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矮人舞”的起源及发展路径研究
2019-11-24卢仲莲
卢仲莲
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贵州余庆县矮人舞主要分布于余庆县乌江以北地区的敖溪镇及周边村镇。敖溪古称余庆司,是余庆文化的发源地。矮人舞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余庆县农村广为流传,五、六十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2007年,余庆矮人舞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因为矮人舞的表演特性,所以在天气冷的时候很难进行表演,最关键的是矮人舞要求的专业性较高,跳舞的人却一直很难固定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跳矮人舞的老艺人已经离世,1988年全县文艺调演后再也没有搬上舞台,又因资金困难,已处于濒危状况。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矮人舞的起源、表演形式及保护的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该项运动的发展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贵州余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矮人舞”
1.2 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矮人舞运动的起源
2.1.1 源自“傩戏”中“矮人神”形象
汉武帝开疆辟土,开拓现今的云南、贵州和四川南部地区,将汉文化和“军傩”文化带入了黔北地区,慢慢感染着本地乡村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傩戏在民间风靡起来,“矮人神”负责开始和结束部分的表演,特别是在戏后和戏间托筛向众乡民索取灯油费时表现出幽默、诙谐的样子,具备浓厚的笑剧色彩,“矮人神”也愈来愈被人们喜欢。人们随后运用农田、正屋或者房前的平地仿照表演。在后续的演进中不停刷新矮人的形象,一直渗入当地文化,加入民间的想法和感情,让它拥有了深远的自身内在思想文化,变成了当今的矮人舞。
2.1.2 源自人们释放生活的压力
据史料记载,播州(今遵义)土司制已摇摇欲坠,民众的生活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富有,有得穷困,此时人们将《三种人》的民间传闻编入“矮人舞”里,用来释放人们生活中的压力。听说表明的意义是:很久以前,世界上有三种人,分别是生活在天上的“竹竿人”,地上的“扁担人”和地底下的“扫帚人”,他们本来和睦相处,交往自由,还能通婚。但是因为家境差距较大,通常允许“竹竿人”和“扁担人”结婚,“小矮人”与“竹竿人”和“扁担人”不能互通婚姻,也失去了享用人生的自由。民间的辛劳大众把竹竿人和扁担人比作有钱人,扫帚人代表自己,表现生活的贫困的人,受到大家的歧视,就像小矮人一样直不起腰杆,生活是自己特别压抑,通过“矮人舞”释放出穷困人民内心压积压已久的哀愁情绪
2.1.3 源自民间劳作之余的解乏舞蹈
余庆矮人舞最初是农人们劳累之后的休闲舞蹈。在田地里干活容易疲劳,人们休息的时候在田间本山取土,选取竹篓倒放在肩上扮作矮人形象,将衣服解扣脱于腹部,用泥巴在肚皮上描绘出人的轮廓,把袖子看成矮人的手,在大家的欢呼声和耕具的敲打声中开始表演,滑稽风趣生动的舞蹈引得大家喜笑颜开,通过这样消除疲劳。后来对其发掘整理搬上舞台,产生很大影响。
2.1.4 “矮人舞”表演形式
矮人舞独舞由矮人单独表演,群舞由矮人与竹竿人、扁担人共同表演。舞蹈主要以四至八个“矮人”为主, “竹竿人”四人和“扁担人”一人为辅助舞者。他们跟着竹筒、弯刀、锄头等生产劳动工具敲打的音乐通过腿、脚、臀、腰、腹部表演舞蹈,表现诙谐、跳跃、激越的民间意向。矮人舞在表演的时候,表演者将自己的腹部一伸一曲、一歪一扭、一蹲一站,就能使矮人的面部表情时而大笑、情绪高昂;时而面无表情、情绪低落、若有所思等等,集万般表情于腹部,只要能让人捧腹大笑,借以缓解劳动之困乏,矮人舞的表演目的就达到了。“矮人舞”还用念白的形式,完成舞蹈无法表现的思想情节:“小矮人”与“竹竿人”经“扁担人”说合,喜结良缘。这一情节,表述了生活在地底下受苦受难的矮人,他们追求平等幸福生活的愿望和理想。“矮人子,矮人王,三尺土布做衣裳,脑壳都有那箩兜大,身子打齐桶梁梁,别看我们的个儿小,搭起板凳(塞),夺太阳(罗)呵……”人舞唱词穿插于舞蹈之中,舞蹈曲调多取黔北山歌小调,伴以民间方言,古朴、诙谐、粗犷而不失美感。
2.2 “矮人舞”的发展路径
余庆县通过“六大行动”助推乡风文明拔节提升,《聚焦5个100工程》,“四举措”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等活动,深入挖掘和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民俗和历史文化,建立非遗文化专项基金,对矮人舞、龙灯、花灯、钱杆舞、泥塑等特色传统工艺进行创新开发。创作一批以电影、歌曲、舞蹈、诗歌等为呈现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规划打造一批以画家村、泥塑村为重点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出台相关激励机制,培养和发现优秀文艺人才,开发传统文化创意产品,传承发展民族命脉,发展县域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土历史的吸引力。余庆县制订了《余庆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大力支持“百里乡村文化长廊”建设,加大地方文化的发掘和整理力度,目前为止,余庆县先后打造出了《高矮人舞》《钱杆魂》等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节目品牌。相信在地方政府的庇护下,矮人舞将会继续发光发热。
