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文化对武术的影响

2019-11-24

武术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尚武精神武德技击

谈 可 褚 钧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理论思想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调节系统,中国的思想文化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重用,这种文化在经过岁月的历练后,对社会、经济、政治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武术必定带有儒学思想的影子。儒家文化思想为武术的发展历程提供了起源,这是不可磨灭的影响。

1 儒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中,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延续至今,对中国人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孔子作为儒学创始人,他提出了“仁”和“礼”的思想,后续孟子将其延伸为“仁”“义”“礼”,“智”,孟子主张“君轻民贵”,孟子的主张对儒学起到了一定了补充作用。儒学的发展高峰时期应该是东汉时期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时期的儒学得到了极大地发展,董仲舒在“仁义礼智”的基础上提出了“信”。自此以后人们将“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这是整个儒学体系的重要组成。

尚仁崇德。“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人的最高的道德品质”。其最基本的含义是“人”,“仁者,人也”。儒学“仁爱”思想中包含着的人性自觉、责任意识、利他情感和牺牲精神等多种道德意蕴和伦理精神,成为文明社会的基本价值规范。“仁”作为一种精神品质,还内在地包含着诸多德性规范。守信重义。守信重义是儒家非常推崇的一种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信”是儒学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在儒学精神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贵和尚中。和谐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儒家所崇尚的“和”的境界是一种多元与开放的状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承认差异性的存在,做到求同存异。修己慎独。儒家非常注重自身的修养,把修身、慎独看作是立身处世、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修己”就是注重自身品质的提高,慎独是儒家伦理的重要思想,是自律与自觉的表现。儒家所倡导的“仁爱”“诚信”“信义”“和合”“慎独”等思想,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精神资源。

2 武德思想的形成

中国武术自古就有一句名言:未曾习武先习德。中国人将个人德行看的非常重要,武艺要传给品德高尚的人。早期的武术多为军事用途,讲究杀敌制胜,必然暴力血腥,后来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发生了转变。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爱人就是仁,仁就是仁爱,朴实,宽容,武德的内涵正是以这些为主要内容构成的。

在一些武侠文学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一些不具备武德的人在习得高深的武功后危害社会,这是人们对武德的一种隐性表达,说明武术一定要让具有良好德行的人去学习,认为只有这样武术才能更好的发扬光大。武德思想的核心是“仁”。在微观上,武德思想中“仁”表现为对敌人留有宽恕之心,最终目的是制服而不是取其性命;在一些有记载的武术对抗中,武术大家们的比试往往是点到即止,并非取人性命那般凶残;宏观上,武德体现在一些诸如霍元甲这样的武术名家对国家的热爱,对国民的关切,强调习武强身,保家卫国。这通常被视为武术大家的武德精神,已经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了。

“和”是武德追求的最高境界,“和”在追求武德的武术家眼中是至关重要的,武术并不是竞技运动,武术追求也绝不是竞技运动中的“更快、更高、更强”。和在武术中体现为和气,双方在技术层面上更多的是切磋而非厮杀,通常获胜一方表现得更为谦逊。以德服人,先礼后兵是中国式的伦理,而这些多是在儒家文化的“仁”的思想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3 武术技击风格的形成

在早期的原始劳动捕猎中,人与兽斗,人与人斗中就存在了格斗的意味,当文明发展趋于完善时,人们将这些斗争中的经验总结起来,用于更大的人类群体斗争中——战争。武术早期运用于军队中,技击的含义是最主要的,以击杀为最终目的,这种武术表现得较为暴力血腥。

当儒家文化盛行后,武术的技击含义不再受重视,以至于出现了武舞。武术习练者们追求的目标也发生了改变。人们把武术当做艺术,既是艺术,就应该具备艺术的成分在其中。艺术追求的是美,而武术在某种程度而言是身体的艺术,自然是身体的美。武术习练者在进行武术练习时无不最求“神韵”,一招一式的飘逸和灵动,怎样能展示出身体的艺术就朝着那个方向去发展自身,武术的技击含义逐渐被忘却。

如今的武术套路被人们诟病,“没有实战价值”,“花架子”一些批评的话语不断涌现,这跟武术早期的内在追求有着密切关系。究其根源,还是武术的技击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4 尚武精神的重塑

自184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厉炮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后,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战争,人们开始意识到“强国强种”的重要性,各路精英们纷纷强调尚武精神的培养,重视武术发展,大办武术协会,各种武术团体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这也不失为武术发展的一个小高潮。

但是,中国人重文轻武的思想却并没有因为这些而发生改变,人们对武术的看法还是留有一定的偏见。孔子重“礼”,认为体力劳动是低下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直都存在于中国人的脑海里。即使在上个世纪中我们遭受到了亡国灭种的危险,人们仍然没有彻底改变固有的思维,只是略微改善。为什么中国人会有这种思想?

中国的社会是宗法制的,讲究血缘关系,重视人与人的关系,结果自然是维护集体而限制个体。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主张个人实力自当是不太可能的。本身就具有尚武精神又必然走向竞争的武术定是不被看好和提倡的。

重塑尚武精神一直就不是一个过时的话题,一个民族若手无缚鸡之力,那这个国家的国防事业,民族的未来该如何发展?尚武精神不是鼓励杀戮,人与人之间称王称霸,也不是通过战争来发泄。人的本质属性是动物,动物在自然界的生存要求其自身具有强健的体魄,尚武精神是要让人们崇尚武术中的强健,壮大自我,力量带来信心,强大产生宽容,不许人欺,也不欺人。

5 结语

武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彰显国家实力,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魅力,做到文化自信。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有利益就有斗争,这种斗争无外乎思想和身体两方面。中国武术是先人们在早期斗争中总结出的精髓,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强健自身的有效方式,同时还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力量。

猜你喜欢

尚武精神武德技击
对尚武精神词义的历史观察*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尚武精神不能丢(感悟)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诗经·秦风》中战争诗的特点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湖湘士人的崇文尚武精神
《中华武德通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