的分享者。坚守教育初心就是最好的诠释,也是我一生的教育追求。”
不懈的“拓荒者”
裴振年,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秀山学校小学部执行校长。
2019年9月1日,马鞍山市七中教育集团秀山学校正式迎来第一批新生。裴振年再次踏上新的征程,成为这所九年一贯制小学部负责人。同事们知道后,开玩笑地说:“哪里有新学校,裴振年就出现在哪里!”细数下来,的确如此,自2007年至今,12年时间,裴振年辗转了3所新学校,裴振年常常笑称自己是个不懈的“拓荒者”。
“选对方向,才能‘活下去”
2007年,裴振年在二中实验学校,这是一所“民办公管”性质的学校,实行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也是在当时特定条件下进行的一种合作办学的尝试。裴振年清楚:第一步就是要转变定位。既然学校是“民校”,就得把自己定位成“民师”,如果原先是“管理者”,现在就得转变角色成为“服务者”。选对方向,大家才能“活”下去。
回想当初经历,仍然记忆犹新:2007年夏初,裴振年与同事一起顶着烈日去 “地推”招生;在没有空调的计算机房里设置临时招生处,汗流浃背地接待第一批家长;因为第一年办学资金紧张,不得不从电话费、水电费上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当时,学校给每个班配备了多媒体投影设备,并鼓励老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要知道在十几年前,多媒体教学还是个新鲜事。经过培训,建立学科共享资源库,老师们也真正尝到了多媒体的甜头,课堂上学生兴趣更浓了。除此以外,坚持每个学期开展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来到课堂,现场评估學校教学情况。在二中实验学校的两年里,裴振年带领教师连续开展“走进课堂,沐浴亲情”“品味书香的清新,聆听花开的声音”“同享课堂魅力,感受实践快乐”等家长开放日活动。
在二中实验学校“拓荒”的日子里,裴振年与他的同事们不但“活”了下来,还活得很好;学校开启了马鞍山市起始学校同时招收6个年级“新生”的先河。
“新学校、新愿景”
2015年,裴振年来到马鞍山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秀山校区担任执行校长,这是一所新学校,这一年,他心中勾勒出阳光教育的蓝图——打造实验小学“阳光校园,多彩童年”的办学新愿景。
裴振年提出“体育艺术2+1”教学发展模式,即: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让学生走出教室,拥抱蓝天;每个星期至少有两节“特殊”体育课。学校因此购买了羽毛球用具和乒乓球台,聘请专业羽毛球和乒乓球教练,指导学生练球。
学校还利用大课间,组织学生跳绳训练,并通过比赛,以赛促练。学生从一开始不会跳到会跳,到后来越跳越快、越跳越好。学校还会进行各种指标的成绩分析,学生不仅与同班同学比,还和自己比;孩子们通过跳绳,学习成绩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美术教学中,裴振年带领大家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向家长推送孩子们的美术作业及教师点评。孩子在欣赏他人的画作中找到“闪光点”;通过欣赏树立自己的“信心”,各科学习“更上一层楼”。
裴振年认为,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和灵魂,没有一群业务过硬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也撑不起一所学校的蓝天的。实验小学秀山校区从建校第一年的5个教学班,到后来的17个教学班,再到45个教学班,办学规模不断壮大,教师人数年年递增。新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如何让这些新教师尽快“站稳”讲台,成了裴振年面前的头等大事。
开学前,裴振年逐一了解新教师毕业院校、工作经历等情况,在面对面的接触中,力争对新教师的基本情况、性格特点做到心中有数。“聊天”是为下一步的教学分工做准备,经验多的和经验少的教师搭班;年龄小的和年龄大的教师搭班;性格急躁的和处事稳妥的教师搭班。在安排办公室时,裴振年也注意每个办公室教师年龄层次搭配,年轻教师通过耳濡目染,可以在学科教学中得到更多的指导。
为了让新教师尽快提升,裴振年带头推行“立足常规,三课并行”教研模式,即校视导组听“视导课”,青年教师上“比武课”,骨干教师上“展示课”。三课并重,更看重的是教师常态课表现。
“拓荒是未知,也是挑战”
“钟灵毓秀,山高人为峰。”新的学年,新建的马鞍山市七中教育集团秀山学校称得上是一所一流的高品质学校,她像一幅画卷,展现在裴振年的面前。
裴振年仿佛又回到了12年前的那个夏天,只是这一次,他心中多了一些底气和信心。裴振年说:拓荒的困难是未知,未知的学生、未知的家长、未知的同事和未知的环境;然而,未知亦是希望,亦是挑战。愿在这条拓荒路上,做一个忠诚与砥砺前行的奋进者。
坚持做孩子喜欢的老师
谢定来,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全国优秀小学校长;重庆市骨干校长,重庆市教育学会理事,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从风华正茂到双鬓染霜,从普通教师到特级教师,正高级职称教师;谢定来任教37年来,凭借对小学数学的钻研和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成就了自己,也培育了满园桃李;他坚持做孩子喜欢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奉献,潜心育人,写就了一篇篇教育佳话。
“两个大男孩”从头做起
1982年夏天,谢定来从万县师范学校毕业,来到当时万县最偏僻的山区——走马区双流乡普安村小任教。当时双流乡普安村小有2个教学班,70名学生,2名教师;“校长”也是位大男孩子,兼炊事员。“两个大男孩”一同从头做起,煮饭洗衣,不但要照顾自己,还要学会照顾学生,哪个学生生病了,哪个学生回家还要做农活,他俩都逐一记在本子上。
为了在教学上尽快上路,上好课,谢定来与“校长”互相听课,切磋教案,互相指出不足的地方,教学效果渐有起色。
1986年8月,谢定来调往熊家红星村小学,为了把教学质量搞上去,谢定来通过查阅资料,反复修改教案,慢慢地,对教学越来越得心应手。付出总是有回报,在红星村小学4年中,谢定来所带班级教学成绩年年与熊家中心校媲美。多年的乡村教学生涯,谢定来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
搭建自主成长的平台