余庆有革命老区之称,1935年红军先遣部队在回龙场老渡口强度乌江,红军曾三次转战余庆,最终突破敌人的防线,留下了强渡乌江回龙渡战斗遗址,该县还具有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他山文化、土司文化,近年来,政府为推动全县旅游的发展,将多样的文化与“四在农家”相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飞龙湖景区旅游景点,千年土司文化旅游古镇等。2016年5月19日,由贵州省社科院主办的“土司文化峰会·中国敖溪”会议在敖溪镇召开。会上,赦溪中学表演的 “矮人舞”受到来自全国名地的土司文化专家、教授和省市领导及上万名前米观看演出的群众一致好评。2018年,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非遗周末聚余庆专场在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举行。此次非遗周末聚余庆专场以“非遗传承润余庆·积善之家惠人民”为主题。这次展演,余庆县民间世代相传的一种劳动歌谣黔北打闹歌,在山间、田野表演的矮人舞,起源于唐僖宗乾符年间的余庆花灯戏,清朝光绪年间出现的锣鼓引子及钱杆舞、蚌鹤舞、泥塑工艺等多个特色鲜明的非遗节目展演。余庆充分借助非遗周末聚的宣传推介和交流平台,将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形象进行宣传,召开招商产业项目、旅游资源及产品推荐会。通过旅游业来传承“矮人舞”也是一个不错的路径。
信息化时代,信息交换迅速,新媒体具有强大的宣传功能,这对矮人舞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宣传作用。矮人舞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根据这一题材,省艺术团创作了儿童舞蹈“夜郎春”选送北京,参加了1989年中国少儿歌舞比赛,荣获二等奖。2013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推出的特别节目《远方的家·百山百川行》在余庆县境内拍摄,通过民俗的视角,对矮人舞进行了特别采访,该大型电视活动旨在挖掘原生态历史文化、募捐、助学等,表达广大民众对故乡山川河传统文化的眷念。2017年7月余庆县少儿舞蹈《矮人娃娃》参加了第九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2018年贵州省电视台录制了矮人舞这个节目,参加了国庆四十周年电视文艺节目展播,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矮人舞的艺术魅力。矮人舞已经获得了新媒体的注意,各相关领导应借势加大宣传质量,通过新媒体使矮人舞更多的呈现在大众的视野里。
“矮人舞”表演时要露出腹部,对跳舞的人专业性要求较高,不适合在冬天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跳“矮人舞”的老艺人已经离世,这项运动已处于濒危状况。余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矮人舞”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依托民俗活动的开展。2016年余庆县举办了首届二月二龙抬头节日庆典,节日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篝火晚会、祈福仪式、许愿放江灯等,还特地在节日当中穿插了民族风情展演,矮人舞也有幸参与其中,活动期间邀请了省市主流媒体记者对各个活动进行实地采风报道,加大了宣传力度;每年余庆的春节和元宵节永远少不了花灯和龙灯,两项传统文化活动同矮人舞一样,先后被例如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人气,应借势将矮人舞引入到春节和元宵当中,让其被大众熟知,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矮人舞”的传承人较少,文化低、对音乐和舞蹈的专业知识贮备不够,导致他们不能更好的展现出舞蹈的美感,音乐创作面窄,很难标新立异。这制约着矮人舞的创作发展,影响着它走向更高更大的舞台,让更多人熟悉。学校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余庆县敖溪中学,有在校学生700多人,是余庆县敖溪镇唯一的初级中学。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帮助下,通过观看媒体录像和走访调查等形式逐步深入了解 “矮人舞”的特点和表演形式, 收集到许多宝贵信息,做成彩色版《敖溪高矮人舞简介》图册,将基本概况、唱词、演出经历纳入其中,对“矮人舞”技艺的传承有了较为完善的教材。目前,该校已将“矮人舞”纳入地方课教学内容,规定每周必须利用课外活动等时间完成3次以上授课。为了将“矮人舞”发扬光大,使其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敖溪中学派遣教师远赴贵阳拜师学艺,并聘请贵州省舞蹈家协会退休专家到校作专门指导,学校保证有3名以上艺术教师掌握这一舞蹈的编排和演出形式,熟悉其授课环节。即便该校有教师变动也不至于影响“矮人舞”的传承指导,每年新生入校挑选50名有表演特质的学生学习,通过不断地努力,该校数十名学生掌握了“矮人舞”的表演形式和技巧。除此,矮人舞首欠在该校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的舞台上亮相便引起轰动,受到学生广泛关注。有许多学生申请加入该校舞蹈兴趣小组,希望学习“矮人舞”。敖溪中学为“矮人舞”的传承和培养储备了大量人才,对该舞的原地保护,就地传承,作出了应有贡献。
3 结论
矮人舞源自“傩戏”中“矮人神”形象,汉武帝开疆辟土“军傩”文化带入了黔北地区,慢慢感染着本地乡村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源自人们释放生活的压力,民众的生活水平参差不齐,将《三种人》的民间传闻编入“矮人舞”里,用来释放人们生活中的压力;源自民间劳作之余的解乏舞蹈,人们休息的时候在田间本山取土跳矮人舞来消除疲劳;矮人舞的表演形式有独舞、群舞和念白的形式,表演者通过腿、脚、臀、腰、腹部表演舞蹈,将自己的腹部一伸一曲、一歪一扭、一蹲一站,把矮人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矮人舞的发展途径有在地方政府引导下的发展、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与新媒体宣传相结合发展、与节日节庆相结合发展和与学校教育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