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价值与发展路径
2019-11-24张国栋
许 婷 张 雪 张国栋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重庆 400715
1 引言
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打造健康中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通过多元化方式满足国民健康需求,应对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亚健康、慢性病以及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也提出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目标,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全民健康和国民素质,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1]体育作为朝阳产业,在促进国家经济以及提高国民健康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体育锻炼逐渐成为促进国民健康的根本良策,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带动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健康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武术、太极、健身气功从古至今都受到广大群众的推崇和喜爱,可以治病防病,在练习过程中注意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人体内环境调节、人体机能改善以及体质增强具有明显的效果。[2]此外,这项运动能从心理上对人产生影响,使人保持乐观情绪,促进人身心的发展。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积极因子,能预测个体的健康生活,对整个社会健康生活方式有着积极效应,同时也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因此,发展具有浓厚中国民族精神与文化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贡献。
2 民族传统体育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价值
2.1 绿色生态、健身养生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以人为本,健康为重,把国民健康目标上升到国家战略,给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要以预防疾病为主,中西医结合,提高人民生活质量。[3]由于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个人对健康极其重视,全国范围内出现“大检查,大处方”,没病吃药以及过度医疗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使国家出现物资浪费以及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运动与营养是个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国民健康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国家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发展健康服务产业,提倡全民健身,加强体育治疗和康复等健康治疗方式,促进体育与医疗的融合发展。然而,民族传统体育中太极、健身气功等项目在提高免疫力、疾病抵抗以及病后康复中都发挥着独特的功效,其丰富了体育与医疗领域的内容,使人们的生活更趋于生态化。[4]太极、健身气功、养生功法等体育疗法,能促进人体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达到治未病的效果。体育疗法的出现不仅为医疗事业做出了贡献,还加强了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减少资源过度使用,促进健康生态平衡。
如今,慢性病、呼吸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加重人民的生活负担,影响了国家以及经济的发展,使亚健康以及慢性病防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导引术、五禽戏、八段锦、太极等健身功法在慢性病防治以及疾病预防方面发挥其优势作用。研究发现,八段锦和健身气功对肺结核患者肺功能的康复治疗和并发症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功效。[5]导引术源自于中国古代,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精髓,吸收了中医的理念,把体育融入到医学界,使体育的医疗效果得以实现。古代导引术的代表人物华佗,他根据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特点融入中医原理,创编了华佗五禽戏。通过模仿五禽的身体特点进行锻炼,结合呼吸吐纳,导气入体,舒筋活血,促进五脏六腑功能更强健,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6]另外,实验研究发现,老年人在经历12周的健身气功中发现心血器官功能有所改善,能降低高血糖、高血脂等问题,从而缓解老龄化。[7]此后,以太极、健身气功为主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成为体育医疗服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断促进全民健康,致力于健康中国。
2.2 民族团结、文化认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已在我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文化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8]文化建设作为国家的软实力,提出要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群众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基础与顶梁柱,因此,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创建活动尤为重要。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传统文化项目中最具特色的一项内容,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56个民族共同绽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风采,不仅是为人民之健康,更是为了民族之团结,进一步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型。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是一项运动,它还体现了各地域的文化和风俗。各少数民族的运动项目都包含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他们各自彰显了自身独特的民族特色及文化元素。[9]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不但可以传承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保存乡土气息,还能带动乡村文化振兴道路发展。[10]研究发现,在山东河南等地带梅花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部分,能够满足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需求,增进当地人民的沟通和交流,促进群体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1]由此,在生活实践中发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是群体在历史和劳动下根据生活需求所形成的一种技能,更是体现一群人共同的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不断增强个体文化自信、自强,促进多民族间的文化认同与融合发展。
2.3 立德树人、教育推进
从古至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仍然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以武术、健身气功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道德教育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武术项目在民国时期被称为“国术”,以技击功能服务与军事领域,实现强种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新中国的成立,国术被改为武术,归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此后,武术的地位开始转向“增强体质健康”为主的大众健身以及精神文化领域,不断服务于社会。[12]武术、太极拳等民族传统项目,其自身的武德教育在社会传承过程中对习武者品德修养以及社会适应有着深远的影响,武术重视尊师重道,尚武崇德,发展仁、义、礼、智、信等精神,不断提高习武者道德作风与心性修养,以达到育人的作用。近年来,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而缺乏锻炼,小学生中肥胖的现象普遍存在,儿童体质健康也成为健康中国最为关键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樊庆斌提出用武术提振中国儿童的精气神,倡导武术进校园。[13]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不仅提高孩子精气神,也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多动手的能力。应从娃娃抓起,不断提高国民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为实现健康中国打基础。因此,武术不仅强身健体,在习练过程中还重视用道德教育来规范青少年行为,在其身心健康成长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武术习练蕴含着中国智慧与哲学,讲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体内外的协调统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对培养当代人民文化修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14]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不仅是传统的运动项目,也是一项哲学文化项目,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健康不仅是躯体健康,也包含心理健康,练习武术不仅可以培养儿童自重、自强、自信和团结协作,还要学习武术礼节,尊重他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除此之外,武术还能提高儿童注意力和认知,进而提高儿童全面素质发展。武术作为民族传统项目中的重要部分,在道德教育领域发挥了独特的功能,为实现健康中国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与力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习练不仅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而且还对中老年预防疾病以及心理健康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其中传统养生功法五禽戏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疏通经络,改善心血管以及呼吸等功能。