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2019-11-23谢家幸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情境探究思维

谢家幸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怎样设计一堂课的提问,使之合理、恰当,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就变得尤为重要。教师课堂提问的艺术体现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老师的提问应该是贯穿始终的一根“线”。教师善于提问,掌握对话的技巧,能大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还能反馈教与学的信息。课堂上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设计得好,课堂教学则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设计的不好,则散漫无章,索然无味。怎么样提问才能达成目标呢?本人认为问题的设计应该兼顾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问要有目的性

课堂上,我们设计问题,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思考,便于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进行。所以,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准备,要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如,教“组合图形面积”时,在学生探讨出“分割”和“添补”两种转化方法后,我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割是不是越多越好?”设计这样的问题,我的目的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是最有效的分割?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经过讨论就得出有效的分割应该是越简洁越好的。这样直捣黄龙的问法,学生的思维就很有方向性,得到的效果也很明显。提问的目的性,还体现在问题的表述要准确、清晰、简洁,这涉及到教师的语言表达的水平和语言风格等问题。如果一个教师的语言表达欠流畅,或过于晦涩模糊,那么学生就很难听懂老师的要求,不知该如何思考作答。一般的说,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尽可能采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去提问。

二、提问要有巧妙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困惑情境,巧妙设置疑问,可以很快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创造的激情也因此萌发。这样,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必然想对有关问题进行探索。但是提出的问题停留在“好不好”、“行不行”、“是不是”这样的水平是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的。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营造出探究的氛围。例如教学小数点的性质时,教师问:“你能加上适当的单位使3=30=300吗?”创设困惑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索要求。有的学生想出了:

3元=30角=300分

3米=30分米=300厘米

老师又问:“如果都用元或米作单位,而划等号,该怎么办好呢?”学生探究的思维火花再一次被点燃,很快进入学习的情境,带着对问题的探究得出

3元=3.0元=3.00元

3米=3.0米=3.00米

三、提問要有趣味性

强烈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活跃起来的内驱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让学生自觉地去质疑、探究、发现,并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取知识和经验。教师要“吃透”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趣味性。例如,在《小数的加减法》教学中,我出示了这样12+3.5=47、9-2.3=7.3、15-1.5=14.2三道题,然后提问学生:这三道题有什么毛病吗?谁能当小大夫给它们开处方治好病呢?大家一听说能当小大夫,顿时积极投身于问题解决的情境中,你一言我一语地抢着回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提问要有预见性

提问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猜想学生回答中可能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思维方法上的缺陷,据此设计解答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即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在设计课堂提问内容时应该紧紧围绕着主题构思,以便使学生集中精力学好知识。在教学中,提太空泛的、过于发散性的问题,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五、提问要明确

提问时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这样答问的范围便受到了限制,才不会产生歧义。如果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表述不明确、太空乏,就会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在思考过程中思维定向不准,甚至失去目的性、针对性,出现胡思乱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不能作答。同时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摸清抓准、切中要害,使提问的问题有的放矢。

六、提问等候时间要把握

提问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教师提问后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是教师课堂提问的重要策略之一。调查研究发现,许多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所留的思考时间往往不足一秒,一秒之后若该生回答不了,教师就自己回答,或让其他学生回答,或将问题重新组织后再次提问。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卡壳,回答的难度也会加大,他们往往因组织不好回答而放弃机会,甚至简单的问题也会发生“舌尖反应”——形成的想法到了嘴边又忘得无影无踪。老师把问题说出之后,如把等待时间延长至3—5秒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全班学生思考一番,然后再指名回答,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和参与人数都会相应提高。

七、问题要有创造性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的问题,都应具备创造性,无论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前者自不用说,后者可谓更难。要提创造性的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教师本人素质的挑战。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却往往有相当的难度,特别是在当前如何实施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环境变化莫测,使实际的课程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总之,作为教学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科学地进行课堂提问,就可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情境探究思维
设问引导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感悟三角形的高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