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山西省草地资源保护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2019-11-23李成,樊子菡,高新中,闫科技,黄敏

山西农经 2019年16期
关键词:保护生态

李成,樊子菡,高新中,闫科技,黄敏

摘 要:草地资源保护与建设是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山西省在草地资源保护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草原保护宣传、树立草原保护意识、严格草原监管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摸清草地资源家底等建议,以期为今后草原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地资源;生态;保护

文章編号:1004-7026(2019)16-008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812        文献标志码:A

1  山西省草地资源现状

山西省是我国北方农区草地面积较大的省份之一,草地资源主要分布在东西两山区和中部盆地的边缘,具有分布面积广、种类丰富、地域特色鲜明的特点,既是生态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宝贵的基因资源[1]。据20世纪80年代草地资源普查,全省天然草地总面积455.2万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9%,是耕地的1.2倍,林地的1.1倍。其中,面积在20 hm2以上的大片天然草地面积为371.07万hm2,占天然草地面积的81.5%;面积在20 hm2以下的零星草地(即四边草地)为84.13万hm2,占天然草地总面积的18.5%。

山西省草地面积虽然较大,但草地资源破坏问题严重。据统计,全省“三化”草地面积为373.33万hm2,占草地总面积的80%,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地面积分别达到300万hm2、53.33万hm2和20万hm2。草地资源“三化”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使旱灾和沙尘暴频繁发生,给全省及周边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较大威胁,严重制约了草食畜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  草地资源保护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亟待提高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任务。自古以来,我国都是以农耕文化为主,虽然山西省地处农牧交错带,但是一直都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草地资源不被重视,甚至具有一定的“厌草”情节。有些干部和群众对草原的认识不足,甚至认为山西省没有草原,对草原生态保护认识存在误区和偏差,已经影响了山西省草原保护与修复工作进行和草原生态文明建设[2]。

2.2  草地资源破坏严重

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草原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但山西省在草地资源管理利用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草地管理利用权限不明确,重利用轻管理,导致超载过牧;无序的旅游开发、大量的风电建设、无节制的毁草种粮及地下矿产资源超强度开采,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地下水资源的渗漏;工矿区“三废”排放、煤矿采空区塌陷、干旱缺水等导致草地严重退化等。这些问题给草原生态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对本就十分脆弱的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了更加致命、不可挽回的损害。

2.3  草原监理仍需加强

做好草原监理工作是草原管理和草原保护的根本途径。近年,山西省虽然在草原监理工作方面不断加强,对草地资源管理也有一定的重视,但监理的实际力度上还有待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颁布施行后,内蒙古、黑龙江、四川、宁夏、甘肃、西藏、青海、陕西和新疆9个省(自治区)先后颁布了草原管理条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实施办法》等。但是,山西省仅颁布了《山西省封山禁牧本法》,尚未出台符合草原管理实际的地方性法规,严重影响了全省草地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开展。同时,草地保护管理投入严重不足,草地保护监测体系不完善,技术队伍不全,执法难度大等问题也不断显现。

3  解决措施

3.1  加强草原保护宣传,树立草原保护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使之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面对草原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不仅要加强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更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增强草原生态保护的忧患意识,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一是各级领导班子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两山”理论,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问责制,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纳入经济发展范畴之内,稳步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

二是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宣传力度,多种方式宣传草原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增强民众对草原生态保护的责任意识,积极倡导“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草原”和“像重视种树一样重视种草”,积极宣扬草原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是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的理念,在草原生态保护的同时,兼顾草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到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3.2  严格草原监管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各级政府草原管理部门要严格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所赋予的监督管理职责,积极制定符合山西省草原管理实际的法律法规,提升全省草原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草原征占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人为破坏草原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滥挖、滥采、滥牧等破坏草原的行为,限制过度放牧、超载放牧,确保草畜平衡[3]。

二是在征、占用草原和临时使用草原的审批过程中,尤其是在草原矿产资源开发的审批方面,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科学决策,严格依法依规进行项目审批和管理。

三是要不断加强草原执法队伍建设,切实提升草原执法的水平和能力,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通过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来保护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3.3  摸清草地资源家底,组织开展清查工作

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开展草地资源清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积极组织开展草地资源清查工作,查清草地资源状况、生态状况和利用状况等方面的基础资料,实现数据矢量化、地块精准化、权属明晰化。做到资源一张图、数据一张表,为今后明确草原管理范围,提高草原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依法治草,推动草地确权承包,划定草原生态保护红线,落实强牧惠牧政策,全面深化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建龙.改革开放四十年 林业和草原建设回顾与展望[J].国土绿化,2018(12):8-11.

[2]闫文杰,赵美清,柳泽新,等.山西草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畜牧兽医杂志,2017,36(3):49-52.

[3]耿国彪.草原生态保护任重道远[J].绿色中国,2018(15):30-33.

猜你喜欢

保护生态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