[15]在健康中国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多功能优势广泛适用于各年龄阶段人群,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2.4 健身推广、赛事共享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受场地限制,是促进全民健身的好办法。构建健康中国,首先要促进全民健身。武术项目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主要的运动项目,它不仅是广大群众简而易学的项目,而且有益于全民健身的推广。近年来,武术进校园是促进全民健身的最重要之举,提出提高儿童体质,加强中小学体教结合,通过教育实施来增强青少年体质。从政策、人才方面双管齐下,促进儿童健康体质以及竞技体育人才选拔,使之更有效的促进全民健身。此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导引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传统项目又源自于中医养生,通过练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维持人体体内的相对平衡,放松心情,对人体体质健康以及疾病预防具有一定的功效。[16]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成为现代人民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区体育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各健身广场、绿化公园、休闲娱乐中心等服务设施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帮助。此外,一些社区文化站、体育中心以及健身培训点的建立也为全民健身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只有从社会健身服务以及教育推进两手抓,满足全族人民的健康需求,才能有效解决全民健康问题,提升国民健康意识。
赛事组织是体育项目的灵魂以及存在的根本。通过赛事推广,以武会友,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好的宣传;此外,还可以提高国民对中华文化以及民族项目的了解,增强他们的参与热情,促进全民健身开展。每年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武术协会以及各省、市武术协会和运动管理中心等机构组织都积极的举办各类全国传统武术比赛、健身气功邀请赛、全国太极拳公开赛、高校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武术运动会等民族传统体育比赛。通过赛事的组织与举办,加强人们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促进各个运动项目参与者的交流与融合。各地区赛事的广泛开展,不断扩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力和民族特色品牌效应,带动地区经济、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2.5 国际交流与传播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最具民族文化特征的运动项目,其传承与发展无不彰显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灵魂。2018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建议》,《意见》提出: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研究和保护传承,支持中华武术项目走出去。这一政策提出又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一个良好契机。[17]文化自信也成为国家综合素质发展的软实力。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并且其伴随和见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进程。因此,发展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振兴传统项目、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国际推广与活动的开展,是促进各国人民沟通交流和增进感情的纽带,其不仅可以通过运动的方式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优秀文化,还能通过交流与学习不断适应时代,进而推陈出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国优秀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民族传统体育是一项富有独特文化底蕴的运动项目,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其传播与发展有助于提升国民精神,助力健康中国。
3 健康中国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路径
3.1 增强体质与人才培养路径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应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在幼儿、小学、中学、大中专院校以及研究生阶段全面开展民族传统项目相关的必修课程;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青少年竞赛人才的重视培养,从小培养,抓好基础,不断增强青少年体质,为健康中国打下基础。政府机构以及相关组织应鼓励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交流与学习,重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内涵的传播与发扬。除此之外,学校还应扩大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开设以及人才的招生,不断增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理论课程的学习,让更多学生加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3.2 社会传播路径
在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应加强社会传播与教育引导两手抓,一方面,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社会生活中,营造良好的民族体育文化氛围。民族传统体育存在于民间,只有营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氛围才能突出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元素及趣味;只有加大群众性活动的开展,才能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与乡土人情,营造良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不断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使广大群众参与其中。结合民间文化节、体育夏令营、体育旅游节、艺术节等民族节庆开展民族特色活动。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视,营造良好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氛围,学校还应增设民族传统体育相关专业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整理和研究,通过教育的方式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3.3 文化传承与品牌开发路径
根据民族传统地方特色,适当的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品牌的开发,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其中。通过网络新媒体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线上线下相结合开设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教学视频,对民族传统原生态项目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应充分利用电视、电影、网络、杂志、期刊和新媒体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大力宣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关的照片、视频等资料。此外,政府还应增加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机构,不断挖掘原生态民族项目,通过开发民族特色小镇或村落旅游来保护民间特色。
3.4 赛事组织与推广路径
比赛是促进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体育运动水平、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每年国家体育总局、各省、市、地州都有举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及单个项目的友谊赛、邀请赛、争赢赛等,不仅传播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而且促进传统体育项目更好的开展与推广。在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工作中应该开展多元化赛事,通过赛事组织与传播,宣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特色。走有特色高水平,传播媒介广的赛事组织,形成赛事组织多元化与定期化,不断丰富体育竞赛形式,营造和谐的竞赛氛围。此外,还应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建设,完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使赛事规则和制度更为客观与规范化;加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裁判员与教练员后备人才的培养,并且提高裁判员与教练员的技能水平。不断挖掘和整理民族传统项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3.5 国际化交流路径
在现代化转型时期,应把民族传统体育推上国际舞台,通过开展国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在跨文化交流中展现中华民族风貌。坚持走出去的方针,在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国内发展的同时,还应加强民族传统项目的国际交流,通过多元化方式向全世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让各国感受和体验我国民族体育项目的文化元素以及技能。在国际上广泛建立国家传统体育联合会、俱乐部等基地组织,加强国际赛事组织以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举办大型的世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节,进行传统项目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此外,还应鼓励国外学员来中国学习传统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扩大国外学员传统项目的培训以及赛事的参与,促进民族传统项目国际化道路的推广,进而传播中国精神,弘扬体育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