1991年,谢定来调入万县沙河二小(后改为红光小学),从事数学教学、学校后勤管理;在此期间,谢定来对学具开发与使用进行研究,在实践中探索、设计出一批好教具,成为孩子们学习的辅助工具。
2003年8月,谢定来全面主持红光小学教育教学,确定了红光小学“第二个五年发展计划”,创建“自我教育做主人、自能学习做强人、自主发展做新人”的“三自教育”特色学校文化,打造学校品牌,将学校办成学生幸福、快乐、自信成长的摇篮。
红光小学属移民新校,硬件设施欠缺;谢定来带领大家整修学校运动场,安装校园网,完善图书阅览室,装修红领巾电视台;制定红光小学规章制度;谢定来还自己上讲台,上示范课,接受老师们点评,他形象称这是“教师点菜,校长下厨”,这样做一方面是把老师们聚在一起再学习,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大家的教学水平。
为推动区域教育尽力
作为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骨干教师,谢定来深知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他多次组织或参与万州区送教下乡活动,先后到万州区长滩小学、龙驹小学、罗田小学、弹子学校、铁炉学校等10余所学校开展“学校文化诊断”“课堂文化建设”“自能卓越课堂推广”等活动。先后到北京西城区回民小学、南京琅琊路小学、重庆市江北区新村小学等学校进行评课交流活动,为推动区域教育尽力。
2014年,上级决定成立“谢定来校长工作坊”;当时,工作坊聚集6位小学校长,围绕“学校文化诊断”开展活动,活动中工作坊成员参与意识强烈,每一次学校文化诊断,每一场专题研讨,都成为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既能从中汲取他人之长,又能以建设性的意见给他人以指点,还能针对自己的困惑提出问题,帮助更多教育管理者更新理念,推动了区域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谢定来先后參加国家级、市级培训,把学到的先进教育理念与学校教学实际结合,主持市级以上课题10个,其中9个获市级以上奖励;《自我教育自能学习自主发展特色学校建设研究》获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小学数学自能卓越课堂建设》专著6部;主编《万州小学数学》,免费赠送给全区小学数学教师阅读。
面对荣誉,谢定来说:“我还是喜欢坚持做孩子喜欢的老师,因为,这也是当年我从教的最初理想。”
与学校共成长
谢小燕,特级教师;广西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全国模范教师;南宁市教坛明星;南宁市“我最喜爱的教师”称号获得者。
广西南宁市滨湖路小学,也是谢小燕梦开始的地方,学校建于2004年,是 “一校五址”的集团化学校;15年来,学校以“美”为核心,以“梦”为载体,坚持打造“梦开始的地方”学校文化品牌。
学校也应更美
谢小燕是一位爱美的人。她认为,学校也必须办得更美,显示出学校独特的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结合新时代要求,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影响力。谢小燕所在学校先后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首批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首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首批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等荣誉。
谢小燕说:“教育有梦,学生才有未来;教育应该留给学生的就是梦想。”因此,滨湖路小学文化品牌是“梦开始的地方”,学校在追寻唯真、唯善、唯美的教育境界中,让梦想在现实中呈现,让师生共享成长的快乐。
好老师标准
学校围绕“梦开始的地方”建构学校文化,让理想信念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再现;学校五个校区文化一脉相承,主题文化标志是“梦源”和“中国园”,寓意师生把个人追求与梦想和祖国发展、民族命运紧紧相连,通过打造“未来之星”“梦海”“北斗七星”“万花筒”“梦想树”等景观,校园充满童话与梦幻,彰显个性之美、生命之美。
谢小燕说:“一个好教师就是一种好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教育理想,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行为中,建设共同的团队。”
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开展“让学生看见你的爱”主题教育活动,与教师签订《我与滨湖之约》,将“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爱自己、钻教学、敬家长”作为滨湖教师行为规范,激励教师崇德修身,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标准。
独具特色的育人活动
谢小燕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把课上好就是教师最崇高的师德。”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完善课程与教学研究,包括教师队伍建设目标、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目标,利用学校“云会议”及互动课堂系统,同步开展教研活动,建设“滨湖蓝”校本课程体系,构建 “理想大课堂”“快乐大课堂”“毕业大课堂”“好习惯大课堂”“兰亭大课堂”等系列校本课程,以课程建设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谢小燕带领大家创造性地开展每周一次“滨湖蓝”诗会,每月一次“滨湖蓝”讲坛。以校本特色 “双环研讨”为依托,以“主题研修+团队教研”模式,推动教研训共同体建设。学校拥有一支正气、争气的教师队伍,课堂教学比赛屡创佳绩,教师先后参加各类教学比赛,获国家级奖励20余人次。
新时期,谢小燕继续以“我的红豆故事”为载体,创新教育形式,开展 “经典咏流传”“红领巾志愿者在行动”“读书节”“科艺节”“花灯节”“爱生日”“赞美日”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育人活动,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和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